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權宦王繼恩:侍奉四代君主,因野心平步青雲,因野心命喪黃泉

從歷史來看,宋朝的後宮和宦官干政影響在歷朝歷代是最小的,對政治、軍事幾乎都沒有干涉。但實際上,宋朝的宦官們雖然沒有像漢唐、明朝那麼耀武揚威,嚴重干政,卻也活躍在各個方面,實力並不容小覷。比如,“北宋六賊”中的權宦童貫、梁師成,宋真宗晚年想要發動政變的周懷政,宣仁太后高滔滔病危期間把持朝政的陳衍等。

而我們今天講到的這位權宦,則是活躍在北宋初年,侍奉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四代君王的王繼恩。他在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幫助宋太宗順利登上帝位,所以在宋太宗朝恩寵深厚,甚至在前朝做了不小的官,還任過軍職。只不過,當他想再一次重演歷史時,終於被自己的野心所累,丟了性命。

宋朝權宦王繼恩:侍奉四代君主,因野心平步青雲,因野心命喪黃泉

改朝換代好翻身,聰敏謹慎得青睞

王繼恩一直跟父母過著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日子。有一天,母親對他說:“兒啊,這災禍連連的日子,爹孃連自己都沒辦法養活了,要是我們哪天去了,你可怎麼辦啊?”王繼恩雖然小小年紀,卻早已見慣了生死,身邊的那些鄉鄰親友,接連不斷地死去,卻沒人有能力安葬,大多棄屍荒野。於是,小小的他抬著稚嫩瘦削的小臉,對母親說:“要不,把我賣了吧。這樣還能給爹孃換些盤纏,我也能有一日三餐活下去。”

於是,王繼恩的父母多方打探,給他謀了個好去處,那就是進宮去當太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宮裡再怎麼不濟,也不至於餓死。就這樣,王繼恩成為了後周皇宮裡的一名小小黃門,終於可以苟活下去了。

雖然失去了點什麼,可命運之神不光給了他苟活的機會,還給了他富貴的機會。趙匡胤上位後,對北周皇室那些忠心耿耿的宦官一點兒不放心,讓他們統統去服侍廢帝了,然後從年輕一批的宦官當中選拔了一些人來服侍自己。這些人一直處於底層,沒背景沒勢力,一直被踩踏貶低,突然變成皇帝身邊的近臣,個個受寵若驚、感激涕零、甘心為他而死。

趙匡胤提拔的這批年輕宦官中就有王繼恩,他緊緊抓住了這次機會,並且發誓要成為天下第一宦官。自從跟了趙匡胤,王繼恩開始學習讀書識字,並且時常偷看大臣奏摺,瞭解朝堂局勢。每次看完奏摺,他都會有意將重要的政事放在上面,方便官家優先處理。久而久之,趙匡胤開始注意這個年輕的黃門了,有意無意地與他交流一些朝堂政事,沒想到王繼恩竟然表現出了不俗的見解。漸漸地,趙匡胤把這個聰慧、處事周全、謹慎的小黃門視作了心腹。

宋朝權宦王繼恩:侍奉四代君主,因野心平步青雲,因野心命喪黃泉

到後來,王繼恩多次作為官家的代表出現在前線戰場,監督手握雄兵的大將們。不過,他只有奏報權,沒有干預權,所以他很識趣,在軍事會議上從來不公開表態,對前方大將們也非常尊重。可是,作為官家的欽差大臣,這份榮耀是絕無僅有的。曹彬、潘美等大將對於王繼恩的低調十分滿意,所以每次奏報功勞,都不會忘了他。因此,王繼恩步步高昇,成為朝廷最大的宦官,變成王都知了。

只不過,即使是最大的宦官,百官也根本瞧不起他,因為他手裡沒有可以呼風喚雨的實權。可趙匡胤暴斃給了他另一個機會,扶持新君,獲得更大的恩寵和榮耀。

扶持新君施大恩,朝堂內外得深寵

趙匡胤在世時,受昭憲太后臨終囑託,確實有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想法,並且他已經付諸實踐,將趙光義封為王,擔任開封府尹,就差明確他皇儲身份的詔書了。當時趙匡胤並沒有給自己的親兒子趙德昭、趙德芳賜封王爵,他們都是小小的地方官。

趙匡胤死後,沒有子嗣的宋皇后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下令將趙匡胤生前最寵愛的兒子趙德芳召入宮中繼位。可身為宦官第一人的王都知卻猶豫了,如果按照宋皇后的旨意宣趙德芳入宮,新帝只會對宋皇后感激有加,對自己半點好處都沒有,還可能被新的寵臣替換掉。於是,王繼恩決定放手一搏,來到晉王趙光義的府邸,將真相告知,並催促趙光義趕緊進宮。夜黑如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王繼恩在前面提著燈籠,帶著趙光義,頂著風雪進宮了。

王繼恩當了多年的都知,早已籠絡了大部分宦官頭目,看見進宮的是趙光義,而不是趙德芳,也沒有人上前阻攔。可是見到趙光義的宋皇后卻懵了,但是她很聰明,立馬對趙光義說:“官家,我們母子的性命,就交託給官家了。”

當晚,趙光義匆匆即位,成為宋太宗,委任王繼恩為永昌陵使,負責趙匡胤的安葬事宜。這個職位是個肥差,修建皇帝陵墓,耗費錢糧無數,王繼恩不僅能得到實惠,還能得到權力,因為這個差事一般是給宰相或樞密使的,如今卻給了一介宦官。

宋朝權宦王繼恩:侍奉四代君主,因野心平步青雲,因野心命喪黃泉

宋太宗對王繼恩感激有加,一路封賞、加官。先是任命他為宮苑使,成為皇宮大管家,又讓他兼任河北刺史,掌管軍械庫,成為北宋擔軍職的宦官第一人。再後來,又成為統管西南兵馬、討伐叛軍的大元帥,劍南兩川招安使、 統管川蜀軍政。不過,王繼恩跟隨兩任皇帝還是學了不少東西,他多次大敗叛軍、縮減叛軍地盤,奪回成都府。

可是,他貪權了,不想上交劍南兩川招安使的軍權。於是,他沒有乘勝追擊,反而天天在軍營喝酒、賭博。如此上行下效,軍紀渙散,他又縱兵劫掠,屠殺百姓,老百姓怨聲載道,再次發生叛亂。消息傳到了宋太宗耳朵裡,雖然火光,但他顧念王繼恩對自己的恩情,只是解除了王繼恩的兵權,又任命他為宣徽使。

可朝廷大臣反對的奏摺,卻如雪片般飛到了趙光義的書桌上。宣徽使幾乎位同宰相,居然給一個內廷宦官當,這簡直荒謬啊!是啊,比宋仁宗想要封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還要荒唐。於是,宋太宗改任王繼恩為宣政史,他告訴王繼恩,這個職位是專門為他而設的,職權和宣徽使一樣的,只是為了堵住百官的悠悠眾口而已。王繼恩感激不盡,當初冒著生命危險放手一搏,果然是值得的。

作妄念重演歷史,丟性命榮華盡去

王繼恩在宋太宗的寵愛下,度過了21個年頭。這一年,宋太宗病重了,選定趙元侃為太子。享受了半生富貴的王繼恩心中邪念再起:我謹守本分,按照皇帝的旨意,接受太子繼位,雖可以安享晚年,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如今手裡的權勢富貴必然會失去。何不如,再放手一搏,換取後半生的權勢富貴?

於是,王繼恩開始在太宗的兒子當中物色對象,他選中了趙元佐,太宗的嫡長子,那個因為太宗打壓暗害叔叔趙廷美,挺身而出想要營救,最後看著叔叔身亡,憂憤不已、放火焚宮的嫡長子。他本來是最優秀的繼承人,嫡長子、善良、果決,卻因為不滿父親的所作所為,行為過激,最後被幽禁。

宋朝權宦王繼恩:侍奉四代君主,因野心平步青雲,因野心命喪黃泉

宋太宗病危,王繼恩聯合李皇后、李昌齡、胡旦、李繼勳準備擁立趙元佐為新帝。他們分工明確,李皇后負責後宮,胡旦負責擬即位詔書,李昌齡負責朝中大臣,李繼勳負責彈壓有異議的朝臣,王繼恩負責宮廷安全交接。

可是,百密一疏,危在旦夕的太宗身邊始終只有李皇后和王繼恩,沒有太子趙元侃。這引起了宰相呂端的警覺,他連忙派自己的隨從出宮,秘密召太子入宮。這一舉動當然逃不過王繼恩的眼線,他和李皇后密謀,打算要挾呂端,如果不成就將呂端置於死地。

正好,這時宋太宗駕崩了,王繼恩親自前往中書省,請呂端到皇后宮中議事。呂端也不傻,將計就計,說官家病危時曾留了一份遺詔在秘書閣,請王繼恩跟自己一起去秘書閣取回遺詔,再去皇后宮中議事。王繼恩一聽,居然還有遺詔,就想著先拿到遺詔再說。

兩人來到秘書閣,王繼恩率先衝進去就開始到處翻找,呂端輕蔑一笑,轉身就把秘書閣的大門給鎖上了,然後獨自去了皇后宮。李皇后剛開始見到呂端活著來到自己面前,還挺開心,以為王繼恩說服了呂端一起擁立趙元佐。沒想到,呂端一開口就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自己駕崩後,由太子繼位,豈能容許你們有異議,擁立他人。”

宋朝權宦王繼恩:侍奉四代君主,因野心平步青雲,因野心命喪黃泉

這時,太子趙元侃正好帶著自己的親兵進宮了,他控制了王繼恩在宮裡的所有人,太子順利登基成為宋真宗。王繼恩當時出了秘書閣,就讓胡旦給自己寫了一篇頌揚新君的奏摺,可這時宋真宗早已知曉了他們之前的密謀,只是還沒時間搭理他。

等待宋太宗喪事結束,宋真宗就開始清算了。先是借呂端,讓御史彈劾李昌齡,將他貶為地方官,後又以諂媚新帝為由,罷黜胡旦、貶黜王繼恩,將王繼恩發配到均州。被髮配的王繼恩根本不相信自己末日已到,畢竟自己在京城經營了這麼多年,關係網龐大,而且同謀的李繼勳還被宋真宗加封為陳州節度使,李太后也成為了皇太后。

可是,他不知道,李太后被趕出了中宮,憋屈地在外生活,後來宰相們看不下去,宋真宗才開始修建太后殿,但總是設置阻礙,延遲撥款,搞得李太后內心惶惶,入住新殿後更是惴惴不安,最終不到兩年就抑鬱而終了。

他更不知道,自己經營朝堂40年籠絡的那些官員,把握的那些小秘密,被宋真宗一道“所有與王繼恩有書信往來、人情交往的官員,全部不予追究”的詔書,盡數化為烏有。宋真宗在朝堂上對他議罪,百官一致同意:“王繼恩當賜死。”

於是,被貶兩年後王繼恩被賜死了。如果他沒有貪得無厭,妄圖再次重演歷史,再次獲得擁立新君的功勞,獲得更大更深的恩寵,或許李元侃繼位後,會對他尊重有加,或許他會失掉手中的那些權勢,但後半生的富貴安閒是一定能得到的。可是,他想要太多,他不甘寂寞,野心太盛,最終還是葬身在自己的野心之下,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