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醫生牽著鼻子走?按照這 4 步走,你也可以自己做主

被醫生牽著鼻子走?按照這 4 步走,你也可以自己做主

醫患交流的最大障礙——醫學常識缺乏

我的工作經歷讓我相信,中國民眾需要更多的醫學科普知識的普及。對於病人而言,與醫生交流是困難的,這點其實對醫生而言也是同樣的。

當然醫生需要努力盡量用病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釋病情,然而,病人對醫學知識的一無所知也是醫生不願意過多交流的主要原因。


一段典型的醫患間交流的情形

醫生:從我們目前的檢查情況看,你患的是膽囊炎。

病人:膽囊是什麼呢?它在我身體的哪個部位?

醫生:膽囊長在肝的下方,主要是儲存膽汁。

病人:那我的肝在哪裡?這些膽汁又是哪來的?

醫生:肝在你的右上腹,這些膽汁主要是肝臟產生的。

病人:這些膽汁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經常的情況是,醫生為了解釋一個概念,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釋更多概念,最後交流常常會變成一場醫學知識的普及課。

然而門外還有眾多的病人在焦急地等待著,手頭上還有那麼多沒完成的工作,因此這種交流常常會讓醫生煩悶不已。

被醫生牽著鼻子走?按照這 4 步走,你也可以自己做主

沒有醫學常識不僅讓病人無法與醫生很好地交流,無法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無法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而失去主動參與治療選擇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中國目前這麼多的醫學傷害,這麼多假醫、假藥的核心根源之一就是民眾對醫學知識的匱乏。

儘管,現代化知識傳播形式,如電視、網絡的發展,讓醫學知識更加普及,讓病人幾乎可以和醫生擁有同樣多的醫學知識,甚至更多。


被醫生牽著鼻子走?按照這 4 步走,你也可以自己做主


如在一些少見疾病,病人確實可以通過無窮的求知熱情掌握比醫生更多的醫學知識。

但病人卻很難有能力去甄別這些醫學知識的可靠性,特別是在目前魚龍混雜的網絡時代。


積極地參與醫療決策

對於可以熟練使用網絡工具並具有一定醫學文獻用語理解能力的這部分人而言,他們可能比醫生擁有更多的關於某一疾病的知識,這完全可以理解。

大多數醫生需掌握多種疾病的相關知識,而病人只需將其注意力集中在與自己相關的病種上。

如果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將來的醫生可能會完全改變其在醫療決策中的地位,他可能不再擁有知識的壟斷,而成為幫助病人理解醫學信息、翻譯醫學信息的人,病人可能會成為決策的主宰


醫療決策的方式可分為三種

●醫生主導型

●醫患協商型

●病人主導型


儘管目前大多數的醫生仍難以接受在醫療決策中以病人的意願為主,但顯然現在的患者已經難以接受以往以“父權”為中心的醫生思維,他們正積極地參與醫療決策。

哈佛大學的艾·馬利教授和傑克·溫伯格教授制定了四步驟醫療決策指南。

01 做好準備

掌握與自己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與醫生溝通,完整而準確地獲得自己病情的信息;通過網絡搜索新近的醫學文獻,在醫生的幫助下理解相關進展。


02 治還是不治

在做出決策之前,病人應該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我的健康狀況如何;

(2)我面臨哪些選擇

(3)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會有什麼結果


03 採取哪種治療

如果做出積極治療的決定,那麼還需確定獲得以下信息。


(1)每一種治療方式會帶來什麼好處

(2)獲得這種好處的

可能性有多大;

(3)治療會帶來多大壞處

(4)發生這種壞處的可能性有多大;

(5)這些好處和壞處對我的意義有多大。


04 開始行動

如果已經定下治療方案,則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既定目標,監督治療過程並將治療結果及時與醫生溝通。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