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作為收藏入門者,想必有時你的心中也會有很多問號,為什麼同樣一幅畫,在有的人手裡放了幾年會翻倍漲價,而在自己手裡不升反跌?為什麼同樣的藝術家同樣的題材,在別人手裡的就值上千萬,自己手中的作品拿去拍行估價卻很低?難道只因為運氣差?

本期內容帶你走進收藏世界,只需四招就能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趙無極平生尺幅最宏大的油畫《1985年6月至10月》以5.1億多港幣成交,刷新其作品拍賣紀錄,同時創下亞洲油畫的拍賣紀錄。這幅作品早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已經露面,當時以1800多萬港幣成交,十三年間足足翻了 28倍 。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在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上,齊白石一幅兩平尺大小的《牡丹圖》以7.7萬元成交。二十三年過去,在2019年嘉德春拍上,這幅牡丹圖被拍出1127萬元的高價,身價翻了 150倍 。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值得留意的是,同樣題材作品的拍賣價格依然會差距巨大。同樣是齊白石的牡丹圖,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被拍出805萬元,2013年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以465.75萬成交,再到2017年的北京保利秋拍,又以460萬元的價格成交,可謂 蹦極式下跌 。同樣的藝術家,同樣的題材,卻有著不同的價格,其中緣由到底是什麼?

題材、創作年份

同樣的藝術家作品,對價格影響第一位的是題材和創作年代。

在藝術品交易中,遵循的一個理念是物以稀為貴。藝術品的價格與其它商品的價格的決定機制相同,都是供需關係決定的。提起齊白石,人們就會想起他畫的蝦惟妙惟肖,說到徐悲鴻,大家就會談到他畫的馬生動傳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是兩位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題材,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蝦”和“馬”成了他們作品中不再稀有的“物”,價格便不可能是最貴。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齊白石創造了拍賣神話的作品是山水而不是被人所熟知的蝦。在2017年保利秋拍上,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以8.1億元落槌,加佣金9.315億元成交,不僅打破自身拍賣紀錄,也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此件《山水十二條屏》能有如此傲人的拍賣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的“稀”。目前齊白石存世的山水十二條屏只有兩套,另一套現收藏於重慶博物館,而此套山水十二條屏就成了民間收藏的惟一的一套,其稀有程度可想而知,價值連城也就不奇怪了。

創作年份對同一個藝術家的價格體系也非常大。同樣以齊白石為例,其早年和晚年的作品收藏價格差別很大。齊白石早年受工細著色畫派影響,用筆仍處於臨摹古人的階段,尚未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大多很平常,少特色。中年時期逐漸擺脫了古法的束縛,學習今人的繪畫技法。齊白石於1919年55歲時奔赴北京謀求生計,這一時期的他立志獨創畫派,成為他後來自稱的衰年變法,是齊白石藝術創作的轉型期,其繪畫和書法都日漸成熟。齊白石70歲以後手法更加精進,書畫越發自然灑脫,他曾說“予之畫稍可觀者,在七十歲先後”。八十歲之後的作品則達到了最高境界。因此,在拍賣市場流通的齊白石作品,多是中晚年的,六七十歲的作品則比不過八九十歲。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黃賓虹也以晚期作品的收藏價格最高。黃賓虹在50歲之前以學習古人的技法為主,他臨遍名家,早年畫風以靈動清秀為主,遵循傳統繪畫風格,沒有可以去追求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黃賓虹在60歲之後畫風突變,以濃墨和焦墨為主,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格,70歲時仍是以黑、密、厚、重這四點為主,一直堅持到九十歲。在2017年中國嘉德春拍上,黃賓虹92歲作《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創造其個人拍賣成交最高紀錄。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齊白石和黃賓虹的例子並不意味著所有藝術家都是越晚期的作品越好。在張大千過億元的拍賣作品中,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創作的都有,成交價最高的是1982年作《桃源圖》,以2.7億多港幣成交。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另一個例外是謝稚柳。同樣,謝稚柳中期的作品也很受歡迎。在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上,謝稚柳1951年作《仿宋山水花鳥冊》以4600萬元成交。此時的謝稚柳正直壯年,在創作上師法古人,以五代宋元先賢為榜樣,既深得五代宋元諸家的神髓,又體現畫家個人識見,才智,靈性和功力。

出版物

一件作品有無出版物也是影響其價格的關鍵。

藝術品市場的出版物不僅可以作證書畫真偽,還能使書畫的價格大大提升。以近現代書畫家為例,建國後由於出版體制國有,這一時期出版的書畫集真偽方面的質量是最可信的,能夠上出版畫集基本上都是大家,出版的作品也大多是藝術家得意之作。

例如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就曾出版過30次,大多在大陸藝術品市場興起之前,如1957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1967年耶魯大學遠東出版社《齊白石傳》等。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還有一種情況是低價拍到一幅作品後才發現此件作品曾經有過出版,在下一次交易中價格會升值很多。在2016年西泠印社春拍上,吳昌碩書匾《巖壑夔龍》以149.5萬元成交,買家買回去後又發現了幾個出版物,兩年後送到嘉德春拍,短短兩年時間,就以230萬元的價格轉手。

作品的品相、傳承、上款人

作品的品相直接影響書畫價值。

品相指書畫的“相貌”,相貌天然完美自然價格會高。書畫圈喜歡說“原裝舊裱”,原裝舊裱的意思是這張畫是第一次裝裱,沒有中途因為損毀或者別的原因揭下來重新裝裱。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在拍賣市場上,殘缺的古畫價格,在修復前和修復後有天壤之別。在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上,八大山人的草書作品《愛蓮說》以287.5萬元成交,此件作品因為保存不當,有明顯的蟲蛀、脫落、斷痕。藏家拍到此作後,專門請古書畫修復專家對其修復,在2012年中國嘉德秋拍上,最後以920萬元成交。

中國書畫用宣或絹創作,顏料都為礦物質,用漿糊裝裱,裝裱自唐代起便有了較明確的技術規範,在防腐防黴防潮防蛀上多有完整的規範,古畫修復師也是個有千年歷史的古老職業,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才讓書畫保持千年不變。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上款人的重要性也會影響作品的價值。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齊白石的《牡丹》,它在翰海拍賣時並沒有發掘到上款人是誰,直到2019年嘉德春拍,才被發現上款人是一位叫馬克西莫夫(Максимов.K.M)的前蘇聯藝術家。他曾在1955年至1957年來到北京,作為中央美院油畫訓練班的指導教師以及中央美院顧問,培養了馮法祀、靳尚誼、張同霞等許多美術院校師生和藝術家。馬克西莫夫的“馬訓班”在中國百年油畫事業的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新中國培訓了一批美術院校學生和師資,誕生了新中國第一份美術教學大綱,繪畫上注重結構和外光的思想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名頭與畫面感

在相等預算的前提下,以當今藝術家名氣和等級優先。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收藏真經:從100萬到1000萬四步教你看懂書畫的價格

在九十年代,大多數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都能在幾萬元成交。依然以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近現代中國書畫專場為例,齊白石的《花卉》四軸成交價為44萬元,於非闇《花鳥》四屏的成交價也為44萬元。齊白石、吳昌碩、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等億元藝術家的單幅作品成交價基本都在幾萬到十幾萬元。蕭愻《四季山水》四屏以7.7萬元成交,胡佩衡《山水》四屏以7.7萬元成交,二十幾年後,成交價格並沒有大的提升。但從一場拍賣會就能看出,大師的作品一定要關注,他們永遠是藝術市場的焦點。

有研究表明“藝術品價格上漲最快的時期,不是世界經濟普遍繁榮之時。就傑作而言,在股市、債券、貨幣及其他投資方式低迷時,其價格上漲最為迅猛。”

在美股熔斷,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能看到藝術收藏界的奇蹟?

來源:秋晴山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