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勝利——決戰決勝鄉村述說」大山深處的幸福歌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鄉村述說」大山深處的幸福歌

(10月10日,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天泉山村,6.91公里的村道得到硬化和拓寬。)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謝璐 上官智慧

煙雲生處,山高嶺峻,林海莽莽,流水幽深。10月10日,記者驅車50餘公里,到達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天泉山村。村子從山腰一直延伸至山巔,一路上,山路蜿蜒崎嶇,只見“百里畫廊”茅巖河如一條玉帶,挾著萬千山嵐繞村而過,億萬年的流水切割,形成高達百米的峽谷奇觀。

村子屬於張家界西部邊緣高寒地區,最高處海拔有1200米。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多年來產業發展無門,村民生活水平低下。不過近年來,這裡有了許多可喜的變化。

來到貧困戶胡廷書家時,今年72歲的胡廷書正準備淘米做飯,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便“嘩嘩”流了出來。“以前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村上挑水,一天家裡要用三四擔水,每挑一擔要走半個多小時。如今,自來水通到了家門口,做的飯都更香甜了!”笑聲中,胡老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

“村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層缺水,以前村民喝水全靠挑。”王東明告訴記者,2018年投入170餘萬元,從高山上向下鋪設14公里長的管道引水,解決了6個組220戶560人的飲水問題。而像胡老這樣缺乏技術的貧困戶,村裡安排了保潔員、食堂炊事員等公益崗位,胡老和老伴一年工資有3萬餘元。

繼續往上,記者來到位於天泉山國家森林公園入口處的一家農家樂,老闆李鵬翔剛剛為遊客張羅出一桌好飯菜。“我是異地搬遷對象,以前住在山林裡,去一趟鎮上要一個多小時,老人看病、孩子上學都不方便。”他邊忙活邊說,“後來,我和村上其他46戶一起搬到了鎮上的集中安置點,新房還有天然氣,住得可舒服了!”現在,他的孩子在鎮中心學校讀書,他和妻子則用領到的4萬餘元產業幫扶資金在山上承包了這間農家樂,一年能掙上10萬元。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鄉村述說」大山深處的幸福歌

(10月10日,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天泉山村莓茶基地,種植戶在除草。)

翻過陡坡,記者來到海拔700多米的大山深處,只見一間磚房臨坡而建,房後的一大片山坡上,細小的白芨杆隨處可見,70歲的李世平和兒子揮起鋤頭,幾下便挖出幾株根莖,這是他的“發財藥”。以前在天泉山林場當看林員時,他偶然發現野生白芨,於是採了十幾株回家種,這幾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已發展到20畝的規模。“明年這片坡地有望收入100多萬元。”李老盤算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扶貧工作隊和天泉山村委因地制宜,就勢發展白芨種植、莓茶種植、野蜂養殖等生態種養產業。村裡成立種養合作社,向村民免費發放蜂桶638個,並邀請專家為村民授課。同時,大力開展消費扶貧,現村裡有103戶貧困戶養蜂,釀出的野生蜂蜜香甜濃稠,供不應求,去年這項“甜蜜事業”為全村增收20餘萬元。而在每畝補助500至1000元的激勵下,20多戶村民參與莓茶種植,現全村種植面積達120畝,貧困戶郭先發的30餘畝地讓他一年增收近8萬元。

此外,乘著張家界開發西線旅遊的東風,該村流轉了近500畝土地開發建設遊步道及花海景區,在外打拼的村民劉代明也揣著資金回鄉創業,建起七年古寨客棧,一條土家鄉村旅遊線路雛形初顯,去年全村旅遊年收入達30萬元。

下山時,放眼四望,群山起伏,茅巖河正唱著大山裡的幸福歌,向東南奔去。

【記者手記】

不屈服,才能戰勝命運

上官智慧 謝璐

距市區50多公里,最高海拔1200米,絕大部分土地是山林,耕地面積不足全村面積10%……一個個數據,無一不在述說著天泉山村的偏僻和艱難,貧窮落後彷彿是這裡村民註定的命運。

但是,這裡的村民沒有屈服!他們世世代代勤勞肯幹。舊時,他們或走出大山務工,或留守看護林場、呵護珍貴的自然資源。如今,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結對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他們又擼起袖子發展生態產業。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鄉村述說」大山深處的幸福歌

(10月10日,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天泉山村的村民在坪上晾曬稻穀。以上圖片皆為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行 攝)

60多歲的郭先發不僅種出近40畝莓茶,還在家裡置辦起茶葉加工設備,帶頭打造一條莓茶產業鏈;70歲的李世平放棄安置點舒適的生活條件,守著深山裡的20畝白芨地,誓要開創“百萬產業”;72歲的陶高奉日夜圍著他的71只蜂桶打轉,每年釀出150公斤蜂蜜,比蜜蜂更勤勞;劉代明更是勾勒出輻射全鎮甚至全區就業的土家旅遊線路藍圖……

都說“扶貧先扶志”。天泉山村的村民們深信,只有奮鬥,才能戰勝命運,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