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鬼勿怕,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


見鬼勿怕,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


見鬼勿怕,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

——讀《子不語》

01

《子不語》是清代作家袁枚的作品,取意《論語》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表明所記正是孔子所“不語”者鬼神之流也。

說起鬼怪,自然而然就會想起蒲松林的《聊齋》來,但與《聊齋》不同,《子不語》是袁枚隨心所記,風格更是灑脫,也沒有什麼隱喻,是隨便記錄的奇聞逸事,也少了些文學性,袁枚自己也說:

妄聽妄存,君且聽之足以,信則有,不信則置以一笑。

袁枚狂放不羈,人生順暢,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50就辭官到處遊山玩水,可謂一派風流,相比之下,蒲松林則一生流離不得志,也因此,兩人書中的風格才會如此不同吧。

見鬼勿怕,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

02

鬼怪在我國自古就不太被待見,是因百家皆不太提倡依賴虛無縹緲之物,同時神權一直是皇權的附屬,鬼神自然難有所作為,只能在鄉野之間嚇嚇人而已。

“見鬼勿怕,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然世人往往一見氣就先洩了,便是離死不遠了。”

袁枚狂放不羈,對鬼怪的看法可謂是自成一派,那些驚悚駭然的神鬼妖談,到他手裡卻經常成了搞笑的故事,自他之後,鬼怪都沒了面子。

書中有獵戶除狐一段。

講一大家子狐狸搬到一戶人家旁邊,鄰里不勝其擾,叫來許多人來驅狐狸。

剛來的時候主人家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狐狸在樓上敲盤而唱曰:“主人翁,主人翁,千里客來,酒無一鍾。”

後來主人家找了道士來驅妖,狐狸又唱:“狗道狗道,何人敢到!”

後來主人又叫了天師來,狐狸又唱:“天師天師,無法可施。法官法官,來亦枉然。”

一篇看下來直叫人笑得樂不可支。

《子不語》是一本閒書,讓人一笑而過,不要求你非得看出點什麼,或者領悟點兒什麼來,大概就是,我隨便寫寫 ,你們隨便看看。

見鬼勿怕,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

03

寫了《子不語》後,或是意猶未盡,袁枚接著寫了一本《續子不語》,若有興趣,也可以接著一讀。

殭屍千年為旱魃,頂有一目,逢龍可吃,天下遇之必旱,再千年而為犼,遂有神通,口吐煙火,可與龍鬥,故佛騎以壓之。

有個小夥子就遇到了魃,這個人大半夜趕路,看到有屍出棺而去。這真是一件驚悚的事情,換作常人必定屁滾尿流落荒而跑,可這小夥子並不驚慌,可見其膽肥,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小夥子還愛搗蛋,他趁著殭屍出去,就在地上撿了很多石頭填滿了殭屍的棺材,然後爬到旁邊農家樓上等著看熱鬧。

殭屍回來發現棺材裝滿了石頭,自己躺不進去,於是怒聲如雷,兩眼冒火,最終發現了那個搗蛋小夥,追至樓下,可苦於自己是殭屍雙腿不能彎曲上不了樓,於是開始拆樓。小夥終於害怕了,偷偷順著樹枝滑下來開溜,可惜被發現。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小夥子拼死一搏,仗著水性好跳進了河裡,殭屍不會游泳,站在河邊踟躕良久,怪聲哀嚎,三跳三躍,最終化為獸形而去,地上留下一小孩子屍體。

旱魃渡劫卻遇到這麼個搗蛋小夥,真是天大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