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有時候需要“退一步”

人走背運,處於人生低谷時,建議看看這位大文豪的故事,受益匪淺;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和低谷,有時候需要“退一步”,而不是一味硬挺。

這位大文豪就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世界文壇的巨星——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歌德的人生,尤其是早期的人生經歷,幾乎是與挫折和低谷為伍的,不過,和有些雞湯文說的不一樣,他選擇的並不是硬挺,而是善於退一步,甚至選擇放棄,來了解一下吧。

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有時候需要“退一步”

在23歲時候,歌德陷入到一場莫名其妙的戀愛之中。隨著與一位朋友友誼的增進,歌德與他的未婚妻夏綠蒂也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可是,很快,這種友情發生了變質,歌德對夏綠蒂的感情竟然上升為瘋狂的愛情,這讓他陷入極大的苦惱和負罪心理之中,遭遇極大的情感挫折,最終,歌德採納了朋友的忠告,毅然選擇了放棄這份感情,離開了夏綠蒂。

經歷了這次挫折,回到法蘭克福之後,歌德對夏綠蒂那些令人心碎的回憶尚未淡薄,身邊發生的事情再一次衝擊了他敏感的心靈:他最疼愛的妹妹結婚後,隨丈夫去了遙遠的地方;他的好朋友馬克西米莉安娜做了商人彼得·伯倫塔諾的妻子,遷居法蘭克福。由於彼得毫無來由的嫉妒與限制,使歌德不得不中斷了他們的友誼;夏綠蒂舉行婚禮時沒有如約通知歌德……

這些惱人的事情盤旋在歌德心頭揮之不去。雪上加霜的是,歌德的一個朋友因為對朋友的妻子產生單相思無力自拔而開槍自殺,這和歌德的經歷很相似,讓他產生了一種幻滅感。

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有時候需要“退一步”

這些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尤其是朋友的死驚醒了歌德。他不再沉溺於與夏綠蒂相戀的往事,從情感低谷中走了出來。歌德平靜地觀察了他與那位朋友共同的經歷,帶著心靈巨大的震盪投入到創作中。

歌德謝絕了一切來訪,排斥一切心靈的干擾,集中思緒,總結和歸納了最近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青春期情感的躁動和新的生活體驗。在這種集中精力的封閉環境中,歌德調動了所有的積累,用四周時間寫成了《少年維特的煩惱》,在這之前他沒有任何寫作提綱和草稿。

1774年秋,《少年維特的煩惱》出版並引起世人的矚目,成了德國文學史上空前轟動的事件。小說向公眾坦述了一個年輕人平凡的愛情故事:維特具有青春期年輕人特有的深刻、純真的情感和對愛情的真正感受力,他因為沉溺感情而逐漸走向死亡。正是闖入維特心中種種不幸的熱情,尤其是一種無比強烈無法排遣的愛情,最後導致他神經錯亂,用手槍擊穿了自己的頭。這個感傷的故事不僅告訴了讀者真實人生的質樸面貌,而且切中了當時時代的主流。

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有時候需要“退一步”


與傳統不同的是,《少年維特的煩惱》對自殺進行了全新的詮釋。自殺,歷來被看成是一種罪過。而歌德卻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把它當作致人死命的不治之症加以諒解。這種看法公眾接受了,因此維特的自殺喚起人們的諒解、同情甚至支持。維特的行為也是對社會環境的批判,正是因為他對職守和社會所採取的否定態度,才激發了厭世情緒。在這個大背景下,《少年維特的煩惱》成為對當時統治勢力抗議的象徵。這不是歌德創作的本意,但是小說的確意義深遠,決不僅僅只是簡單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一個事件。

這部作品使歌德成了當時德國最負盛名的作家。那年他24歲。他受到了許多同時代人的愛戴。許多知名人士與他結交,他們真切地感到,歌德是個靈性十足的天才詩人,歌德也就此走出人生第一個較大的低谷,戰勝了種種挫折,而這其中,“退一步”的智慧顯然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