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有多久沒跟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了?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一家人往往一大早就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午餐各自在外面解決。到了晚餐,全家人才有可能一起享用。

其實全家一起專心用餐有很大的意義。不僅大家坐下一起吃飯,來聊聊家裡面每個人的境況,更重要的是,家人在餐桌上的互動是很多家庭規則的呈現,比如吃飯的時候,飯不可以掉在桌上,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挑食等,像這些潛移默化的家庭互動就會形成這個家庭的氛圍。

家庭可以在餐桌上談論的話題很多,我們今天來談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孩子的成績,當談到孩子的成績時,整個家庭的互動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01 雞湯VS“績”湯——家長的期待VS孩子的期待

雞湯是家庭餐桌上常有的食物,成績是家庭餐桌上常常討論的話題。

吃飯本來是一家人在一起享用美食的時刻,但父母更想利用這個時間來“關心”孩子,所謂關心,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問孩子功課寫了沒,成績怎麼樣?隔壁班上的誰又考了第一名。飯桌上,成了家長表達期待的地方。

也是家長表達獎賞的地方。孩子成績好就有雞湯喝,成績不好就只有更多的習題和補習。

可這個時候孩子只想好好吃飯。

於是很多的家庭矛盾和衝突就產生在飯桌上。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02 “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中國式的父母,可以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習慣把“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

但這樣的愛跟關心,有時候會成為孩子很痛苦的魔咒。因為孩子做什麼都要徵得父母的同意。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交了什麼朋友、做什麼事都要和父母說。

可這樣的愛到底是愛還是控制?

其實這更像是一種以愛為名的鉗制。父母沒有把握好愛和控制的程度和平衡,他們為孩子做很多的決定,是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但很多孩子常常會覺得,什麼叫做未來,我連現在都過不好,還談什麼未來。

孩子就會陷入在順從跟反抗之間糾結。

一方面,他們很想聽爸媽的話,不敢反抗,但另一方面,爸媽的期待很多時候是他們永遠承擔不起的枷鎖,孩子很難做到。當他們做不到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不良的行為,比如逃學、強迫、甚至自傷或者自殘等。

成績就是最常見和最頻繁地引發這一衝突的原因。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一方面,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成績要求而受到責備冷落時,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自我價值會變得很低,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另一方面,當父母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爭吵起來時,孩子可能會認為爸媽吵架都是我造成的,如果我成績好了,爸媽婚姻就會好。

03 孩子成績不好是症狀,不是問題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成績不好本身不是問題,怎麼看待孩子成績不好,這才是問題。

在家庭治療中,我們常常把成績不好叫做“症狀”,產生這一症狀的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之間有問題,成績不好只是症狀之一。

如果一個家庭的家庭關係是扭曲的、忽視的、否認的、投射的、缺乏滋潤的,那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阻礙。甚至他在學習的時候,大腦一半在想我的家庭到底怎麼了,這樣如何才能學習好?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04 為什麼家長如此看重孩子的成績

作為家長,您是不是常常這麼認為:

孩子的人生是我的責任,要聽我的話,孩子的表現不能夠讓我失望;

我自己沒有什麼成就,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有成就;

自己現在犧牲了一切,可以從孩子的成就換回,生養小孩就像是投資;

我自己受過的苦,絕不會讓子女受第二次,我願意用一切來交換;

我必須要先愛自己,自己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

活的丟臉了,比死都還要痛苦。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如果您有這些信念就很辛苦了,因為您想成為一個100分的父親或母親。為此,您不惜把孩子的責任都背上,為孩子付出所有,讓自己非常獨立跟堅強,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幫孩子計劃未來。但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還是,您想通過一個優秀的孩子,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模範的父親或母親?

05 孩子的成績是不是不得不有問題?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成績好是正常的。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成績不好才是應該的?

有這樣一個諮詢案例:

一個開始成績全校第一名的學生,突然成績一路下滑,學校的老師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後來,在諮詢的過程中瞭解到,只有當孩子成績不好時,爸媽才會為了他的成績而討論,如果成績好,爸媽非常放心,根本不會關注他。

對孩子來說,自己成績不好,反而成為父母之間互動的橋樑。

所以成績不好,很可能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是他背後的家庭關係出了問題。

06 從家庭系統動力看問題——覺察三角關係

家庭三角關係的形成,意味著兩人的功能和第三者有關,且通常是為了減輕一開始雙方關係的緊張。

解釋來說,如果家庭裡只有夫妻兩個人,兩個人之間一定會有爭吵,雙方的關係就會不穩定。這個時候,如果拉進第三個人,就會形成一個三角關係,家庭關係也就相對穩定,雖然這是以犧牲第三個人為前提的。

比如說,夫妻雙方關係不好時,媽媽就把所有對爸爸的不滿告訴孩子,孩子就會和媽媽一起攻擊爸爸。對孩子來講,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幫助了媽媽,但是也會覺得自己背叛了爸爸,甚至會莫名其妙地討厭爸爸。

這時家庭關係看起來好像是穩定了,爸媽之間不再吵架,但是卻犧牲了孩子。

三角關係中任何一個成員的行為,都是其他兩個人行為的產物。爸媽吵架會讓孩子無條件的認為我要幫助爸媽解決問題。但其實夫妻的議題不是孩子可以解決的。

這時我們就要做一件事情——分化。當孩子成熟了之後,就要讓孩子意識到,爸媽是爸媽,自己是自己。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而成績這件事,當他成熟後,他要知道,成績是我自己的議題,和爸媽沒有關係,不能夠把成績不好歸咎於要拯救父母的婚姻。

對於夫妻來講,他們也要清楚,他們的衝突是他們自己的議題,不要把小孩子拉進來。利用與孩子的關係來逃避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和衝突。

07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有哪些?

1. 親子的三角關係

父母藉由共同將他們的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來解決雙方之間的緊張。最普遍發生的就是父親或母親一方拉攏孩子,一起對抗成為局外人的一方。

比如,有一方強勢的爸爸或媽媽,就會有另一方缺位或者被排擠。孩子就會與強勢的一方形成同盟,來對抗另一方,更嚴重的就是用自己來調節父母之間的矛盾。

2. 夫妻的三角關係

夫妻會拉進其他人產生三角關係,解決他們所無法面對的焦慮。

被拉進的對象可能是孩子,也可能和其他人、動物、東西有關,可能是雙方的父母親,甚至會外遇和出軌。

當他們拉進其他人進入三角關係時,他們不用去面對關係中的衝突和焦慮,轉移夫妻潛藏的問題的焦點。

3. 離婚與繼親家庭的三角關係

孩子可能過度美化父母中缺席的一方,為失去另一方而怪罪監護的一方。

繼親家庭中父母多半選擇與自己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對抗配偶,就很容易產生三角關係。繼父母應避免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中心位置,這可能會造成孩子對其生父母忠誠的衝突。

4. 多世代的三角關係

最常見的三代間的三角關係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親與孫子女成為同盟,共同對抗父母。

5. 家外關係

家內關係的強烈程度與家庭和局外人的關係有關。如果看到核心家庭的融合關係模式,或其強烈的三角關係時,我們就需探索家庭與外界的界線。

提醒各位家長:

1. 餐桌是吃飯的地方

2. 與孩子來談談雙方對於成績的定義

3.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很多面向,成績只是一部分

4. 你知道孩子的天賦嗎?你允許嗎?

5. 你知道孩子除了成績之外,在學校的人際關係、適應度嗎?

6. 敏感夫妻有沒有與孩子形成三角關係

7. 對的時間、場合、發展階段和孩子討論成績的事

8. 對你的配偶,一定要比對你的小孩好

9. 若沒有配偶,對自己也要比對小孩好。

在新時代裡,希望家長可以看到孩子除了成績之外的部分,培養出高自我價值的孩子。

來源:公眾號“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