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2日

第202天 體重:80.25kg

上午,到醫院體檢。是單位組織的,所以人員相對比較集中。

體檢前,我就根據往年體檢的經驗進行了規劃,依照往年的經驗我覺得B超是速度最慢的,相當於人身體的脖子部分,最為狹窄,易集聚人,最容易耽誤時間。那我就早一點,爭取先把B超做了,免得耽擱時間。

所以登記完畢,馬上到B超室排隊,很幸運是第一個,一點時間都沒有耽擱。B超完畢之後再去進行其他項目,全程沒有耽擱時間,總共用了40分鐘就完成了所有項目的檢查。

看看一起來的人,在做完其他項目才去B超室排隊,此時B超室門口已經人滿為患了,他們至少要等半個小時以上,整個檢查完自然也不比說了。

做一件事情時,提前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幫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時間,經歷,金錢的浪費。

一、記錄一件讓你感動或值得誇獎的事情:

中午,帶倆人在外面玩。女兒從家裡拿了兩小棒玉米,拿過來的時候我問是不是給我的,她直接拿給弟弟了。之後不知啥時候又回去給我拿了一整棒,哈哈,超級暖心。

二、參加育兒課程的學習感悟:

1.今天收穫的知識點:

影響溝通的六大障礙

應該如此+負面評價 想要避免這一點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需求,照顧自己的需求。當我們自己的需求滿足後就不會去期待別人來滿足我們了。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尊重別人,允許別人和我們不一樣。不應該因為別人與我們不一樣就評判別人。

缺乏合作共贏的心態 我們往往會過多的看重自己的需求,有限的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當這樣的後果是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和我們玩了。因此溝通的目標應該是滿足自己的需求+照顧對方的需求=合作共贏。

情緒失控 每個人都可能發生情緒失控,其實情緒失控的過程就是由理性控制轉變到了動物性控制。這時候應該保持一份覺察,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可以離開現場,轉變一下注意力,關閉情緒大腦,打開理性大腦。

當我們與有情緒的人溝通時,千萬要注意: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時常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讓別人掌控自己的情緒?

不擅長換位思考 與人相處,大多數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若是想要與對方合作共贏。站在對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需求,思考他的情緒焦點……當我們體會到這些的時候就可能更容易理解他人,能夠做到包容他人。

不夠靈活 靈活的人往往是有能力的人,支撐他們靈活處理事情和情緒的背後往往是有需要一整套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靈活往往可以使事情處理的更好更快。其實處事靈活往往也是自信的體現。

2.拿學到的知識點和以往的經歷做對比分析:聽到老師講到,李嘉誠在向事業高度不如他的企業家鞠躬的,他說自己是尊重人。之前寫到和同事爭吵的事件,如果之前我對這位同事主觀印象非常不錯的話,我想我是很難和同事發生爭吵的,即使同事對我有些誤解我也會包容。我情緒被激發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對同事有負面的評價。因此自己講話時也有意無意的傳遞著情緒,先是影響到了他人,之後他人才會有激怒我情緒的語言。

3.如何對照調整:尊重,就是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自己做的並不一定是正確的,別人是獨立的個體。一定要建立這個信念。

與人相處,要時刻提醒自己,檢查自己,是否尊重別人。

每天都用這一條來檢驗自己的言行。

三、今天訓練的過程和總結:

1.觀察事實(簡單描述事件,看、聽、感覺等):

鄰居的小朋友L來家裡和兒子和女兒一起玩。L很專心的在玩積木,我在裡屋學習。之後聽到啪的一聲,我趕忙出門,看到L握著拳頭準備嚇唬或是打兒子,兒子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L看到我的時候就回去玩積木了。我對兒子說,你把哥哥的積木打翻了,這樣子對嗎?兒子並不是很在意我的說教,我把蹲下把兒子攬過來,和他近距離交流,但是兒子不是很配合。

我的語氣逐漸嚴肅起來,兒子看起來意識到了什麼,有些侷促。拿腳甩來甩去,結果踢到了L的眼角,我很嚴厲的告訴兒子,不可以傷害到別人。兒子被我嚴肅的表情嚇的快要哭了,我覺得需要讓兒子記住不可以傷害別人,就把兒子抱起來對著屁股打了一巴掌。

兒子大哭起來,之後我帶兒子來到房間,準備陪著他哭完再和他溝通。

2.情緒焦點(只找最重要的一個):兒子踢到了小朋友的眼角

3.體會情緒及內在的需求(情緒、呼吸、身體的感覺):

聽到啪的一聲,這是由是有些驚訝的,也有些疑惑,還有些擔心。

看到地上被打翻的積木,還有握著拳頭準備打兒子的L,內心裡有些焦急擔心,還有些愧疚。兒子破壞了別人的勞動成果,讓我覺得很不好。擔心兒子這樣的行為方式在未來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會引起矛盾被攻擊。

我試圖希望兒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兒子滿不在乎的態度讓我情緒進一步發展,開始有點生氣了。

當兒子不聽從我教育踢到L時,我的情緒被點燃了。有些焦慮,也有些擔心,還有些憤怒。此時,我只想讓兒子記住,傷害別人是一條紅線,不可以觸碰:不可以傷害他人。

4.解讀情緒(哪個思想病毒):

負面評價:覺得兒子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是很討厭的,覺得兒子行為有些偏差。其實這可能是孩子無意識的行為,只是他覺得好玩,或者這是他認為合理的溝通方式。這說明是我們沒有充分陪伴導致孩子不知道如何去跟人相處交流。

消極想象:認為兒子現在這種破壞的行為會延續到他和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會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遭到別人的報復。

其實,這都是想象而已,並不一定發生。當我們教會孩子用正確的相處方式和小朋友相處,孩子很可能就不會再有這些錯誤的行為了。

5.我的期待和需求:

我期待兒子用正確的方式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避免受到攻擊。

安全的需求

6.我要如何做(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

(1)減少或者避免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因為自己打孩子可能會讓孩子錯誤的效仿;自己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和孩子溝通,通過正確有效的溝通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相處方式;(2)每天都騰出至少10分鐘以上時間陪伴孩子共讀,在共讀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全身心的陪伴,給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3)加強自己的學習,掌握孩子心理成長的規律和特徵,體會到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提高他需要的教育。

7.感恩:通過這件事情,我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瞭解遠遠低於自己的想象。對照今天的窘境,我需要更加有針對的行學習瞭解孩子,體會他們的需求。相信有今天的事情一定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促使我能夠更全面深入的學習掌握孩子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