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接力 為“封喉”寶寶打通綠色“跑道”-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4月23日電(記者李松)“唐醫生,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一位來自四川的年輕媽媽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唐新業副主任發出求助信息。

4月19日晚,重醫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值班醫生接到唐副主任的通知:“馬上準備一下,一名從四川轉運至我院的危重患兒今晚將直接送至我科!”

一場川渝兩地的生死接力即將開啟。

經瞭解,該患兒為一名出生僅53天的新生兒,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史,術後出現急性呼吸困難,III度喉梗阻,是俗稱的“封喉”,情況危急。唐新業憑藉多年診治喉氣管狹窄的經驗和敏銳的專科素養,判斷該患兒目前難以耐受常規術前檢查。為了給患兒爭取寶貴的生存時間,唐新業攜團隊立即為患兒申請綠色通道,迅速組織麻醉科、急診科等多科會診,溝通確定搶救方案。

“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這麼晚才過來向您求助,我們瞭解到重醫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有這個實力。您也是這方面的專家,有經驗,希望您救救我的孩子!“孩子的爺爺滿臉疲憊,焦急地說。

“老人家,您放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救治孩子!”

唐新業再次仔細查看患兒的病例資料,考慮診斷為:聲門下狹窄,聲門下僅剩約1mm氣道用於呼吸,這是一種嚴重的喉氣管畸形,患兒自主呼吸受限,加之病情危重,隨時可能因缺氧窒息而危及生命,而目前國內只有寥寥幾家醫療機構敢於接診。唐新業和團隊梳理好救治流程,擬定出手術方案,與患兒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立即為患兒行手術治療。

經過緊張而充分的術前準備,從患兒到達醫院至手術結束不足一個小時,唐新業帶領團隊成功為孩子實施了喉氣管狹窄球囊擴張術,患兒轉危為安。

“手術很成功,但後續的治療還不能放鬆,如果喉部長瘢痕就需要行喉氣管重建術。”唐新業向手術室外焦急等候的家屬交代病情。

唐新業介紹,阻塞較輕的“聲門下狹窄”可通過球囊擴張術得以解決。喉氣管狹窄球囊擴張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頸部無手術刀口、狹窄局部幾乎不出血、手術時間短等優勢,而嚴重的聲門下狹窄患兒則需要行喉氣管重建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