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第十四章

相比較其他激烈的戰事,萬縣的解放是平靜的,國民黨大廈已傾,毫無抵抗解放軍兵不血刃接管城市,普通百姓在懵懵懂懂中引來新政府。郭紆青依舊開著布店,郭家的孩子依舊各自上學,似乎一切都未改變,但其實一切都已經變了。

1950年春節過後,學校重新開學,海英的高中來了新的老師,說新是這些都穿著時新的軍便裝,但仔細一看竟然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老熟人。這些都是曾經川東地下黨成員,他們在國民黨最後的大逮捕前紛紛辭職隱蔽起來,這次是以勝利者的身份回來接管學校了,說來也是國民黨自身腐敗透頂,有才華的青年紛紛投入革命的懷抱,這是一次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完全勝利。勝利往往也是革命者鮮血鑄成的,海容協同中學的王老師再也沒有回來了,後來才得知,王老師被押往重慶,在重慶解放的前夜被槍殺了。他沒有江姐許雲峰那樣的光芒,只是一個為理想奮鬥而獻身的青年人。

協同中學是美國教會學校,管理者都是教會嬤嬤,解放後,這些美國修女自然也就退出管理層,紛紛回美國了,新政府把學校改成萬縣二中,變成有初中部高中部的完全中學。年底海容初中畢業了,在那個年代,一個女初中生也算是知識分子,特別是一個班級幾乎沒幾個女孩。郭紆青也還是比較得意的,雖說他的生意不算大,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不過兩個女兒都是讀書人,兒子們的學習也還可以,走到哪裡面子上還是很有光的,這以後聯個大戶姻親也是有利條件。沒等他得意多久,很快風暴降臨郭紆青身上。新政府成立最先廢除一夫多妻制,施行新婚姻法,這樣何姨娘的身份就成為問題了,郭紆青必須在三娘和何姨娘中選擇,自然何姨娘成為被拋棄的那個,不過郭紆青也不是寡情之人,他在鄉下購置的一百石田產早就劃分好了,郭紆青和三娘名下40石,何姨娘和海壽30石,其他30石平分給海英、海容和海僑,做為一個那個時代的老古董能男女子女同等對待也算是開明之人了,當然自己還有布店和田產自然是兒子海僑繼承,海英海容的10石田產估計也就是嫁妝了。只是郭老漢算的再精也沒有算到以後他的子女沒有一人享受到他的財富。

何姨娘回到鄉下自己孃家,海壽留在萬縣城裡上學,依舊住在家裡,但是性格越來越孤僻,除了和年齡相近的海容有些共同話語,和海英海僑視同路人一般。後來海壽上了高中去學校住宿,既不回城裡的郭家也不回鄉下母親那裡,一人獨來獨往。時代的悲劇也造就海壽舅舅個人的悲劇,他後來成為煤礦安全工程師,一生沒有結婚,全國各地煤礦都留下足跡,直到胃癌生病去世,單位竟然都不知道他還有很多親屬,都以為他是孤兒一般,這些後話以後在慢慢道來。

第二輪的風暴是家裡最能折騰的海英帶來的,高中畢業的她沒有繼續考學,而是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50年底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讓四川成為志願軍最大的兵源輸出地,也許海英的個性就是當兵的料,早年沒有參加國民黨青年軍,這次不能落下,畢竟那個年代的女高中生是大知識分子了,她年滿十八了,和家裡也沒有商量直接就報名了,郭紆青和三娘在震驚之餘也無可奈何,只能默默為她準備行裝。天性開朗的海英這幾天過著風一樣的生活,幾乎都不著家,各個同學朋友的聚會告別讓她始終處於情緒亢奮中,連弟弟妹妹想和她親近一會時間都沒有。到了出發的日子,郭紆青送她去集合點,希望和她的領導長官說上一兩句可以關照的話,可是現場轟轟烈烈的氣勢讓郭紆青說不上一句,只是叮囑海英自己要當心,後來海英姨媽說當時不太懂事,沒能體會到父親的感情,總想離開家成就一番抱負。最終海英沒有得到上戰場的機會,其實她連朝鮮都沒有去,他們是一批學歷較高的戰士,先是全部分到張家口一個無線電學校學習,學習兩年的通訊專業知識,畢業後準備入朝參戰,等全員集結到丹東準備入朝,朝鮮停戰了,所以海英當了一個和平時期的軍人,並且一直在軍隊工作,直到退休。

海英參軍到張家口,她覺得自己的名字太女性化,不夠時代,先是因為抗美援朝,中朝友誼,改名郭友誼,又覺得這個“友誼”太直白不那麼有氣質,最後取諧音,改叫郭友儀,一個較為中性的名字。這就是我的姨媽,一個一生充滿傳奇的郭家大小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