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茌平區堅持抓黨建促脫貧,積極探索“黨建+”模式,積極搭建電商平臺、大力實施雁歸興業、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探索“強村貸”開闢鄉村振興新路徑,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黨建引領”打造區域智慧電商平臺

茌平區按照孫愛軍書記批示精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電商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高標準優化提升數字產業園,全方位強化孵化創新功能,在全區構建起快速、高效、全覆蓋的電商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形成農產品上行和農村需求供應雙向向好的迅猛態勢,打造茌平區域電商扶貧新模式。疫情期間,茌平區依託數字經濟產業園搭建起的電商平臺及遍佈城鄉的147個新零售站點,及臨時組建的95個微信群,將服務範圍輻射到全區732個自然村和238個城市居住小區,僅一個月累計完成線上訂單10萬餘份,向全國銷售賈寨耿店等村的時令農產品162噸,還幫助扶貧協作縣--重慶市彭水縣銷售特色農產品110萬元,實現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群眾生活、扶貧工作兩手抓、兩不誤。

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雁歸興業”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茌平區為深入推廣耿店村“棚二代”返鄉創業模式,印發《關於鼓勵引導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的意見》,深入實施返鄉創業“3321”工程,實施人才吸引“十二策”,築造溫暖“故鄉巢”,讓“飛雁”變“歸雁”,以“雁歸興業”助力脫貧攻堅。在人才培育上,用3年時間,在全區逐步建立起一支300人左右的返鄉創業優秀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在村幹部儲備上,從各類農村創業人員中擇優篩選200名左右納入社區(村)後備幹部隊伍。在培訓提升上,以農村實用人才、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業龍頭企業家、優秀村“兩委”幹部為主,計劃在全區篩選50名農村“創業導師”,對返鄉人才進行分類培訓、“一對一”幫扶。在定向項目上,對返鄉創業人才領辦創辦、能夠為村集體帶來較高收益、帶動較多群眾脫貧致富的項目,全區每年篩選不少於30個進行定向扶持,用於支持農村返鄉人才創業。在資金支持上,區財政每年專項列支500萬元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作為專項經費,最大限度支持農村返鄉人才創業創新。實現“人才迴歸,資金迴流,創業回鄉”,為推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支部領辦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

茌平區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把黨建工作融入農村產業發展全過程,推動村黨支部組織力明顯增強、集體經營性收入明顯增加、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農村加工產業化程度明顯提升,努力實現多方共贏,以富民強村帶動全域脫貧攻堅。菜屯鎮作為魯西木材加工特色產業鎮,有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廠1100餘家,年產值超過40億元。這一利民富民產業的健康發展,得益於菜屯鎮制定了《關於農村黨支部領辦村級木材加工合作社的實施意見》,大力推行農村黨支部領辦村級木材加工合作社發展模式。2010年前後,依託木材加工這一利民富民產業,菜屯鎮成為聊城市首個人均收入過萬元的鄉鎮。2020年3月13日,菜屯鎮段莊村拿到全鎮第一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營業執照,標誌著茌平區邁出了木材加工產業改革的堅實步伐,解決了“沒有議價權”“資金回籠難”等突出問題。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努力形成既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又實現村級資產保值增值,既體現集體優越性,又調動個人積極性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推動老產業煥發新生機,為茌平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趟出新路子、積累新經驗。

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強村貸”開闢鄉村振興新路徑

“強村貸”以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貸款對象,把基層黨組織優勢、農業產業化優勢、金融優勢結合起來,是以組織振興推動產業振興的有益嘗試。素有“魯西小壽光”之稱的耿店村,曾在2018年3月8日獲得習總書記親口點贊。前幾年,村黨組織牽頭成立蔬菜農民合作社,變分散經營為集約發展,逐步實現了集體經濟的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在無任何資源優勢、地理位置優勢的情況下,依靠發展大棚蔬菜產業成為的魯西大地上的一顆明珠。目前合作社共建有2萬多平米的智能玻璃溫室和5萬多平米的新型裝配式雙膜雙棉被的日光溫室大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合作社遇到了資金問題,育苗場面臨困境。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農行茌平支行等部門積極對接,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操作流程,提高審批效率,3月30日,通過省、市、縣行三級上下聯動,聊城市首筆“強村貸”業務成功落地。這筆200萬元貸款是目前全省“強村貸”金額最大的,也是聊城市的第一筆,“強村貸”開闢了鄉村振興新路徑。

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來源:茌平組工

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茌平區:“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