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377萬焦作人的財富!


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

“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生態畫卷


開欄的話


  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是我市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2017年以來,我市搶抓國家政策機遇,不斷加快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為我市長遠發展厚植了堅實根基。為進一步展示我市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的建設成果,提振廣大幹部群眾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信心,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致力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提供有力支撐,《焦作日報》自今日起特別推出《精緻城市 品質焦作·市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巡禮》欄目,對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進行重點報道、跟蹤報道、全媒體報道,敬請關注。


  於城市發展和區域競爭而言,“含綠量”就是“含金量”;於百姓而言,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美景才是“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最生動畫卷。


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一瞥。


  以綠為基、以水為魂、以文為脈、以南水北調精神為主題的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工程,可為城區新增近200萬平方米綠地,形成貫穿城區東西的生態廊道,這既是焦作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承載著懷川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4月14日,記者在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內看到,樹木鬱鬱蔥蔥,鮮花爭相開放,有的市民沿著步道散步、跑步,有的市民帶著孩子在遊樂園裡嬉戲,有的在打乒乓球、健身……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裡河面寬闊,花紅柳綠,如詩如畫,我每天帶著孫子孫女到這裡享受生活。這裡就是我們的幸福大道。”市民郭立新告訴記者。


  從楓樹到竹林,從紫薇到櫻花,從提醒人們飲水思源的南水北調景觀牆到留住鄉愁情懷的西王褚拆遷舊址和古戲臺,這裡不僅是“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景”,還留住了老焦作的記憶,展現了“忠誠擔當、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南水北調焦作精神。


  南水北調綠化帶項目重點打造“一館、一園、一廊、一樓”。“一館”即南水北調紀念館,“一園”即南水北調主題文化園,“一廊”即水袖藝術長廊,“一樓”即南水北調第一樓。按照“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開放一段”的工作要求,“錦繡四季”“楓林晚秋”“普濟雅苑”“玉花承澤”“臨山印水”“水袖流雲”6個節點公園已經按期開園,開放面積55公頃。“踏雪尋梅”“丹水善流”“千里雲夢”“槐蔭山陽”“故城落英”5個節點公園也已達到開園條件,將開放面積近133公頃。截至目前,綠化帶項目已完成投資21億元,佔總投資29.85億元的70.73%。


  今年是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項目建設的收官之年、決勝之年,一份詳細的時間表展示著建設者快速推進的決心:7月底前,天河南路、天河北路建成;9月底前,“城市陽臺”“水袖藝術長廊”“南水北調紀念館”完成施工;10月底前,建成“南水北調第一樓”。


  然而,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來襲,建設一度放緩,如何保證按時完成提升焦作人民生活品質的重大民生工程?春節一過,市領導就多次深入綠化帶現場,組織召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推進會,兩次召開天河南路、天河北路外側10米範圍綠化工作推進會。在市領導分包項目的基礎上,市城區辦、南水北調公司和SPV項目公司負責人每人分包一個節點項目,人人肩上有任務,個個身上有指標,復工人數由2月24日的119人增加至目前的1085人,力爭儘快把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項目建設刻不容緩按下了“快進鍵”,施工現場生機勃勃的建設畫卷正在徐徐打開。市城區辦牽頭協調推進土地手續辦理工作,已完成26家單位四鄰蓋章;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綠化帶設計方案總平圖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後即可審批;市南水北調公司組織同濟設計院和省水利院召開視頻會議,完成跨渠景觀橋設計和安評報告初稿;水袖藝術長廊、歷史文化街區已完成施工圖設計;跨普濟河橋正在開展基礎土方開挖;南水北調紀念館主體施工快速推進;南水北調第一樓基本完成主體建築的樁基礎施工;城市陽臺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天河路渣土清運完畢;100多公頃綠化區域全面開展苗木養護……


  漫步十公里“天河”兩岸,置身巨大的城市公園之中,觀市民悠然自得,看項目施工現場生機勃勃的建設場景,讓人們感受到了焦作發展躊躇滿志、昂揚向上的勁頭與力量,一座高品質的山陽城正悄然崛起。懷川兒女矢志追求的幸福生活,正通過“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建設,春風化雨般地走進每個人的心田。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曉琳 通訊員 範加強/文 趙耀東/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