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聽話懂事,讓自己少操些心。可孩子似乎天生就是和父母“對著幹”的,總會做出一些讓父母“叫苦不迭”的事情。

面對孩子“忤逆”行為,父母切忌“硬碰硬”,否則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她長期吼罵孩子 孩子變得自卑又怯懦

自從生下女兒姍姍,麗春一直是自己帶孩子。姍姍2歲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這讓麗春非常惱火。

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開始她還能儘量忍著脾氣和女兒好好講道理,可多次下來,女兒根本不聽,還是我行我素。

在姍姍又一次把家裡的牆壁塗得亂七八糟時,麗春終於忍不住朝著女兒咆哮,被嚇到的姍姍再也沒在牆壁上亂塗亂畫過。

麗春發現自己“和顏悅色”的時候,姍姍從來不聽,每次她怒吼一聲倒挺有效果。於是,只要姍姍“犯了錯”,麗春總是以吼罵來解決問題。

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3歲多的姍姍上幼兒園了。這段時間,麗春發現每次姍姍帶到學校的玩具都莫名其妙不見了,一問姍姍她就說是自己弄丟了。

這天,麗春接姍姍放學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小男生拿著之前姍姍不見的玩具,姍姍這才說了實話,原來玩具是被其他小朋友拿去玩了,而且沒有還給她。麗春斥責姍姍為什麼不去找同學要回來,或者告訴老師。姍姍只回答了三個字:“我不敢”。

長期生活在媽媽怒吼下的姍姍,性格非常懦弱,即使在外面受了欺負,也不敢告訴老師,更不敢告訴媽媽。可見,媽媽的怒吼已經讓她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孩子這些表現說明正在“改變”,討好型人格沒跑了

在父母長期的吼罵下,孩子或出於恐懼、或為了討父母開心,會變得特別乖巧懂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01討好型人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自卑敏感

孩子會非常自卑,對什麼事都表現出沒信心的樣子。因為孩子受慣了吼罵,怕自己做不好又會捱罵,所以寧願不去做;除了自卑,孩子還會變得非常敏感,總怕遭到別人的嘲笑,怕在別人面前出醜,從而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意願表達出來。

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2)膽小怕事

如果孩子長期被打罵,孩子從內心感到對外界的不安和恐懼,就會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美國兒科協會研究表明:長期對孩子吼叫,會提高孩子體內的應激激素水平,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一旦形成這樣的性格,會伴隨一生。

如果孩子已經有以上的一些表現,說明孩子已有朝著“討好型人格”的趨勢去發展,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

02吼叫不能解決問題 父母應該怎麼做?

每個孩子都是天真且充滿好奇心的,當他們做出一些不符合常規的舉動時,並不是他們在“挑釁”,而是他們對於外界的探索。即便犯了一些錯誤,父母們也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1)父母要給予孩子尊重

孩子是獨立的人,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只要不違背原則而,父母都應該讓孩子去嘗試。

只有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感和父母的愛,才會更體諒父母。

2)耐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教育孩子需要足夠的寬容和耐心,因為孩子需要在重複中慢慢學習,甚至多次犯同一個錯誤。這時就需要父母的耐心幫助和引導。如果因為孩子犯錯而吼罵他們,他們就會因怕犯錯而放棄。

孩子被吼後有這2種反應,多半是“討好性”人格,父母別炫耀了

3)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尊重孩子、耐心引導並不代表無條件地縱容孩子。父母應該和孩子講哪些是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制定出規則。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也不能妥協,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以上都是行之有效的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吼罵孩子只能起到震懾他們的作用,而不能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會把他們推向“討好型人格”的深淵。

你平時是怎麼和孩子相處得?當孩子“犯錯”時,你會吼罵孩子嗎?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