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剛:竹林關鎮“龍珠”黃廟坡

劉培剛:竹林關鎮“龍珠”黃廟坡

黃廟坡位於銀花河下游,圓圓孤立的小山包,相對高度七八十米,是竹林關廟底村的風水靠山。山下的張家大院,陶家巷子,宋家瓜園在神山的庇佑下過著殷實幸福的日子。銀花河下游有許多著名的支流,南岸有谷峪溝、神其溝、石槽溝;北岸有八十河、古路河、南河。若遇霪雨霏霏,煙霧瀰漫,支流的河水咆哮了,銀花河濁浪奔湧,舞起蛟龍,黃廟坡便是擱淺起舞的龍珠了。

從前的坡上有黃龍廟。屬竹林關黃龍社舞龍燈取酒點光參神的聖地,每年正月十二,各村龍燈在廟前聚集,第一盞 焰火在此地點燃,第一串炮仗在這裡鳴起,第一聲花鼓子在這裡唱響,鑼鼓喧天,陣勢壯觀,十里八鄉的鄉親在苦樂的煙火裡肢體張揚心神飛舞。黃龍廟聖水靈山,青龍社黑龍社的龍燈經過坡前都會上山祭拜。進駐騾馬店的南北商客都會在廟裡上香,祈求財路順利。


這幾年,政府 辛勤的工作和鄉親辛苦的勞動,黃廟坡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眼裡。因為落差,南岸石槽溝的蜜水自流北岸黃廟坡上,南水北調,安了新家,一潭清香柔腸的美酒,進駐廟底張塬洞底新村鄉親的家裡,嘴裡,心上。白天的自來水池,碧水漣漣,綠樹環繞,彩旗飄蕩;夜晚彩燈閃爍,近似眼前希望的星光。黃廟坡舞動著,活躍著鄉親不斷的嚮往。

劉培剛:竹林關鎮“龍珠”黃廟坡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時,這裡轉坡是整齊的梯田,梯田上栽滿整齊的蘋果樹,整個竹林關就數這裡蘋果園最大,長得最好最甜。人間四月天,樹葉嫩綠,繁華綻放,彌散十里花香,黃廟坡變成十足的花果山。八月給黃廟坡染上了秋色,紅豔豔的蘋果在風中舞動滿山,像一盅盅誘人的美酒惹傷了附近鄉親人的眼。

街道只要賣蘋果,就知道是廟底人,當時有人編了順口溜:“黃廟坡,產神果。金燦燦,辮蒜蒜(串串)。裝筐筐,挑擔擔,那邊走來小哥哥,問問蘋果甜不甜,陷進姑娘酒窩泉。”

記得有一晚幾個小夥伴藉著月色,悄悄爬上梯田,摸上樹偷蘋果,風吹草動處自然被抓住,其中一個看果園的是張瓜叔。

“你這碎娃子,長得捱打的相,你大教你來偷蘋果?”

“俵叔,饒了我們吧,甭給我大說,你們這蘋果長得叫人流涎水。”

″滾,快滾,明天叫你大準備兩盅包穀燒,和他劃幾拳"。

驚慌之餘,我們幾個嚇得栽腳爬撲逃了。

八十年代果園退化,變成了密密的莊稼,廟底人自詡說:“門前青娃窩,屋後紅薯坡,一河翻白浪,逮魚捉鱉樂。”黃廟坡一圈圈梯田如一頂巨大的綠草帽,陰涼踏實著周圍的人家。快飯時,炊煙被火焰餵養得茁壯成長,秋蓮嬸子穿著圍裙走出門,面朝黃廟坡,抬手遮住眼睛上的太陽:“他大,水開啦,我要下面啦!"

“知道啦——"。張瓜叔這才停下钁頭,脫了膠鞋,在钁把上嗑嗑鞋土。此時的張家大院裡雞鳴狗吠,叫豬吆牛好是親切,清新肺腑。 坡下房屋村樹映襯的村莊,村前滿眼醉人的稻香,銀花河清澈見底嫵媚多姿地歌唱,高聳入雲的南坡屏風般迎面一擋,廟底村就在清爽的河風裡安逸成祥了。散星子走月亮的夜晚,南坡上飛鳥投林,狼叫狐唱,天籟之音憾動父老鄉親的夢鄉。

劉培剛:竹林關鎮“龍珠”黃廟坡

黃廟坡的前世今生,彷彿一盞璀璨的明燈,照耀一部分精英們的心靈。最為有名的數從張家大院走出張興貴,軍管時期,用鐵一樣的意志,穩定龍駒寨的政局,為丹鳳建設展現滾燙的心胸。那些曾經或者正在為家鄉建設操心勞神的賢士名人,必將被父老鄉親稱道傳頌。

站在黃廟坡上,銀花河與丹江匯成人字,沿岸沖積的良田沃土上,高高低低落座著煙火人家,四周群山環繞,腳下這彈丸之地在山光水色之間舞動旋轉,與桃花谷交相輝映,珠璧相連,石槽溝的蜜水潤澤其間。她鮮亮了,靈動了,美神一般。

劉培剛:竹林關鎮“龍珠”黃廟坡

作者簡介:劉培剛,小名三民,陝西丹鳳竹林關人。好愛讀書,寫文,都市放牛,詩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