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駑馬十駕

駑馬十駕,功為何也?僅僅是不捨嗎?我覺得不值。《晏子春秋》有言:“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有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看見山頂上的風景,只有不斷地行動與前進,才能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在行動的途中,我們應當做到的,便是“不懈”,“不虛”,“不懼”。

一曰:不懈

  不懈二字,便是堅持不懈,取之於荀子在《勸學》中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從古至今,這世間幾乎所有偉大的奇蹟,都源於不懈的努力。阿房宮巧奪天工,源於精心燒製的一磚一瓦;巴黎聖母院恢弘大氣,來自潛心雕刻的一石一木。司馬光堅持,博覽千卷行書萬行,融文學精華於《史記》;諾貝爾堅持,不畏生死千次試驗,留下烈性炸藥這座豐碑;謝震業堅持,不懼失敗不斷奔跑,鑄就了兩百米田徑的世冠。也許,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堅持都沒有結果,但是隻有堅持,才能讓冰封的大地上開出第一束花朵。工作中亦是如此,只有不懼路途上的泥沙,不斷地生長,終有一日,會在自己的天地間,開出上萬朵薔薇。

曰:駑馬十駕


二曰:不虛

  不虛二字,意如字表,說的便是不虛偽,不作假,辦事真實確切。年輕氣盛的我們總是喜歡仰望天空,但同時,我們不能忘記看腳下的路。觀前輩,長城的八百里雄踞,金字塔的三百米矗立,倘若沒有堅固的石塊作為支撐,再多的堆砌也抵不過時光的磨難;看今朝,甲骨文的精準譯本,古代文物的完美修復,倘若沒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形成了肌肉記憶的手藝,再多的發現也無法讓我們看到歷史的真相。東野圭吾的《時生》曾有一句話:“沒有腳踏實地建立起來的東西,就無法形成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撐。”梵高深知如此,一生作畫便是一絲不苟,每一筆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每一劃都蘊含著自己脫俗的思想,正是如此,他才能將人們仰望的星空留在畫布上。而當下的我們,更應當懷有這種品質,在每一次的工作中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方能腳踏實地,仰望屬於自己的星空。

三曰:不懼

  不懼二字,源自於論語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只有不懼怕困難和險阻的勇士,才能在潮流中達到不憂,不惑,甚至更高的境界。戰國孔子二度周遊列國,在勸說無用之後仍然畏懼著戰亂的時代,而是聚“聖人之師”,開“教學無類”,其流傳下下來的儒家思想至今都廣受推崇;葡萄牙亨利二王子麵對大海里蘊含的危險,沒有像他的哥哥和父親一樣選擇退步,而是修船隊,招水手,最終成為新航路開闢的第一批受益人,為葡萄牙謀取了鉅額財富;錢三強處於戰火紛飛的動盪年代,卻沒有因此停留下前進的步伐,他在戰火裡面分析數據,在冷戰末期對比材料,最終為中國鑄就了第一枚氫彈,讓我國的利劍再增添一道鋒芒。面對艱苦的環境和困難的挑戰,我們不能就此罷休,而是要掐住困難的喉嚨,抗住它,打敗他,超越他!當你站在山的頂峰時,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困難不過是一顆小小的頑石。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該做到“不懈”,“不虛”,“不懼”。普馬能因此到達曾經他不敢想象十里之地,那我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