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堂兄做一年皇帝后出逃,軍閥效仿許褚救主,卻沒許褚那般好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被迫在煤山自盡,大明進入半壁淪陷、天下無主的局面。得益於朱棣遷都時保留了南京作為陪都,明朝迅速地選取了一位皇位繼承人,在鳳陽總督馬士英和江北四鎮的武力支持下,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得以登基稱帝,成了大明王朝新一任的皇帝,年號弘光。

崇禎堂兄做一年皇帝后出逃,軍閥效仿許褚救主,卻沒許褚那般好運

崇禎皇帝

但是這位皇帝並非中興之主,身在這樣的亂世對他、對明朝來說都是一個折磨,對於弘光皇帝來說,這是一份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他的願望只是做一個太平藩王,聽聽戲曲、喝喝酒,了此一生;對於明朝來說,急需一個胸有大志、又有能力捏合整個明朝殘餘勢力的明君來力挽狂瀾,而弘光皇帝朱由崧很明顯不是明朝需要的人。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弘光皇帝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登基稱帝,但是稱帝之後他並沒有趁清軍陣腳未穩、李自成剛剛大敗之時收復黃河以北的失地,也沒有去穩定處於無政府狀態下的山東,而是期盼著清朝能夠幫助明朝消滅"弒君仇人"李自成,絲毫沒有唇亡齒寒的預判。

崇禎堂兄做一年皇帝后出逃,軍閥效仿許褚救主,卻沒許褚那般好運

形勢圖

就在弘光皇帝渾渾噩噩地度過時,清軍已經在1645年正月擊潰了西安的李自成,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流動作戰,已經大勢已去。在解決完李自成之後,清攝政王多爾袞便命令清軍大舉南下,以"擅立新君"、"不為崇禎皇帝報仇"為理由討伐弘光政權。

崇禎堂兄做一年皇帝后出逃,軍閥效仿許褚救主,卻沒許褚那般好運

多爾袞

很明顯,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南明弘光政權根本抵擋不了清軍的虎狼之師(其中包括很多投降的漢奸部隊),短短兩個多月,清軍便從北京殺到了南京,而弘光皇帝則在得知清軍即將到達的消息後,帶著太后和妃子逃跑了。據記載:"五月初十,京師各城閉門。午後,喚集梨園子弟入大內演戲。二鼓後,上奉太后、一妃與內官四、五十人跨馬從通濟門出。"

之後這位逃跑的皇帝就品嚐到了人間冷暖,先到太平府,誠意伯劉孔昭(劉伯溫的後人)"閉城不納"。最後,皇帝選擇逃到江北四鎮之一、握有兵權的靖國公黃得功的軍營中,黃得功雖然為人跋扈,但是在這樣的危難時刻還盡到了一個人臣的責任。

黃得功先委婉地"責備"了弘光皇帝——"陛下奈何聽奸人之言輕出","此陛下之誤,非臣等誤陛下也!"但是說完之後,黃得功還是接納了弘光皇帝。隨後,清軍趕到,黃得功更是做出了驚人之舉。

崇禎堂兄做一年皇帝后出逃,軍閥效仿許褚救主,卻沒許褚那般好運

黃得功

兩天後,已經投降清朝的江北四鎮之一的劉澤清,成了追趕弘光帝的急先鋒,劉澤清趕到黃得功的軍營外,讓黃得功交出弘光帝,還招降黃得功。黃得功大怒,"單騎不甲而出",沒有披掛護甲,獨自騎著馬就出來了,並大罵漢奸劉澤清,表示誓死不降,這與《三國演義》中許褚裸衣戰馬超那一幕十分相似。

可惜不同的是,黃得功的運氣並沒有許褚那麼好,許褚在與馬超大戰後臂中兩箭,被搶回營中。而黃得功的運氣則要差得多——"良佐伏弩中得功喉",黃得功咽喉中了一箭,回營後沒多久就死了,而之後弘光帝就成了漢奸劉良佐的俘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