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周颢(1685-1773),字芷岩,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竹刻艺术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同时还精通书画与篆刻,善诗文,在多个艺术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是文人工艺家的典型。

2016年6月16日—8月15日,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宁波博物馆、上海文物商店、嘉定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协办的“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举行。

这是一次竹刻砚雕与书画诗文的全方位展现。仲夏荷月,竹素流芳,我们诚邀您深入四绝才子、竹刻宗师周颢的清雅艺术世界。



第一部分 山水·人物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观瀑图轴

清乾隆十一年(1746)

纵194.5厘米 横105.7厘米

纸本 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的山水题材竹刻成就与他的山水画创作相辅相成,试图援引王蒙的艺术风格,笔墨润秀,山峦奇伟雄壮,古松树木葱郁繁茂,屋宇横斜,小径蜿蜒,云霭弥漫。作者时年六十二岁,正是他竹刻艺术造诣达到高峰的重要时期。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松壑云泉图竹笔筒

清乾隆九年(1744)

高14.9厘米 口径1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筒身刻山谷中苍松翠岩、水流云起的画面,意境宏阔,雕刻精微。崚嶒的山石,蓊郁的树木,云之氤氲,泉之涌泻,都用变化多端的刀法加以成功表现。与周颢较多创作的简笔萧疏之景不同,这件作品构图满密而繁复,洋溢着生机勃勃之气。据所刻“乾隆甲子长夏,芷岩制”款识,知其创作于乾隆九年,时年周颢六十岁,在艺术上开始全面成熟。作为周颢竹刻山水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出他刻竹有继承有发展,“朱、沈一灯隐隐相继,而又神明变通乎其间”的独到成就。

第二部分 竹石·书法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潇湘烟雨图轴

清乾隆十三年(1748)

纵48厘米 横35厘米

纸本 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为竖幅小景,描绘修竹与溪流,竹叶笔法劲峭,与其多年刻竹的功底息息相关。山石皴法受王翚影响较多,笔墨层次丰富。画上自题:“潇湘烟雨图。拟王孟端遗意,时戊辰七月望后二日也。”王孟端乃明代著名画竹名家王绂。作者时年六十四岁。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竹石图紫檀笔筒

清乾隆前期

高11.5厘米 口径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筒身阴刻竹石图,竹枝迎风戛玉,怪石倒伏相错,画面充满动感。空白处阴刻行草书:“顽石乱篠,元人画法也,其荒远澹澄之致,终不能得。芷道人。”传世周颢款紫檀刻件每多赝鼎,此器画意疏密合度,形完神备,书风欹侧生姿,顿挫有势,运刀松紧相参,浑厚而清劲,为少见之既真且精的佳作。

第三部分 影响·赝鼎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邓渭刻梅花图竹笔筒

清乾隆-嘉庆

高11厘米 口径4.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邓渭,字得璜,号云樵、云樵山人。邓孚嘉子。活跃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是清中期嘉定派代表性竹人。善镂花卉、人物,尤长于浅刻行楷小字,秀劲雅饬,为当时第一。笔筒一面刻梅萼一枝,一面镌行书:“风流学士占清华,不羡人间富贵花。戏点罗浮山下雪,暗香深处是仙家。云樵。”此器无年款,书法体势略近于嘉庆十三年(1808)所刻《岳阳楼记》笔筒,刀法略见松散,疑为其晚年之作。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韩潮刻岁朝清供图竹笔筒

清嘉庆六年(1801)

高14.8厘米 口径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的竹刻|喜欢竹刻笔筒的必看

韩潮,字蛟门,亦作鲛门、蕉门,浙江归安人。诸生。工篆刻,擅书画,尤精刻竹。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是清代竹人中援金石之风入竹刻的大家,吴昌硕推崇他为嘉道时善刻竹者第一人。筒身锡瓶、砂壶、瓶梅、灵芝、盆蒲诸事,皆当时文人斋中岁寒清供之物,画面上方空白处阴刻行书:“瓶似美人耸玉肩,朝来新汲白沙泉。山家寒尽无余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嘉庆六年二月,奚冈写,韩潮刊。”此作为韩潮早年刻奚冈之墨稿,自家风貌虽未形成,一种清隽之气已扑人眉宇。

- end -

—版权声明—

图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