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作為一個來自西歐的白人異性戀男子,我從未想到檢測結果會是陽性。”

克里斯托弗·克萊特邁爾(Christopher Klettermayer)——筆名Philipp Spiegel,奧地利人,現年 38 歲,是一名奧地利作家和攝影師,他在 2014 年被診斷為艾滋病患者。

他仍然清楚地記得那一天:他在印度從事新聞攝影工作。

與許多人不同的是,他並不是在醫院得到的這個噩耗,而是在一個道場——一個印度教的冥想修道院。作為進入修道院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求進入者接受艾滋病病毒檢測。

“我當然隨即同意了。作為一個白人和異性戀者,我認為結果肯定是陰性。但事實並非如此。”

幾個月前在奧地利,克里斯托弗病得很重,但沒人想到他可能是艾滋病患者。

“沒有任何一個醫師給我做過檢測,因為我不是風險組的一員。而在印度的診斷完全是偶然的,這讓我非常震驚。”

“實際上我很幸運,因為我可能很多年都沒有做過檢查了。”

當修道院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測試結果是陽性時,克里斯托弗認為他在世上的存在已經結束了。他說這是一份完全改變他生活的診斷書。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為什麼找上我?”

“一開始我很害怕,我有很多關於艾滋病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我想’為什麼是我?’我意識到我必須更新自己曾經對於艾滋病的各種信息,消除 80 和 90 年代曾對艾滋病的所有刻板印象,把它們帶到 21 世紀。”

他也是這樣做的。在診斷噩耗之後的 48 小時,他蒐集了關於艾滋病的一切資料:檢測極限、病毒載量……除了安撫自己對於這個不可接受的事實的恐懼之外,他還研究了關於生育、組建家庭和兩性關係等概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還發現他將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心理上的,與艾滋病毒仍然存在內體的羞恥感有關。

“此外,我沒有感受到任何真正的負面影響。在西歐,我們有幸擁有一個提供免費治療的醫療體系。”

雖然艾滋病尚未被科學界完全攻破,但目前有非常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可以使大多數艾滋病患者能夠長壽並健康地生活。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我感覺我的血液和體液都有毒”

克里斯托弗回憶說,在他開始服藥後不久,他那惱人的咳嗽就完全消失了。

但與此同時,其他問題接踵而至,比如約會。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內心有一種奇怪的東西。我覺得自己有毒,我的血液和體液都有毒。我覺得這對其他人來說是一種危險,尤其是那些想和我親近的人,比如我的愛人。”

“一開始,和某個人約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艾滋病會破壞你的自信,如果你要不自信地去約會,那麼最好不要去。”

克里斯托弗說,感染艾滋病的可怕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對於你說出自己疾病時的反應是怎樣的。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親吻會傳播嗎?”

“這就像抽獎,”他說,因為他已經見過各種各樣的反應。

“一次積極的經歷是這樣,當我問一個女孩:’如果我告訴你我是艾滋病陽性,你會有什麼反應?’她只是笑著說這會讓事情變得更有趣。但也有人立即回答我:’接吻會讓我感染上嗎?’”

“現在我可以說,我為自己攜帶艾滋病病毒而自豪,我想我可以把這一點傳達給跟我約會的女孩。當然,我偶爾也會面對恐懼、懷疑和拒絕。”

“我認為這就是艾滋病的另一面:時刻活在被別人發現你是艾滋病患者的恐懼下。你必須小心你說的話和它可能帶來的後果。這就像過著雙重間諜般的生活。”

時間走過,克里斯托弗決定放棄這種“雙重”生活,並認為自己應該利用“生活在一個有艾滋病並不是問題的國家的特權”來教育和激勵其他人。

“我意識到,如果連我都不能說自己感染了艾滋病,那麼誰還可以呢?”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害怕被社會排斥

多年來,克里斯托弗一直在與病毒攜帶者的恥辱作鬥爭。

在過去,他曾用Philipp Spiegel這個筆名來談論艾滋病並接受採訪。他說,他太害怕被人看到或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以至於他覺得有必要創造這個人物。

“我害怕被孤立,害怕被社會排斥。”

“我越是直面自己,越是挑戰自己對性別男女的看法,我就越不重視它。這讓我更容易走出壁壘,因為有一次我對自己說:’好吧,這並不是另一個世界。’”

但他也承認,他花了許多年的時間和經歷才得出這個結論,而其中的經歷之一,就是他再次墜入愛河。

“當最終我擁有了一段新的情感關係時,我看到她是如何對待我的,這對我幫助極大。就好像病毒問題並不存在一樣,那只是每天吃一片藥的事情。”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現在我比感染艾滋病前更幸福”

“我認為一種錯誤的看法是,艾滋病主宰著你的生活。但實際上,好比我的情況,如果我不直面這個問題,就不會這樣。有時我的家人和朋友完全忘記了我感染艾滋病這件事情,因為這根本也不是個問題。”

克里斯托弗承認,他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永遠被視為“艾滋病患者”。

“我不止於此,艾滋病只是我這個人的一個方面。”

如今,這位奧地利作家和前新聞記者說,這份診斷書給了他一個機會來反思自己的生活,並讓他對事物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我更應該活在當下,我現在的生活比感染艾滋病之前更加快樂,這是因為這是一次痛苦的經歷。”

同時這段經歷給了克里斯托弗一個目標,他將寫一本關於艾滋病攜帶者與病毒共同生活的書。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知識將驅散恐懼”

他認為,從男性的角度出發,感染艾滋病對於許多異性戀男性來說更加痛苦。

“許多異性戀男性不願意透露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因為他們害怕被貼上同性戀或毒癮者的標籤。”

克里斯托弗很難建議人們是否應該透露自己感染的真實情況。

“這很困難,因為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甚至你成長的家庭,都會有不同的建議。我就認識一些因此被趕出家門的人。”

但他對於那些活在 21 世紀與艾滋病共同為生的感染者有一個建議。

“為自己是艾滋病陽性結果而感到內疚或羞愧是徒勞的努力。慢慢來,要有耐心接受它的存在,但要給艾滋病在你生活中應有的空間。不要讓它決定它要佔據的空間,因為這是你來決定的。”

“致力於瞭解艾滋病的一切,因為知識將會驅散恐懼。”

“我覺得我的血液流淌著病毒”-艾滋病攜帶者自述

艾滋病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無知。每年的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讓我們放下一切對於艾滋病患者的偏見,好好對待他們,讓他們重拾生活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