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拼多多與國美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4月19日,拼多多宣佈,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債,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為5%,初步轉換價為每股1.215港元。如最終全部行使轉換權,

拼多多將最多獲配12.8億股國美新股份,約佔後者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後股本的5.62%。


同時,拼多多與國美宣佈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即國美零售全量商品將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電將接入拼多多“百億補貼”計劃。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臺,將同時成為拼多多物流和家電後服務提供商。兩大服務平臺將分別為拼多多平臺商家提供覆蓋全國的中大件物流、倉儲及交付服務,以及包含家電維修-清洗保養-以舊換新在內的消費者服務方案。

“雙黃連”?拼多多與國美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拼多多戰略副總裁九鼎表示,平臺將在商品採購、消費補貼、物流配送、客服售後等方面與國美建立深度對接,探索跨界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助力地面零售實現數字化轉型,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平價大牌好貨。


兩家公司為什麼在此時會走到一起?其實在2018年10月的時候,國美零售在拼多多上開設官方旗艦店,開始了合作,不過那次合作的比較淺,而這次合作涉及到了股權交易及物流和平臺服務等多方面合作。


對拼多多而言,可借力國美的家電供應鏈和完善的大家電物流配送體系。沒有自營物流且供應鏈還比較弱的拼多多,其對商品供應和流通環節的把控力度相對較小。因此,市場專業人士認為它受此次疫情影響,會要比阿里和京東大。拼多多的產品目前還是以農產品等為主,而大家電是其弱項,國美在大家電行業已經佈局20多年,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這可強力彌補拼多多的短板;而在物流方面,去年以來,多家媒體報道稱拼多多佈局物流業務,其中傳播最廣是印尼公司極兔速遞,或將是成為拼多多合作的首選對象。不過,至今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兩家公司的業務公司。那麼,此次國美旗下的物流公司,

將為拼多多提供物流服務,這也是拼多多首次公開補充了自己短板的業務。


國美以做3C家電起家並經營至今,擁有豐富的線下店面大件家電、數碼物流配送、客戶服務能力,而拼多多,社交電商類微商模式的銷售消費類產品,單價較低。兩者結合,優勢精準卡位,拼多多海量的流量資源源源不斷地導流到國美體系。而國美則依託大家電的供應鏈資源為拼多多提供了更多的3C、大家電等貨源支撐,更重要的是,它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拼多多覆蓋全國網絡的地面倉儲、物流及服務作戰部隊。國美通過合作,可以快速地提升其數字化運營的深度和廣度,帶動線下門店快速復甦。


“雙黃連”?拼多多與國美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對國美而言:國美需要尋找線上流量,改變頹勢在今年3月13日的時候,國美電器旗艦店登陸京東平臺。當時,大家一直認為這一對老冤家走到了一起,沒想到一個月以後國美和拼多多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合作。可以看出,在新零售大趨勢下,曾經的傳統家電零售商們紛紛開啟轉型之路,由於黃光裕出事,國美早些年內鬥不斷,相對於其老對手蘇寧來說,國美推進門店互聯網化的轉型腳步顯然是慢了很多。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美交易總額為721億元,同比僅增長1.8%。緊靠線下門店已經無法為國美帶來更多流量支撐。國美財報也顯示出線下門店的疲態。為了尋求新的突破口,國美必須向線上前進,國美入駐電商平臺也是大勢所驅。蘇寧已經選擇了天貓,那國美最佳策略就是牽手京東或拼多多,目前來說,這兩家國美都在試探性合作,而從國美和拼多的合作而言,似乎這個後起之秀拼多多更適合國美,當然現在一切還不好說,但從另外更大一個層面來看,拼多多和京東都同屬於騰訊系,他們的競爭對手是阿里系,而國美最終無論是和拼多多或京東合作,其本質都在和騰訊系企業合作。

3月31日晚,國美零售(00493.HK))披露了2019年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4.83億元,同比下滑7.57%;歸屬母公司股東應占虧損25.90億元,對應每股虧損0.12元。截止當日收盤,國美零售股價為0.72港元,已經跌破1港元,市值僅剩下155.2億港元。繼2017年虧損4.5億元、2018年虧損48.87億元后,2019年國美零售持續虧損,而今年的疫情會讓國美更加難過。留給國美的時間已經不多,國美必須選擇合作和站隊。


到底是“雙黃連”(拼多多和國美)還是“牛黃連”(京東和國美),總之,國美必須做出選擇了。在商業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敵人的敵人也許就是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