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雍和宮的“雍”字當什麼講?

用戶3885432371000


此處的“雍”字是康熙老爺子給四子胤禛的封號。至於為什麼用這個字就不得不結合清朝對王爺們封號的講究。

一、清朝王爺封號的形成

自漢朝實行分封制以來,歷朝歷代對於王爺的封號都是用的地名,如秦王、齊王、燕王等,王爺們有封地,是為實封,封地一般和王號掛鉤。到了清朝有感於前朝王爺們對於王朝統治的消極影響,就採取虛封,王爺們有地位的榮耀,卻沒有地盤來培植勢力,那麼就算虛封為何不繼續用地名?第一,用地名就給了王爺們念想,會讓王爺們產生不好的想法,諸如“你都給了我這個地方的封號,是不是我要賦實呢?”等等;第二,隨著時間的發展,王爺的數量會越來越多,而地名是有限的,會出現像漢朝後期和明朝後期那樣為了找個沒有被封過的地名都難的局面。考慮到這些原因,清初統治者們就決定用一些吉祥的字來替代地名作為封號,諸如禮親王、睿親王等。這樣可以消除用地名作為封號的不利影響,還可以用這樣的吉祥字去積極引導王爺們的思想行為,諸如廉親王,是不是需要廉潔自守,誠親王是不是要忠誠侍君等等。

二、雍親王的“雍”字

“雍”字在字典裡的解釋是和諧、和睦、團結。這樣的一個字被康熙老爺子給了老四胤禛,要說沒有用意,是不可能的,皇帝的任何行為都會有自己的考量,通過這個字不難看出康熙老爺子對於老四的希望,他希望老四能夠和兄弟們和睦相處,一起團結在老爺子的領導下,讓愛新覺羅家的天下越來越好。

三、雍正、雍和公中的“雍”字

雍正是老四登基後的年號,雍和宮是老四為皇子時的居所。清朝皇帝的年號不是隨便起的,是需要專門司管禮儀的部門—禮部準備一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琢磨起來有內涵的年號提供給皇帝過目,皇帝覺得哪一個可以,才算行。例如溥儀的年號宣統,就喻示著他以侄子身份入繼給光緒帝的正統性。雍正帝的這個年號一樣符合規律,雍是老四當初做王爺時的封號,正是正規、正統的意思,兩個字組在一起就有點意思了,可以理解為“雍親王繼位合乎法統”,為什麼用有這樣意義的年號?原因就是康熙晚期九子奪嫡,雍正在當時無論是論長,還是論實力都不是最有資格繼位的,加上雍正帝登基時,他的那些兄弟們,尤其是老八他們實力依然強大,到處散播留言說雍正繼位不正,雍正深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也就通過這個年號來向天下臣民發出自己的聲明。

雍和宮可以既是宮殿的名字,又是雍正帝以前住過的府邸,用這兩個字倒是明朗、清晰,又大氣。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雍正皇帝住過的一座很和諧的宮殿。”另外還有一層意思,“雍”字本就為和諧的意思,再加一個“和”字,也是在給他的那些個兄弟們傳遞一個信息,“老四我已經做了皇帝,我是想和兄弟們和睦相處的,但是你們也不要太鬧的太過火了。”

結語: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更是博大精深。對於皇帝來說,他用的每一個字都是有其用意的,如果沒有任何用意,今天我們也不會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了。

感謝您的閱讀,煩請您提出寶貴意見,一起探討歷史!


鄂G遊天下


雍正丶雍和宮的"雍”當和諧講。康熙封四皇子為"雍”親王是有特殊含義的。

"雍"包含了康熙的對皇子們的願望

康熙是清朝的有為皇帝,他開創了"康乾盛世”,在中國統一大業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唯在選接班人方面頗費周折,因為"九子奪嫡,大傷了腦筋。康熙最初立了二阿哥胤礽為太子,後來因胤礽變得驕橫並結黨營私,只好廢除胤礽的太子地位。之後眾多阿哥都覬覦皇位,開始是皇長子胤褆,自知為庶出無望,建議康熙立八阿哥胤禩,並要求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了胤禔,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接著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只好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但胤礽又不爭氣,又與刑部尚書丶兵部尚書結黨營私,二次被廢。接下來,八阿哥胤禩支持十四阿哥胤禎,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最終皇位落在了四皇子胤禛身上。

一生英明的康熙在卻在接班身上大傷腦筋,所以從他親自主持編攥的巜康熙字典》裡選取了"雍"為繼任者封號。"雍”字的意思就是和諧,康熙的願望就是想希望子孫們不要爭權奪勢,兄弟之間相處要和諧,做人要正,這便是"雍正”丶"雍和”了。


本昌談歷史


雍和宮是1694年康熙皇帝所建,賜於四子早期貝勒府後雍親王胤禛,稱雍親王府,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胤禛繼位,取諧音雍正,雍和宮一半變為藏傳佛教上院,一半為皇宮。公元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乾隆皇帝也出生在此,成為龍潛福地。公元1744年乾隆九年正式改為藏傳佛教寺院,成為清政府管理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統管西藏青海四川內蒙古雲南等地的藏人事宜。

雍正晚年基本居住在圓明園,駕崩後其靈柩曾安放在他當年的寢宮(今永佑殿)。所以說雍正一生都離不開雍和宮,因出了2個皇帝原因,現成了燒香祈福消災避禍的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