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紫陽:茶產業托起脫貧致富夢

"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眼下,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的茶園已進入產銷旺季。4月16日,農業科技報社"小康路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題宣傳活動採訪報道組來到紫陽,記錄這個有"中國名茶之鄉"美譽的地方,發展壯大茶產業,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紫陽縣位於秦巴山區,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全國兩大高硒區之一,素有"世界硒源•富硒茶鄉"美譽。但受地理位置限制,交通不便,道路崎嶇,山地多平地少,也是秦巴山區的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紫陽縣因地制宜,始終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第一支柱產業重點打造,茶產業已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引擎產業"。

茶產業+貧困戶,脫貧致富有盼頭

陝西紫陽:茶產業托起脫貧致富夢

煥古鎮大連村茶園

4月16日,從紫陽縣城出發,沿著曲折的通村公路驅車近40分鐘,記者一行來到了煥古鎮大連村,片片茶園映入眼簾。在當地扶貧幹部的帶領下,我們見到了正在茶園摘茶的大連村七組致富帶頭人張仁貴。"還是國家的政策好,2019年茶園收入10萬多元。在家種茶園就能掙到錢,過上好日子,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談及自己的脫貧故事,張仁貴感慨萬千。張仁貴曾以靠外出打工為生,收入不穩定,養活一家老小四口人,生活相對貧困。後來村裡支持發展茶產業,他便回家經營起10畝茶園,靠著科學管理和自己的勤奮,茶園收益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張仁貴從貧困戶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如今,在紫陽縣茶葉產區,有許許多多像張仁貴一樣的茶農,靠著經營茶園,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

陝西紫陽:茶產業托起脫貧致富夢

張仁貴在茶園中採茶

"種茶戶每天能採鮮葉七八斤,每斤能賣20元,收入不成問題。我們村現在主要在茶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幫助茶農增收。"大連村村支部書記謝立安表示,今年,疫情影響了茶葉銷售,煥古鎮茶葉協會邀請專家到大連村開展紅茶、白茶製作工藝培訓,不僅延長了產業鏈,也解決了貧困戶茶園鮮葉銷售難題。

據瞭解,近年來,紫陽縣依託各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依託鄉村振興政策發展茶葉產業路,盤活撂荒茶園,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調動群眾發展茶產業的積極性,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農戶,帶頭致富有門路

陝西紫陽:茶產業托起脫貧致富夢

向陽鎮營梁村茶山

陝西紫陽:茶產業托起脫貧致富夢

農戶在茶園中採茶

產業興,農民富。在向陽鎮營梁村茶山,一隴一隴的茶樹鋪滿山頭,嬌嫩的茶尖正等待採摘,茶山風景好,茶農也有了好"錢景"。有著30多年茶葉銷售種植經驗的謝志愛,在這裡經營著一家魔芋包富硒茶葉加工廠。為帶動貧困戶增收,2015年,謝志愛成立了紫陽縣營梁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統一管理著530多畝茶園,對茶園剪枝、施肥等環節採用標準化管理,茶農通過賣鮮葉和在茶園務工獲得收入,加入合作社的茶農一畝地收入6000元左右,每年帶動群眾增收300多萬元,幫助本村及周邊300多戶貧困戶就業。

"縣裡領導和各部局經常給我們作產業指導和宣傳,茶葉銷售不成問題。"謝志愛介紹到,通過"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幫帶模式,村民實現了茶園變基地、農戶變員工的轉變,把貧困戶扶在產業鏈上,茶園標準化提升了,效益好了,農民致富門路也多了。

近年來,紫陽縣狠抓茶產業"八大創新"工程,推進全域綠色生產加工,推動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多元化、產業一體化,加快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像營梁村這樣的專業合作社在該縣17個產茶鄉鎮均有覆蓋,成為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致富的"綠色引擎"。

政策扶持,提質增效穩增收

今年2月份,紫陽富硒茶被認定為國家級農產品優勢區域品牌,這是紫陽富硒茶繼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後再添一張"國字號"金名片,標誌著紫陽茶產業在品牌建設、提質增效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紫陽縣委、縣政府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第一支柱產業,創新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推行全域綠色生產,不斷完善"三品一標"體系,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先後出臺了茶業轉型升級獎扶辦法、產業直補等一系列促進茶葉經營主體及茶農發展政策,茶園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綜合效益顯著提高。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縣政府出臺了40多項措施,對茶廠收購茶農鮮葉進行獎補,加大茶葉種植技術和網絡銷售培訓,千方百計保障茶農增收。"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因為前期準備充分和政府政策支持,茶葉生產態勢非常好,目前全縣茶廠全部復產復工,春茶產量超過4000餘噸。"紫陽縣茶葉發展中心主任李尤學介紹到,從春茶採摘前期到目前,已開展茶農技術培訓100餘場次,培訓茶農6000餘人,同時加大了抖音、釘釘等新媒體平臺線上營銷培訓力度,拓展了銷售渠道。

一片小茶葉成就一個大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目前,紫陽縣茶園面積超過24萬畝,茶葉加工企業300餘家,已開發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調味茶等茶類品種40多個,茶葉農業產值18.6億元,綜合產值達43.4億元,紫陽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62.22億元人民幣,12萬農戶因茶走上了致富路。

記者從該縣農業農村局瞭解到,紫陽縣將不斷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縣茶園面積發展到30萬畝,實現年產茶1.5萬噸,帶動茶農持續增收,為實現縣域鄉村振興貢獻產業力量。(鄧清梅)

編輯: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