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揭祕: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年已悄然來臨,隨著第一批20後的到來,90後群體已到了奔三、奔四的年紀,甚至被00後調侃為“上個世紀的老人”。

多麼令人頭禿的真相……前一腳90後還嚷嚷著“過兒童節”、“自己是個寶寶”,後一腳“中年危機”就來了,照這趨勢,“老年危機”估計也不遠了。

畢竟“20後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變老是遲早的事。

哎,原來不知不覺間,90後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小鮮肉”,開始陸續被20後這個前浪“拍在沙灘上”~

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揭秘: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更為憂傷的是,除去年齡的焦慮,如何教育好20後寶寶,也成為了80/90後家庭的重心,畢竟這個群體已然到了20後父母的年紀。

而且都說十年一代際,隨著父母與孩子代際的加深,關於成長、教育的重擔也是愈發沉重。

最近蛋蛋媽的一個80後媽友,在待產過程中也表達了類似困擾:

“眼看孩子馬上要生了,開心又忐忑,不知道以我這差了四個代溝的母親身份,能不能教育好20後寶寶呢?”

的確,年代不同,觀念也不一樣,關於育兒,每個時代的父母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

02


60/70後父母:

傳統的新知,家長式教育

說起60、70後父母,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刻板和傳統,覺得自己和他們難以溝通和靠近。

但這個時期的父母,由於自己經受過困苦,對於子女的教育還是頗為上心的,希望他們將來成人成才,只是實行的方式比較嚴厲,控制慾也相對較強。

一個90後的寶媽@思文曾回憶自己的父母,覺得自己父母的控制慾強,很多時候,母親總是端著長輩的身份,讓她難以溝通。

小時候不准許她學畫畫,覺得這是無用的東西;

長大後不讓她選建築專業,說女孩學什麼建築,當個老師多好......

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揭秘: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總之,在她成長的道路上,母親既給了她一些人生上的指導,也干預了她很多自主選擇,讓她很難評定這種教育方式的好壞。

但有了娃之後,她還是更傾向於尊重孩子的意願,因為就像電影《追風箏的人》中所說:

“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關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引導,但不要家長式地做他們人生的“決策者”,多聽聽他們的心聲,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人生。


80後父母:

新與舊的碰撞,多元式教育

80後父母,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更迭期,加之社會的整體上升,他們身上體現出了更多的複雜性,除保留了一些傳統觀念之外,更多的還有對新式育兒的嚮往。

比如在綜藝《一起出發吧》中的楊爍,一個80後父母,對待兒子卻有著上一代父母的身影,喜歡“霸總式”命令孩子。

在兒子走山路疲憊的情況下,各種鍛鍊孩子,走慢了要催促,走錯了要重新走;

好不容易進到屋裡,還要繼續發佈號令“如果先讓我踩到門檻,咱倆從頭再走一遍。”

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揭秘: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雖說他的初衷是想鍛鍊兒子的獨立能力,但倘若能在方法上再柔和一些,無論是對於親子關係還是孩子的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傳統觀念,80後父母更加關注孩子的綜合能力發展,就像寶媽靜靜,一直致力於將女兒培養成多才多藝的“小公主”。

她認為:學習要緊抓,一些諸如鋼琴、芭蕾的興趣同樣要培養,這樣孩子才能在人生的大舞臺上,綻放更多的可能性。

只是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在認真育兒的過程中,會無意識地用力過猛,造成一種育兒焦慮,累己又累娃,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啊,育兒不僅要講究謀略,更要注重尺度的把握,切莫讓自己過度的愛,造成養育傷害。


90後父母:

愛與自由,平等式教育

90後,一個被大眾定義為“垮掉、叛逆”的一代,對於他們為人父母后的育兒方式,很多人都抱有懷疑的態度。

但其實,相比於60/70後的刻板嚴厲,80後父母的焦慮與用心,90後父母則更加傾向於與孩子做朋友,建立一種平等關係。

加之他們都曾苦於父母的“為你好”思想,所以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想法時,他們也能做到尊重孩子。

記得之前90後奶爸張皓宸在一檔節目中,就真正做到了和孩子做朋友:

當孩子們在足球課上被嚴厲老師嚇得頻頻出錯時,他會溫柔地關心和引導;

看到孩子略顯髒亂的寢室時,會身體力行地教會他們愛護居住的環境;

面對孩子要糖的行為,也能蹲下身來平等地交流溝通......

在他的觀念中,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長輩身份,都需要和孩子溫和平等地交流,和他們慢慢講道理,爭取互相理解。

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揭秘: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在一個充滿快樂、平和、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03

誠然,不同年代的父母,帶娃的方式、教育的理念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轉變。

但無論時代如何更迭,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們只要用心、與時俱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總會找到合適的節奏。

記得知乎上,有人發起過一個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

下面一些家長的育兒方式就值得大家學習——

小男孩打翻牛奶,家長以身作則帶著孩子鞠躬道歉,還陪著孩子一起清理;

孩子考得不好,從不批評教育,只會在他灰心的時候給予鼓勵和肯定......

相信這些充滿鼓勵和言傳身教式的教育,都會在孩子心中灑下希望的種子,將來生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巨樹。

其實,不同代際的父母,除了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差異外,他們在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時,選擇的方式也不同。

最初,我們只能靠眼睛捕捉新生時刻;後來,我們喜歡用圖片定格喜悅;而現在,隨著視頻的大火,我們的美好時刻開始變得生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