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战必胜,攻必取,一代名将,韩信。

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在韩信早年的行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胯下之辱。韩信身材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在秦汉时期,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佩戴刀剑,而且韩信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了,哪还有闲钱买宝剑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穷困潦倒,四体不勤,还整天之乎者也的以读书人自居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对于这种人呢,古往今来世人的处理方式都尤其的相似,那就是看不上他,欺负他,打他。

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一小青年横街拦住韩信去路,说他人高马大,佩刀带剑,其实就是一胆小鬼。韩信不搭理他,少年反而更来劲了,“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如此众目睽睽,韩信一言不发,最后弯下腰,匍匐在地,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从司马迁的描写来看,到了这儿,韩信,就是一窝囊废嘛。

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胯下之辱的故事,同寄食亭长、漂母饭食的故事一样,是司马迁到淮阴走访时收集到的民间传说。韩信衣锦还乡时,对于欺辱自己的恶少,韩信提拔他为中尉。如果说,赐漂母千金,掷亭长百钱,作为民间传说来解读,是作为因果报应的故事,很容易理解。唯有提拔恶少为中尉,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胯下之辱的故事,已经成了汉语的常用成语。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能够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一般人得不到的荣耀。

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韩信志在将帅,自幼熟读兵书,《孙子兵法》他熟读成诵。纵观韩信的一生,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不仅深刻的影响他的军事生涯,也成为了韩信的处世指南。《孙子·火攻篇》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就是做事不能情绪化,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喜怒哀乐的情绪可以变化反复,国破身亡的事情,就决然一去不回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韩信成功之始 胯下之辱有兵法

人生如战场,兵法就是人生哲学。面对胯下之辱时,韩信若是拔剑而起,杀了恶少,然后被恶少同党所杀,或者被捕入狱,判处极刑。如此一来,后续又哪来的连百万之兵,决胜垓下的韩信呢。韩信也不可能衣锦还乡,在楚王盛大的仪仗下接受恶少的匍匐礼拜呢。想来韩信自认为的成功之始,就是应对了胯下之辱的挑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