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每年的10月12日為“世界關節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們重視對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膝關節的局部損傷及炎症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面軟骨變性,軟骨下骨板反應性骨損,導致膝關節出現一系列症狀和體徵。來自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庫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膝關節症狀性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 8.1%;女性高於男性;呈現明顯的地域差異,即西南地區(13.7%)和西北地區(10.8%)最高,華北地區(5.4%)和東部沿海地區(5.5%)相對較低,從區域特徵來看,農村地區膝關節症狀性 0A 患病率高於城市地區。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畸形、骨摩擦音(感)、肌肉萎縮等症狀。其中關節疼痛及壓痛是其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發生率為36.8%~60.7%,疼痛在各個關節均可出現。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後好轉,活動後加重;疼痛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寒冷、潮溼環境均可加重疼痛,晚期可以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關節局部可有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其明顯。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晨起時通常會出現關節僵硬及發緊感,俗稱晨僵,活動後可緩解。關節僵硬持續時間一般較短,常為幾至十幾分鍾,極少超過 30 分鐘。患者在疾病中期可出現關節絞鎖,晚期關節活動受限加重,最終導致殘疾。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因骨贅形成或滑膜炎症積液可以造成關節腫大。由於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整,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活動時可以出現骨摩擦音(感)。最後長期的關節疼痛和活動能力下降可以導致患者受累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關節無力。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為滿足近一個月內反覆的膝關節疼痛和X線片(站立位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或同時滿足近一個月內反覆的膝關節疼痛,年齡≥50歲及晨僵時間≤30min及活動時有骨摩擦音這幾個條件。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疾病進展,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是一個階梯治療,呈金字塔狀,我們也稱為KOA治療金字塔。金字塔的第一層為健康宣教、理療、降低體重、鍛鍊;第二層為對乙酰氨基酚治療;第三層為非處方類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第四層為處方類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第五層為手術治療。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

1.儘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置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加以克服;

5.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6.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鍊。其次,仰臥起坐、俯臥撐、橋形拱身都是患者好的運動方式。

【本期專家】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翟良全,瀋陽市骨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瀋陽市醫學會關節外科分會委員。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5年,曾進修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301 醫院)、法國聖埃蒂安大學醫學中心等國內外多家知名醫院,有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擅長髖膝關節置換以及複雜骨折的治療。


世界關節炎日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