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韓信本能三分天下,卻反而被以謀反罪刺死,悲劇

前文講到楚漢爭霸前期,楚漢兩家南、中、北三條戰略路線上的博弈,從而使楚漢爭霸進入對峙時期。到了楚漢對峙的後期,從漢三年七月楚軍被阻止於鞏縣開始,到四年九月楚漢和議為止,經歷了一年零兩個月。在這一段時間,漢軍在北部戰場獲得了全面勝利,又成功開闢了敵後戰場,在正面戰場上,漢軍由被動防守轉入主動進攻,逐漸奪取了戰場的主動權。相反,正面戰場上乘勝西進的項羽軍主力,因為受北部和背後不利戰事的牽制,被阻止在鞏縣不能前進,逐漸喪失了主動權,被迫轉入防禦,不得不接受停戰議和的協議。

楚漢爭霸,韓信本能三分天下,卻反而被以謀反罪刺死,悲劇

​具體說來,敖倉、滎陽、成皋失守後,漢軍撤退到洛陽地區,死守鞏縣,力圖將楚軍阻止在第二道防線前。逃出成皋的劉邦渡過黃河,撤退到河內郡修武一帶接管了韓信軍,做渡河南下奪回滎陽地區的態勢,吸引項羽分兵北防,減少了鞏縣防線的壓力。與此同時,劉邦派遣劉賈、盧綰統領兩萬軍隊由白馬津渡過黃河進入楚國東郡地區,協助長期活躍在這一帶的彭越軍,開闢了敵後戰場,從背後拖住項羽。這樣,劉邦通過西堵、北引、後拖的戰略,終於成功地將楚軍阻止在鞏縣一帶。

楚漢爭霸,韓信本能三分天下,卻反而被以謀反罪刺死,悲劇

另一方面,楚軍通過強攻硬戰突破漢軍的第一道防線——滎陽防線後,開始攻擊漢軍的第二道防線——鞏縣防線,這個時候,由於彭越、劉賈、盧綰軍在楚國後方展開了大規模的破壞性攻擊,迫使項羽再次親自率領楚軍主力回師掃蕩,不得不停止對於鞏縣的攻擊,在成皋—滎陽一帶轉入防守。結果被趁機渡河南下的劉邦攻佔了成皋和敖倉,滎陽也被圍困。待到項羽解除了彭越等人的威脅,回到滎陽後,劉邦軍轉入全面防守,堅守不戰,楚軍再次在滎陽地區陷入與漢軍對峙的膠著狀態。不過,這一次的對峙焦點,向北移動到黃河南岸的廣武澗一帶。

楚漢爭霸,韓信本能三分天下,卻反而被以謀反罪刺死,悲劇

改變均勢、打破對峙的關鍵是韓信進軍齊國,項羽派遣大將龍且統領楚軍主力之一部北上救齊,嚴重地削弱了楚軍在正面戰場的力量,待到龍且軍被韓信殲滅後,楚軍不僅在滎陽地區的正面戰場上失去了攻擊力量,而且首都彭城地區空虛,隨時有被韓信一舉攻克的危險。至此,楚國的戰略優勢已經完全喪失殆盡,前方軍少糧乏,後方飄搖不安,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不但已經無力攻擊眼前的劉邦,一旦韓信軍南下西進,就可能被圍殲。

楚漢爭霸,韓信本能三分天下,卻反而被以謀反罪刺死,悲劇

正是在這個不利的形勢之下,項羽不得不低下頭,派遣使者前往齊國勸說韓信保持中立,希望三分天下。當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案以後,項羽自知已經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不得不接受了劉邦提出的休戰議和的提案。在如此好的形勢下韓信都沒有答應項羽而三分天下,後來卻以謀反罪而被桃木劍刺死,真的是,諷刺啊,軍事家還是鬥不過政治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