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滸傳》為底本,虞雲國帶你一覽宋時生活的斑斕光景

李清照夫婦閒時淘寶的大相國寺商業市場究竟怎麼個熱鬧法?宋江同柴進吃酒的東京第一酒館“樊樓”有何吸引人的光景?吸引燕青與李逵駐足聽書的勾欄瓦舍到底有多精彩?武大郎在早市上賣的炊餅是實心兒的還是帶餡兒的?歷史上有幾個李師師?扈三娘為何綽號“一丈青”?宋清的鐵扇子又是什麼模樣?

繼風靡一時的通俗史讀物《細說宋朝》《南宋行暮》之後,宋史名家虞雲國再出新作《水滸尋宋》,該書以《水滸傳》為底本,遊走於正史、筆記、話本、戲曲、詩詞、繪畫之間,以清新的散文筆調,還原了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復現市民的衣食住行玩。

以《水滸傳》為底本,虞雲國帶你一覽宋時生活的斑斕光景

虞雲國,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撰有《宋代臺諫制度研究》《細說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專著;學術論文結集為《兩宋歷史文化叢稿》《學史帚稿》;編撰《程應鏐先生編年事輯》;主編《宋代文化史大辭典》《中國文化史年表》;整理標校《文獻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餘種。

近年文史隨筆編為《敬畏歷史》《放言有忌》《從陳橋到厓山》《書砦梁山泊》《三聲樓讀記》《水滸尋宋》等,頗受讀者好評。

以《水滸傳》為底本,虞雲國帶你一覽宋時生活的斑斕光景

宋史名家虞雲國

在《水滸尋宋》一書中,虞雲國教授另闢蹊徑,依託其數十年宋史研究成果,以一種綜合而全面的方法解讀《水滸傳》。在全書一開篇的“讀法篇”中,虞教授總結了各種《水滸傳》的讀法,給人以多角度的啟迪,且考察指明瞭《水滸傳》中若干史地錯誤,讓人注目,也從一個側面使人客觀瞭解《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更讓人感到內容極大豐富、收穫無窮閱讀快感的是在接下來的“地名篇”“市肆篇”“遊藝篇”“器物篇”“風俗篇”“規制篇”與“人物篇”中,這些篇目,分則能獨立成題,使人彷彿推開了一扇扇窺探宋朝市民生活細節的窗戶;合則能略成氣象,構築了一條展現宋時風貌的瑰麗長廊,宋朝社會風俗百態就這樣徐徐展開,在人眼前形成了一幅立體、動態的《清明上河圖》。

在《水滸尋宋》中,虞雲國教授貫通正史與筆記,糅合詩詞、話本、戲曲、繪畫,截取小說中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場景和具體可感的細節,將籠罩在《水滸》上面的層層迷霧撥開,還原為生動真切的宋朝社會生活面貌,獨特而精妙的宋代社會細節進一步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如講到北宋最豪華的酒樓,也是東京百年老店的樊樓,虞教授引用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所說,汴京“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談到可以說是宋代娛樂中心的勾欄瓦舍,書內據《嗓淡行院》,說到市民百姓到瓦舍勾欄去的目的:“倦遊柳陌戀煙花,且向棚欄玩俳優,賞一會妙舞清歌,瞅一會皓齒明眸,躲一會閒茶浪酒。”

以《水滸傳》為底本,虞雲國帶你一覽宋時生活的斑斕光景

樊樓 《水滸尋宋》插圖

以《水滸傳》為底本,虞雲國帶你一覽宋時生活的斑斕光景

瓦舍勾欄 歌樂圖 《水滸尋宋》插圖

書內收錄的170餘插圖,以明代楊定見刊本、容與堂刊本《忠義水滸傳》版畫和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主,更有其他反映社會生活圖景的宋畫名作,使人得以一覽宋時生活的斑斕光景。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克艱點評到,在對宋元社會風習的還原上,既需眼光,也要功夫和學力。《水滸尋宋》一書涉及37種名物及風俗規制,“一個俗語、一個稱呼、一個物件,在博物學詞典裡都只是一個點,但在作者的筆下帶出了一大片,穿行在這一大片學識中,你能感受到一大片歷史的實存。

作者讀書多,腹笥豐,記誦博,運用活,一個名物牽頭,大量小說、戲曲、詩歌、筆記裡的有關材料,落英繽紛般抖落出來,書齋學究成了散花天女,不由你不讚嘆‘她’的錦繡手段。我們現在生活中,衣食器具,土地屋舍,日用而不知,不聞亦不問,誰會關心饅頭的來歷,誰會考究豆腐的做法,然而以今視昔則不同,跟著虞雲國用史學的讀法去讀這些小東西,真有莫大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