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

因機緣巧合、本人曾於二十多年前,非常有幸地得到過、幾件紅山文化玉器。而其中之一件,即為“紅山玉神獸鴞”。

該“紅山玉神獸鴞”,採用類似於新疆瑪納斯玉的、深綠色碧玉製作。其表面、用肉眼看上去,如桔皮之粗糙不平,但當用手撫摩盤玩時,則又感覺有如嬰兒之肌膚一樣、非常光滑和細潤。而當用手按拿住該玉器時,則又有出汗粘手的感覺。

該“紅山玉神獸”之表面,除幾處局部位置、存在有血沁中的‘棗皮紅’沁色外,其周身均為厚薄不圴的‘雞骨白’色,且盤玩數月後、其外表色彩也基本無變化。為此、經請教有關收藏界專家和前輩後,本人將該紅山玉器、放入沸水中浸泡,不久、即感覺能聞到一種淡淡的、似有似無的臭味。大約十分鐘後、拿出用牙刷刷洗,當時、玉器表面亦佈滿了由沸水浸出的,霜白色、粉霧狀的物質。刷洗幹浄後不久,玉器表面則又出現了白色粉狀物。而盤玩數月後,再次用沸水浸泡、並用毛刷刷洗。如此反覆十幾次、並歷經近十年時間,該玉器外表的白霧狀物質、方基本清理幹浄(因僅高古玉方存在有雞骨白,所以玉器前後兩位置處雞骨白為有意保留,未作清理)。

該“紅山玉神獸鴞”,從不同角度和方向觀察,可看到不同的動物(如鴞、魚、鳥、蜜蜂等,讀者可自行觀看和想象)。該玉器設計巧奪天工,並以寫買和抽象的藝朮手段,以簡約的手法,在同一件器物表面、設計表現出多種動物造形,可以說、令人歎為觀止。

據有關專家研究:當時之紅山先人、將鷹或鴞想象為男人,而將魚、則比喻為女人。而在大家觀看該‘紅山玉神獸鴞’玉器圖片之上下兩面時、亦隱約能觀看到家雀和蜜蜂。這樣、紅山先人在該玉器中所要表達的,也可能可能是其,對家族、家庭、財富、或美好生活的想象和渴望。

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
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
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
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
紅山文化玉神獸鴞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