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漫話

讀書漫話

原標題:讀書漫話

劉軍利

生於農家,長於山鄉,此生能與讀書結緣,得父母竭力支持,心存感恩,三生有幸。

幼年讀書,懵懂無知。往往遵照父母師長的要求識文斷字,為了避免責罰,倒也認真踏實。如今想來,當時讀書完任務的成分更多一些。至於讀書之美,似乎沒有多少體會。然而,孩童時期的讀書,雖單純又單調,但又簡單而快樂。

年歲稍長,偏科語文。常常折服於課本中優美的詞句和風景。此時,再讀古詩,便不是剛剛接觸時機械式地搖頭晃腦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品讀著詩句,心緒似乎飄向了那遼闊的曠野。東風悠悠拂過,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沁人心脾,那是花香裡夾帶著淡淡的青草味。想起了放學後和同伴們放牛的情景。茵茵的原野草木繁茂,綠色向遙遠的天邊鋪開,牛羊悠閒自在地啃食……想起了春天來臨,冰雪剛剛消退,放學後冒著捱打的危險迫不及待地偷偷跑到離家不遠的汭河深處和夥伴們抓魚的那一個個歡樂的午後……豈不知,野火燒盡的青草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唱響了頑強生命的讚歌。也不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中的“萋萋”之草竟也是滿滿的離別之恨。

再後來,上中學,考大學。因為喜歡語文而喜歡閱讀,進而喜歡寫作,最後上了中文專業。那些年月,常常陶醉在詩詞裡不能自拔。於是,對我而言,讀書成為生命的享受;成為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最有效的方式;更成為充實自我,增加生命厚度的不二法門。

暢遊在書本的海洋,一幕幕美好應接不暇。當暮色籠罩了喧囂的鬧市,當世間萬物隨著黑夜的到來開始沉寂。若此時的你仍然沒有睡意,泡一杯清茶,展一卷佳作於榻前,在夜的寂靜裡讓目光在黑紙白字中游走,此時的你就是書中那個你所關心或喜歡的人,你正在做著與他同樣的事。或搏擊風浪,或力戰勁敵,或登上成功的巔峰,或墜入痛苦的深淵。此時的你心無旁騖,篤定而專注,什麼功名利祿,什麼酒色財氣,什麼榮辱得失,一概置之於腦後。白日裡的不順心、不愉快都會在你讀到疲倦之後隨著書本從手中自然滑落的瞬間一起被黑夜埋葬,而留給你的則是一簾幽夢。

著名作家謝冕說過:“讀書加惠於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於精神的感化與陶冶。”藝術的造詣往往與高尚的道德情操緊密相連,優秀的文學作品更是充滿了正能量的精氣神。讀李白,我們學到了他的豪放宕逸,淡泊與瀟灑、浪漫與奇妙。品杜甫,我們學得了他心繫蒼生,胸懷天下的大仁大愛。讀蘇東坡,我們知道了他在明槍暗箭的滄桑變幻中練就了滿身高超的本領,即便顛沛流離、即便傷痕累累,他依然執著,依然灑脫。那絕代才華,橫亙在歷史的最高度,讓後人如星河般久久仰望。那磊落豁達的性情,穿越歷史,讓多少人膜拜有加。讀路遙,我們為年輕迷茫的高加林和劉巧珍而痛惜傷感,又依稀看見了那個高大而又單薄的年輕小夥子孫少平在痛失愛人後依然熱愛生活。洪水奪走了田曉霞的生命,牛馬般的勞動埋葬了孫少平的青春,但他們的形象就像大牙灣煤礦那高聳的選煤樓永遠屹立在讀者的精神世界裡。

所謂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夠增加人的知識儲備,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蘇軾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長期讀書,就能使人逐漸擺脫低級趣味而形成高雅的氣質。被文字和書籍淘洗過的人,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不信且看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等社會名流對其如眾星捧月,窮追不捨。究其原因,不過才也、貌也。若單論美貌,當時也不乏其人,所以,還是林徽因“一身詩意”讓這些大文豪、大才子們一生摯愛,無怨無悔。在他們的心裡,她永遠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如此說來,讀書便大有滋味。與書為伴,讓心靈遠離塵世的嘈雜,在詩意裡棲居,如承雨露,如沐春風;在書中與聖賢對話,思接千載,神遊物外。拿起書本便擱下了煩惱,讓心靈獲得了寧靜。人生從此不再寂寞,生命因此而色彩斑斕。書是護膚品,書是美容刀,你拿起書的樣子便驚豔了整個世界。胸中有書,也便擁有了整個世界。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