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竹屋到大民宿

20年前的重渡沟,是出了名的穷山沟,时任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历尽千辛万苦,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带领重渡沟的老百姓开发乡村旅游,使贫瘠的重渡沟发生了巨大变化。马海明同志虽然离世8年多了,但他在开发重渡沟时的身影却深深的刻在了老百姓的心中,为纪念马海明同志在重渡沟做出的巨大贡献,重渡沟景区特开辟了“我与马海明的故事”系列栏目,听一听老百姓心中的马海明。

庞西岳,今年50岁,共产党员,做梦也想不到能建起三百多万元的精品民宿,,他家的“栖迟玖宿”民宿,和当年马海明镇长让俺经营小竹屋饭铺是分不开的。

从小竹屋到大民宿

1999年7月份,重渡沟景区开始接待游人,马镇长找到俺说:“西岳,景区开业了,你看这陆陆续续游客不少,咱重渡沟这么多竹园,你家也有,你抓紧时间弄个小竹屋,开个小饭铺也花不了多少钱,卖点咱这的粗茶淡饭,油烙馍,竹筒米饭啥的肯定能挣钱,记住,做经营要实在,别叫客人吃亏,要争取回头客。”

当时,俺半信半疑,在金鸡河景区俺门下边建了一个不到15平米的小竹屋。一张竹桌子,几把竹凳子,几件简单的炊具,小竹屋饭铺就开业了,主要卖点捞面条、油烙馍、竹筒米饭等重渡沟的家常饭。没想到俺的小竹屋饭铺一开张来吃饭的游客还真不少。马镇长见俺就问:“西岳,生意啥样,不赖吧。”俺说:“中,一天能挣100多块。”到了年底一算账,经营半年的小竹屋饭铺挣了1万多块,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心想人家马镇长真是有眼光,俺一个山沟里的人,半年能挣一万多块钱,心里美的呀没法说。说一千道一万,这都得感谢马镇长。

有了小饭馆的资金垫底、有了小饭馆的经验积累、有了小饭馆沉淀下来的诚信经营的理念,我们家一年一个台阶的往上蹿。

从小竹屋到大民宿

20多年过去了,当年马镇长让俺开小竹屋饭铺时说的那些话,一直在心里没有忘。如今,俺家花了300多万块钱,建起了精品民宿“栖迟玖宿”,到旅游旺季,天天住满游客,一年下来能收入30多万。

从小竹屋到大民宿

从小竹屋到大民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