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社區向智慧社區轉變,智慧社區應該怎麼做設計規劃?

智慧社區是城市管理的一種新理念,是城市智慧化的縮影,是新的城市發展觀指導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

社區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的載體,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體現。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建設智慧社區一方面具有見效快、惠民利民的特徵,同時還能增強社區居民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感知度和社會認同度,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普及和宣傳增光添彩。

智慧社區系統採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和信息集成技術,把小區裡面的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物業、設備和人以及人和人之間全部連接起來,從而把所有小區的設備數字化、物業數字化,業主數字化。在此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就能使小區變得聰明,有智慧。該系統以社區雲平臺為樞紐,有機的將社區智能化管理、智慧家居、社區數字化服務、物業數字化管理結合起來,真正的實現為每個小區裝上大腦!


傳統社區向智慧社區轉變,智慧社區應該怎麼做設計規劃?


智慧社區系統規劃設計原則

Ø 先進性

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和信息需求的迅速發展的趨勢,在技術上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採用國際或國內通行的先進技術,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總體設計要一步到位,要保證項目總體智能化水平達到穩定可靠。

以打造移動互聯平臺為指導原則,保障將建成的項目智能化系統在多年內不落後,設計中採用先進的系統設備及系統軟件和開發工具,以集成化和數字化的主流產品為核心設備,保證系統在技術上領先,成熟穩定,符合今後的發展趨勢。

Ø 成熟性和實用性

採用被實踐證明為成熟和實用的技術和設備,最大限度地滿足項目現在和將來的業務發展需要,確保耐久實用。系統管理功能全面,能充分滿足項目自身各種業務的管理要求。應具有完全的操作環境,界面簡練、友好,聯機幫助功能健全有效。

Ø 開放性

為了滿足系統所選用的技術和設備的協同運行能力、系統投資的長期效應以及項目發展系統功能不斷擴展的需求,必須追求系統的開放性,採用開放的技術標準。本系統設計中各子系統均提供了標準化和開放性的接口協議,保證了各子系統之間的網絡化與集成化實現。

Ø 繼承性和可擴展性

應充分考慮弱電智能化系統所涉及的各子系統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證系統總體上的先進性和合理性,採用集中管理,操作和分散控制的模式。

總體結構應具有兼容性和可擴展性,既可以包容不同廠類型的產品,便於升級換代,使整個智能化系統可以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不斷得到充實、完善、改進和提高,並在預埋和主幹敷設上留有冗餘,以便於將來的擴展。

Ø 安全性和可靠性

項目智能化系統必須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包括系統自身安全和信息傳遞的安全,以及運行的可靠性。對網絡系統、數據系統的數據交換、存儲和訪問等應有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數據被破壞、竊取、丟失等事故發生。安全級別控制健全,防止截取操作,能有效審計用戶操作,以便追查事故原因。

Ø 服務性和便利性

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適應多功能、外向型的需求,對於來自項目內外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存儲、傳輸、檢索、查詢,為項目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和充分的決策依據,為用戶和管理人員提供安全、舒適、方便、快捷、高效、節約的工作和辦公環境。

Ø 可維護性

具備故障診斷和分析工具,能幫助維護人員迅速判斷故障原因,並具備有效的維護工具和系統自恢復工具,能保證及時準確排除故障。

Ø 經濟性

在實現先進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達到較高的性能價格比以及經濟的優化設計。設備選型和系統設計要在確保用戶需求、系統集成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性價比。充分考慮各類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對關鍵性的產品應以性能的先進性為主要考慮因素,以提高系統的整體水平,對非關鍵性產品則以實用性為主。

Ø 環保性

設計優先考慮節能環保,為住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捷、節能、高效的生活環境。實現以家庭智能化為主的、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健康小區。

Ø 改造複製性

針對已建成運轉的老小區,我們設計靈活的改造方案,可在原有系統基礎上通過並聯、串行的方式,在業主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切換成最新的門禁、訪客、停車場管理模式。


傳統社區向智慧社區轉變,智慧社區應該怎麼做設計規劃?



智慧社區 項目建設原則

Ø 以人為本,需求導向

把實現社區居民的利益作為智慧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居民最迫切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把社區居民滿意程度作為重要考核標準,確保智慧社區建設不偏離服務於民的根本目標。

Ø 獨立運行,聯網集成

“智慧社區”系統具有自身服務器、數據庫,可在本社區獨立、閉環運行,實現前端信息採集、平臺應用、數據庫和接口協議等應符合公安部相關建設標準的要求。涉及社區居民授權信息、出入人員人像抓拍信息、車輛抓拍信息、相關設備機器碼等警務管理數據。同時,按照共建共享原則,“智慧社區”系統採集的數據可依託綜治中心,推送至相關政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Ø 實用性原則

項目採用技術應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系統建設應始終貫徹面向應用、注重實效的方針,堅持實用、經濟的原則。

Ø 先進性原則

採用先進、成熟的方法和技術,各種先進方法和手段應該充分考慮在社會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術可行性。既注意概念、技術和方法的先進性,又要注意成熟性。使項目能反映當今的先進水平,並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Ø 開放性和標準性

注意遵循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行業標準,並採用合理的系統架構,不採用壟斷技術,保證系統的開放性和標準性。

Ø 可靠性和穩定性

從系統結構、技術措施、設備性能、系統管理、廠商技術支持及維護能力等方面著手,確保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達到設計的最大平均無故障時間。

Ø 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考慮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的同時,注意對信息的保護和隔離,採用系統安全機制、數據存取的權限控制等方案解決系統安全性問題。

Ø 可持續性

系統設計採用合理的、有彈性的架構,並預留一定的接口,保證系統能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擴展。

Ø 擴展性和易維護性

採用先進的軟件工程理論、良好的系統設計,以及分層和代理的方法等,保證實現系統層次清晰、模塊合理,接口協議開放,保證系統的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