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跟15歲男孩私奔,那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15歲男孩帶著12歲女孩私奔“我一個月1800的工資可以養活她”。且不說1800對當今的物價水平來說是多麼微不足道的薪水,男孩對物價水平的瞭解到底有多少,我們還可以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他們到底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家庭,導致兩個孩子想要這麼給予逃離。男孩我不清楚,但是他講到,女孩因為父母關係不好,所以想要離開。

12歲女孩跟15歲男孩私奔,那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我想,從這個女孩的身上可以略見一斑,她不想待在原生家庭,她的父母讓她厭惡,讓也許厭惡的不止她父母,更有她自己,有數據表明,80%的孩子會把父母吵架的原因歸咎在自己身上,認為都是自己不好,才會導致父母吵架,所以新聞裡的女孩講,她希望自己再過幾年長大了,工作了,再回父母家。

為什麼是工作了才回家?我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她認為只要自己掙錢了,就能讓父母不再吵架。

12歲女孩跟15歲男孩私奔,那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


孩子們的思想很單純,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都會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不必講給孩子們聽,所以導致了他們的是非觀很簡單,一個家庭,一個人,讓他們感覺溫暖,他們就會呆在那,跟人走,父母吵架了,他們就單純的以為都是自己的原因,才會導致父母吵架,我相信,女孩的父母一定是非自責難過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成長呢?

首先,我們應該做到家裡的一切事物都要適當的跟孩子們商量,或者告訴他們有一件事情是怎樣的,交換彼此對一件事的看法,讓孩子參與到事物中,比如理財,我們讓孩子知道一天買菜的預算,讓他們來參與我們今天要怎麼吃,瞭解物價,不做一個不知柴米貴的人,大概就不會讓孩子覺得他一個月1800的工資就夠養活他們兩個人了吧。

12歲女孩跟15歲男孩私奔,那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


其次,我們要做的是儘量在孩子面前忍住脾氣,不要整天對雞毛蒜皮的事情進行無休止的理論和爭吵

,一個吵鬧的家庭,會讓孩子的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也會讓孩子有逃離的衝動。也會讓孩子們把錯誤都歸咎於自己。實在避免不了爭吵,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來龍去脈,可以讓孩子來評定到底誰對誰錯,生活中本來也沒有多少事情是違反原則的,所以讓孩子決定誰對誰錯也無傷大雅。這樣孩子們也會明白,我們爭吵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讓他們自信快樂的成長。

12歲女孩跟15歲男孩私奔,那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


最後,讓孩子們參與家庭事物來增強孩子對家庭的依賴感和責任感。

當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裡不可或缺的一員,孩子們就不會隨便離家出走,其實作為家長不必太堅強,可以適當在孩子面前裝柔弱,利用人類都有同情弱小的心理,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需要他們的,這樣他們就不會認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

正如有一個童話繪本,名叫《逃家小兔》,講的是一隻小兔子要離家出走,跟媽媽的對話: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

「我就要變成溪裡的小鱒魚,遊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裡的小鱒魚,」媽媽說,

「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

「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一系列的逃跑與追逐的故事,就是這麼簡單的對話,讓全球的兒童都為之著迷,爭相模仿,原因就是孩子們渴望被需要。

育兒的路上,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只有家裡充滿愛,孩子才不會去流浪。

12歲女孩跟15歲男孩私奔,那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