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您好,我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超聲診斷科的主任醫師程蕾蕾。

這天我下班到家的時候,老劉又在打電話,一聽聲音就知道,是他普外科的同事肖睿明!

我連忙把耳朵貼上去。

肖睿明的聲音十分疲憊:“......兄弟,真心抱歉,今天麻煩你了......嗨,太窩囊,過不下去了......”聲音聽不清楚,斷斷續續,我湊上去伸手把老劉的手機摁成免提。

老劉推開我,取消免提,體諒地說:“沒關係,沒關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你別管了!本來就是我的病人嘛!”

掛斷電話後,老劉以一種審訊的口氣問我:“肖睿明看樣子真在鬧離婚,你究竟知道些啥?”

確實,我早就和老劉說,肖睿明會鬧離婚,看來這次肖睿明動真格了,我竹筒倒豆子原原本本坦白——我是從他丈母孃身上發現線索的。

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肖睿明的丈母孃來做手術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問題奇煩無比,剛開始我充分理解,老百姓都怕心臟開刀,五十多歲的女同志內心煎熬,很正常。

手術過後,她一直在我的門診隨訪,我漸漸覺得不太對頭。

每次來複查,肖睿明總是提前幾天給我發信息預約,這倒沒什麼。醫生有時候會外出開會,也會請病假和事假,如果不事先確定,病人跑到醫院就撲空了。

如果不是熟人,最好上網查一下那家醫院的官網,專家門診停診一定會廣而告之。我覺得納悶的是,為啥每次肖睿明都陪同。他丈母孃的二尖瓣成形術非常成功,只殘留了輕微的二尖瓣反流,心功能完全恢復,講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沒必要家屬陪診。肖睿明也是外科醫生,我家老劉忙得天天見不著人影,肖睿明怎麼會有時間次次都來?

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有一回,我忍不住說了一句:“肖睿明你太盡心了,每次都陪著來。”還沒等肖睿明答話,他丈母孃搶著說:“我心臟開大刀,他當然要開車送我。”我不禁愕然,她手術後的心功能恢復很好,乘地鐵、擠公交車一點沒問題呀,就算想舒服點,完全可以叫出租車,幹嗎非得讓女婿在工作日開車接送?代價也太大了吧!

我忍不住幫肖睿明說話:“外科醫生當車伕,大材小用!”肖睿明的丈母孃抿了抿嘴唇:“他來,應該的!我把他當親生兒子待!”我轉而交代:“您現在跟正常人一樣,該幹啥就幹啥,別總把自己當病人看。”

人是社會性的,病人經過治療後應當儘量恢復正常生活,適當的體力活動和社會交際對康復非常有幫助。“您家寶寶兩三歲了吧?這個年齡最好白相(滬語,好玩的意思)了,外婆帶著多開心!”

“我才不帶呢!奶奶帶!”

我停住了筆:“肖睿明,你不是江西人嗎?”他丈母孃是上海本地的,怎麼捨近求遠把奶奶從江西搬過來?

“我們家是個男寶寶!”肖睿明的丈母孃自鳴得意地湊近我,“給他們家續香火了!當然是奶奶帶小孩!再說,結婚的房子也是我們家的,我管好自己養好身體還來不及呢!”

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我無語,並且很生氣,難道本地丈母孃就能這般頤指氣使一位外科醫生?!

這樣的家庭氛圍,也真虧肖睿明涵養好。要按我說,有這麼一尊大神,小夫妻肯定得吵架。但是,別人的家事我也不便多過問。

不過,上個星期,我的判斷顯露端倪。

那天門診,肖睿明的丈母孃擠入診室,試探地問:“程醫生,我沒掛上號......”

我沒當回事:“肖睿明的丈母孃啊,稍等,我給您加號。”

輪到她看病,一切正常。

我正要叫下一位病人,肖睿明的丈母孃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包裡掏出一張購物卡塞進我白大褂口袋。

我嚇了一大跳:“這可千萬不行!再說,您這樣做,我怎麼見肖睿明啊!”

她笑得甚有聲勢:“程醫生,你以後喊我章梅英!一點小意思,別見外!我以後自己來看病,還要麻煩你的噢!”

我這才發現沒見肖睿明的身影。

“然後?”老劉問。

“還能有啥然後?我把卡硬塞還她了唄。”我講完,倒了杯水,“她說以後要自己來找我加號,這不明擺著肖睿明不會再陪著,也不會事先跟我打招呼了嗎?所以我估摸著肖睿明長時間忍辱負重,火山爆發了。”

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醫院像個萬花筒,折射出人生百態。在醫院工作久了,甜美的、哀痛的、虛偽的、揪心的故事應有盡有。我們中國人講究孝道,久病床前無孝子,那些不孝兒孫自然是千夫所指。但醫生也要為一些為人子的說說話。現代社會壓力大節奏快,誰不是咬牙負重前行,長輩生病了端湯送藥是常理,但也不是所有情況孩子都得羊羔跪乳。的確有生養了五個孩子的老孃得了不治之症,把老孃往醫院一丟了事的不孝逆子;但也有小腿擦傷一點就天昏地暗,勒令兒子出差途中半路折回到醫院陪護的誇張父母。

前兩天,戴雲昕跑完急診,回到辦公室跟我聊天,說有位父親肺癌晚期,大量胸腔積液、大量心包積液,當地醫院告知對症治療,等候後事。老人無論如何不肯接受現實,非讓兒子辭職陪他來上海看病,否則就哭天搶地,逢人涕淚直下、反覆控訴。他家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據說家裡值錢的都賣完了,老人在急診留觀,兒子捨不得住賓館,夜裡在走廊裡打地鋪。

我們聽了都搖頭。醫生不是萬能的,有些疾病到了晚期,華佗在世也無能為力,何必在外地耗著。可就是有偏執的老人永遠無法理解什麼叫作盡人事聽天命。或許還會有人大讚這辭職的兒子是孝子,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難道這些就不用考慮嗎?

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有一句話說得好,稱職的父母看到的永遠是孩子的背影。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他們終究會擁有自己的思想和天地。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即便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等他們逐漸長大後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能陪他們一顰一笑,能看到他們的腳印從幼稚走向成熟,能感覺他們懵懂的眼神越來越清澈,才是我們得到的最大安慰和回報——而不是孩子大了,要求他們把時間、精力、感情全部奉獻回去。這不是孝道,這是以愛的名義進行赤裸裸的勒索。

我是復旦中山醫院程蕾蕾,和你#說句心裡話#

醫院是個萬花筒,作為醫生,我想要為患者的子女們的說上兩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