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靠賣草鞋為生,為何最後在三國中取得一席之地?

劉備這個人不簡單,在東漢末年三大巨頭中,他的出生最低賤,小時候父親死得早,靠賣草鞋為生,即便是如此,劉備仍然廣結朋友,其中包括自己的同學後來是右北平太守的公孫瓚。在那個時代,劉備沒有孫權那樣繼承父兄的基業,六郡八十一州要兵有兵要將有將;也不像曹操家大業大,劉備分文沒有,可是這樣的人卻在東漢末年中崛起,可見劉備卻是非同凡響。

劉備靠賣草鞋為生,為何最後在三國中取得一席之地?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甫與關張結義,劉備即明確提出“光復漢室,救民水火”的目標,這一目標是聚人之本,它既能立即打動關張,為其經營天下建立最基本的班底,也極容易獲得天下有識之士的認同。

當年“闔境以安,府庫殷實”的劉璋在與客居蜀地的劉備爭戰時敗北,並非因為其兵少將寡,劉璋的軍事實力其實完全佔據上風,吃掉劉備當不在話下,況且劉氏父子於蜀地有再造之恩,民以安之,而其致命傷在於劉璋雖然仁厚,卻安於現狀,沒有經營天下的念想,這就讓有天下之志的張松、法正等文官集團深感失望,劉備一旦出現,立馬轉向,是以劉璋雖有旨在“保境安民”的武將集團的奮死護航,但人心已散,無能為也。

劉備靠賣草鞋為生,為何最後在三國中取得一席之地?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徵呂布,屠彭城。攻袁尚屠鄴城,破烏丸屠柳城,而其手下得力干將屠城也有史可查,夏侯淵屠興國、枹罕;曹仁屠宛城。江東的孫氏父子亦如是,孫策渡江攻嚴白虎於會稽時,城下而屠;孫權攻略黃祖於江夏時亦有屠城壯舉,至於董卓、李傕之流攻克一地更是動輒屠刀相向……劉備則不然,自起兵以來,南征北戰無數,卻從未屠城,每至一地,亦不擾民,與之生息,民皆能賴之以安。

劉備靠賣草鞋為生,為何最後在三國中取得一席之地?

據《魏書》記載,劉備領平原相時,“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以至於刺客見之,“不忍刺,語之而去”。當年劉備為曹操所破,逃歸劉表,表聞備至,自郊外迎接,以上賓禮待之,而荊州豪傑依之者甚眾,後曹操大軍壓境,劉表病卒,劉琮舉荊州而降曹,劉備只好率眾而去,途經襄陽之時,諸葛亮曾勸劉備攻琮,克則奄有荊州,劉備深感劉表臨終託孤之意,不忍背信為之,遂至於逃亡,而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附之。劉備曰:“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之!”後遂有當陽長坂之敗,然而終濟大業,是其仁德著於人心,仁而聚人,不離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