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集体企业套牢自家股民?政企合一就是无懈可击吗

五年来在獐子岛出现的连年存货异常且大量亏损的情况,始终都在引发着当地民众及各A股股民的关注。前日人民日报记者去往当地进行实地勘察,除了听到了许多岛民的质疑,和在邻近海洋岛镇的水产对比下难以理解其亏损以外,企业专家及镇政府也始终联系不上。那么,这层集体企业的性质就当真成了獐子岛财务数据上报的保护色了吗?国家在多大程度的干预与调查才能真正保护到岛民和股民们的权益呢?

海上集体企业套牢自家股民?政企合一就是无懈可击吗


獐子岛的事情没法去管。据当地人说,从2014年开始,去过的记者有二十几波了,都没有拿到确实的原因,或发出有说服力度的讯息。獐子岛一直是一个典型的,政企合一的乡镇集体企业,岛民都在给公司打工。而连年的“亏损”,已让岛民两年没有发股钱和生活补贴了。

但假使当地政府真的强行介入了獐子岛的管理,事情反而会更加难办。獐子岛距大连市百余公里,常住人口仅大约七千人。本就是距离城市遥远,生活空间有限,更难吸引大量人流发展。长住岛民也早已过惯了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生活。靠着海鲜捕捞是绝大部分岛民的生活凭依。这种密闭的生态必然让该岛上的民众成了每年一噶的韭菜。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定,獐子岛在自负盈亏的同时,国家不对其提供资金援助,也自然不可以对经营进行干涉。并且若如此牢固的依靠关系一旦破坏,影响了獐子岛的经营,伤害到的反而还是岛民及股民。

那么,这种疑似“假报亏损,实则圈钱”的行为就没有纠正或辟谣的可能吗?獐子岛之所以备受争论,和它的特殊地理条件,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不方便政府监察的岛屿,又是集体企业,岛民维护自己监督权利的意识不强,对这项工作又有特殊依赖。信息垄断在常人想象下简直可以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问题出现,是因为集体企业的体制就完全不适用于现代吗。

海上集体企业套牢自家股民?政企合一就是无懈可击吗


海尔的企业性质曾经受到过许多人的质疑。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企业。它曾因“集体企业侵吞国有资产”而受质疑,也被误会过纯国有制转型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海尔从没有过国企出身,只是在某些阶段确实享受到了许多“国企待遇”。而海尔现在由于做的够大够强,也习惯于出现在市直企业的名单里。但海尔从来都属于集体企业,而国家的适当干预也确实让他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我们把目光放回獐子岛上,如果国家能适当注入资金,给予它一定的平台与新的机会,是不是不但可以鼓励它在经营策略上做出调整,也能限制住可能存在的“假报亏损”的现象呢。无论獐子岛经营不善是真是假,这样都很大程度上地保护住了岛民的权益。虽然按理上集体企业具有不对经营干涉的特性。但在法理依据上,从来都不存在(集体企业法)这种说法。也许监管一词带有太多政府管理的色彩。但在经营管理自由以外,我们更希望能保护到更多岛民和股民的权利,并由此形成更好的市场环境。

海上集体企业套牢自家股民?政企合一就是无懈可击吗


也许这种集体所有制终将会有重新定义的一天。只有把干预的概念在特殊条件下重新植入到部分集体企业,才有机会将这种政企合一完全撕裂。而那时,也希望是獐子岛这种地缘关系形成牢固垄断的真正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