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接下來要講的確實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你可能會說“許仙和白娘子”不是傳說的人物麼?是傳說,但接下來我要跟你講的是真實的歷史和一部分基於歷史的推測。

“南宋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結草舍遍山谷,暴露凍綏,疫死者半,僅有還者亦死。是歲浙之鎧饑民疫者尤眾”---《宋史·五行志》。

這是當時的歷史記載,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當時的皇帝叫趙昚--南宋第二任皇帝,第一任是我們熟知的趙構,就是“泥馬渡康王”的那位“康王”。趙構沒有兒子,就把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昚,趙昚是個很有想法的人----血洗“靖康之恥”,於是在他繼位的第一年,先給岳飛翻案平反,同時發動了“隆興之戰”,也叫“隆興北伐”。

但是以南宋當時的國力,完全打不過金國----戰敗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戰場周圍的百姓被迫南遷,成為流民,所以就有了“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的那段歷史。也正是這些流民的到來,一場空前的大瘟疫開始衝擊江南地區。

也正是這一年,年輕的大夫奚宣贊,正在江南一帶救治瘟疫。沒錯,奚宣贊就是許仙,在最早的宋元話本中許仙被稱作“奚宣贊”或者“奚宣”,後來傳著傳著變成了許仙。

奚宣贊的出身要好好說一說,他的父親是岳家軍手下的一位“奚統制”,“統制”這個概念,是宋代軍營中的一種武職,《宋史.職官七》:“根據諸軍都統制 副都統制 統制 統領 舊制,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制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奚統制是“都統制”中的中間官職,當時統領的是岳家軍下的所有軍醫。

既然能統領所有軍醫,那麼醫術肯定是相當高超的!沒錯,因為他師承自北宋時期的名醫安道全,安道全也被寫進了《水滸傳》中,“神醫安道全”排行梁山第五十六位,當然這是小說中的描寫。

歷史上,安道全是南京城有名的醫生,晚年曾給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看病,並被封了官職,安道全與梁山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都是因為一個人,那就是岳飛。其實岳家軍裡很大一部分人都來自於梁山的起義部隊。下圖是岳家軍的構成。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其中的右軍部分,就是原來扈成的部隊,扈成是扈三孃的哥哥,他的手下龐榮在徵方臘後接管了梁山泊的散落部隊,後來加入岳家軍。

那麼為什麼岳飛能夠統領水泊梁山這幫人呢?

因為他有三個師兄弟都是梁山義軍中的統領人物。分別是:盧俊義、林沖和武松,加上岳飛---師出同門,共同的老師就是“陝西鐵臂膀周同”,周同師承少林武師譚正芳,譚正芳跟龍圖閣大學士包拯關係交好,曾經向包青天推薦了周同做侍衛,沒錯,周同就是“展昭”的人物原型。

同時盧俊義、林沖、武松等人又在梁山泊開創了一個武術流派,專門在子時和午時練武,就是流傳到現在的“山東子午門”,1986年左右還有將近兩萬人的習武者。子午門中的這些人後來成了岳家軍中的中堅力量。盧俊義等人的武功源自少林譚正芳,所以“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沒有錯。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到整個一脈的師承關係。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而岳飛這個周同的關門弟子,比這幾位大師兄要小很多,所以沒有機會加入梁山義軍,但是這一派裡屬岳飛最成器,所以梁山沒落後很多人都加入了岳家軍,而安道全的徒弟也在岳家軍中謀得了“醫管統制”的職位,就是“許仙”的父親----奚統制。

但是岳飛死後,岳家軍很長一段時間就沒落了,直到宋孝宗趙昚替岳飛平反,並發動隆興北伐後,這一脈才再度崛起。

而從“沒落到崛起”中間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奚統制就在江南一帶行醫,注意是行腳醫生。期間他的兒子奚宣贊在錢塘降生,並一直跟隨父親學習醫術。

“南宋隆興二年,江南出現瘟疫”這時的奚宣贊就趕到了瘟疫比較嚴重的浙江湖州。江南多水患,尤其是春秋兩季,每次洪澇過後,霍亂橫行,到了夏天還有瘧疾滋擾,所以奚宣贊把自己的“流動診所”就放在了湖州的駱駝橋畔。唐代的劉禹錫曾經在這座橋上寫下了“駱駝橋上蘋風起,鸚鵡杯中箬下春”的詩句,如今這座橋邊都是病人。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曾經的湖州駱駝橋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如今的湖州駱駝橋


此時與許仙(奚宣贊)一同在湖州行醫的還有當朝尚書右僕射史浩派來的內侄葉筠,葉筠的爺爺葉夢得晚年隱居在湖州,一千年後,葉氏子孫在湖州創立了“葉慕韓齋”後為“慕韓齋大藥房”一直到現在還在守護湖州和江南一帶百姓的健康,此乃後話。

在奚宣贊眾多的病人當中,就有白素貞,但是由於史料太少,很難確定白素貞的真名是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白素貞的父親是一位參加了“隆興北伐”的高級軍官。

隆興北伐,朝廷把最高指揮權交給了四川名將張浚,張浚與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合稱為“中興四將”。這四個將軍都有個特點,善於私募軍隊,比如岳飛統制了天下起義軍各股勢力而組成的岳家軍,韓世忠和妻子梁紅玉統制的淮軍--韓家軍,而張浚就自己拉起了一隻巴蜀人為主,川陝融合的蜀軍,其中就有青城山的一批川娃子。

民間自古有句話“無川不成軍”,四川人是很能打的,所以隆興北伐這一仗打得很慘烈。最後雖然失敗,但是也讓金國不得不“隆興議和”,維持了將近半世紀的和平。


這隻慘敗的部隊包括一些高級軍官的隨軍家屬就跟著流民一起逃到了湖州,與流民沒有目的不同的是,這支隊伍是要找到組織,而就在駱駝橋不遠處就是當年韓世忠的部隊駐守的軍營所在,湖州人稱“馬軍巷”,白素貞跟隨父親和同僚流落至此,也正是在此處,白素貞這個青城山來的女子邂逅了自己的愛情,目睹了戰場的廝殺,流民的瘟疫,再看到眼前這位翩翩青年郎中時,白素貞芳心暗許。

馬軍巷中的軍官們意識到流民長期駐留是會釀成大禍的,於是在駱駝橋畔開倉賑濟,白素貞就幫著炊事兵們賑災,於是才會留下“許仙白娘子駱駝橋畔吃湯圓”的那一段佳話。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曾經的馬軍巷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如今的馬軍巷小區


再到後來,兩人各自回到杭州,又因在西湖斷橋借傘等姻緣巧合最終走到了一起。而此時白娘子的父親因“文武黨爭,裁汰冗官”而死。兩人又都有軍旅背景,心心相惜,無牽無掛之下,倒成就了古今難得的自由戀愛婚姻。

杭州清波門外的藥店保安堂,是他二人的家,在婚姻最初幾年裡他們在保安堂中為百姓看病,日子過得很安穩,但是,很快就禍起朝堂了。

南宋的這幾代皇帝都有個毛病,喜歡玩“禪讓”,比如說第一任皇帝趙構,在杭州定都後沒幾年就嚷嚷著要退休,要享天倫之樂,那年他才五十多歲,讓位給了養子趙昚,趙昚到了六十歲出頭,也嚷嚷著要退休,就禪讓給了兒子趙惇,趙惇後來也禪讓,給了兒子趙擴。甚至出現過,趙惇繼位第一年,頭頂上有兩位太上皇。

這裡就有一個巨大的南宋癥結,趙昚剛繼位那幾年趙構時不時的還要來指手畫腳一下,比如隆興議和之後,趙昚其實還想出兵攻打金國,但是趙構這位太上皇卻不願意,很難說誰對誰錯,因為天下興亡百姓皆苦。後來趙構為了阻止趙昚有北伐的想法,乾脆動用朝廷中的暗勢力,將原來天下軍馬的幾個勢力都打壓了一遍,這一招釜底抽薪讓趙昚無兵可用,無將可派。卻連累了許仙和白娘子這兩位都有軍旅出身的人,很自然就成了政治犧牲品。

但是民間是記住了他二人的大慈大悲的,所以,只能用隱喻的方式來傳頌兩人的功德。所以此時,我們再來看看“雷峰塔、金山寺、法海”等等的詞語,是不是會有一層不同的理解呢?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許仙和白娘子當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擊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