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劃重點,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在最新的10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短期全球金融穩定風險暫且得到控制。空前且及時的政策應對幫助維持信貸持續流向實體經濟,避免了不利的宏觀金融反饋循環,構築了通往經濟復甦的橋樑。但同時,全球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有所加劇。

非金融企業的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為償付問題

10月的GFSR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非銀行金融機構就已存在較大的脆弱性。疫情暴發後,非金融企業承受了嚴重的流動性壓力。雖然它們在政策的支持下成功應對了疫情引發的市場動盪,但依然非常脆弱。

在IMF看來,較脆弱的企業——包括償付能力和流動性頭寸較弱的企業以及較小型的企業——面臨更嚴峻的財務壓力,可能成為經濟衝擊的重要傳導渠道。此外,中小企業往往在一些人與人接觸最為密集的部門(酒店、餐館、娛樂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而這些部門在疫情中遭受了重創。

“為緩解現金短缺,很多企業,特別是盈利不夠支付利息費用的企業增加了借款規模,這進一步推升了若干經濟體原本高企的企業債務。違約率也持續上升。隨著疫情繼續發展,尤其是如果可持續的經濟復甦被推遲,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為償付問題。”報告稱,“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門中,企業增長前景更加暗淡,流動性壓力也更加嚴峻,因此其違約和資不抵債的風險也更高。”

IMF進一步警示稱,由於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信貸市場(包括較高風險部門)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其與銀行部門的關聯性增強,脆弱性可能傳導至整個金融體系。

部分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或面臨融資挑戰

除了脆弱的企業,鑑於各國紛紛在疫情後擴大了財政支持力度,IMF認為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也進一步加劇。

IMF稱:“主權國家可能面臨負債的激增。多個部門的脆弱性有所加劇,在擁有系統重要性金融部門的29個轄區中,有6個轄區的企業、銀行和主權部門顯示存在嚴重的脆弱性。”

IMF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劃重點,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IMF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劃重點,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IMF尤為擔憂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IMF認為,受疫情影響,新興市場的融資需求急劇增加。對新債務供給和國內基本面薄弱的擔憂,可能抑制境外投資者對這些經濟體本幣債券的需求,特別是當境外投資者持有很大比重的債務且國內投資者基礎深度不足的情況下尤為如此。為穩定市場形勢,一些新興市場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了很大比重的債券。而前沿市場經濟體面臨的融資挑戰更為嚴峻,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借款成本上升,導致許多國家無法負擔,需要國際社會提供支持。

支持政策對維持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鑑於這些脆弱性,IMF建議,隨著各國重啟經濟,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定向流動性支持將對維持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報告還稱,健全的債務重組框架將在減少債務積壓和處置不可持續經營的企業中發揮關鍵作用。面臨融資困難的低收入國家可能需要獲得多邊支持。同時,儘管疫情影響了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表現,但也為後者向綠色經濟轉型提供了機遇。

但IMF也坦言,當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後,政策支持可以逐步退出,政策重點應聚焦於重建銀行緩衝,加強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強化審慎監管以抑制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過度風險承擔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