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窮,只不過沒錢罷了”

“我並不窮,只不過沒錢罷了”

1

我對中國當代的小說和小說家並不瞭解。年輕時讀過茅盾和巴金的著作,自此就不喜歡中國小說了。年輕時嚮往世界名著,1994年買過一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縮寫本十三卷,自彼就更不喜歡中國小說了。若論中國當代的小說家,我最喜歡的是沈從文、路遙、莫言三位,也只買過這三位的書。賈平凹的小說,在一些雜誌上讀過,也挺喜歡,及至讀過《廢都》,就不再喜歡賈平凹了。

莫言是近幾年才喜歡上了。年輕時喜歡的中國當代小說家,算來只有沈從文和路遙兩位了。另外也還喜歡一位女小說家張愛玲,可惜她不生活在國內。至於風靡一時的《圍城》,讀過之後也覺得不過爾爾。還有什麼小說可讀呢?陳忠實、餘華、王小波、王安憶等人的作品,懶得去讀,也不覺得有什麼損失。

2

喜歡路遙,是從《人生》開始的。上初中的時候,家裡還沒有電視機,收音機裡播放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竟至於聽完。後來買了一套三本裝的《平凡的世界》,讀完後被朋友借去了,歸還時遺失了一本,甚覺可惜。

之於路遙,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早晨從中午開始”。我知道這是一位傾心於夜晚寫作的家,如同普魯斯特、叔本華一樣。魯迅也是喜歡夜晚寫作的。夜晚是一個人最孤獨人時候,也是最強大的時候。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路遙的另一句名言——“我並不窮,只不過沒有錢罷了”。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可謂是對富貴與貧窮有了最深刻的認識。相對於這句話的,是時下流行的一句俏皮話——“窮得只剩下錢了”。

雖然,魯訊在文章中提到過“君子固窮”,好像是在《孔乙己》中提到的。但我們知道孔乙己悲慘的命運,終究是時代的不幸。前些年有人指責劉震雲淪為某人的御用編劇,甚至罵他為走狗,為此劉震雲發文為自己辯解,覺得當下文人也挺不容易的。年輕時在哪篇文章裡讀到過“文能窮人”四個字,似乎是說杜甫“文窮而後工”,但是杜甫本不想窮的。歷朝文人都不想窮的,只不過不想富貴罷了。

文人對於物質的要求都不高,只要能夠解決一家之溫飽即可。歷史上似乎還沒有一個能以文章發財的文人,“千金縱買相如賦”的司馬相如,也落得一個妻子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典故。

3

文人都生活在自己內心的世界裡,他們追求名卻不求利,其實也並不是刻意追求名的。文人名以文存,他們只是醉心於對自己作品質量的追求,反而得出一個悖論——“名豈文章著”。

我們來看莊子。莊子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最優秀的散文家和哲學家,但他為名求利了嗎?當惠子害怕莊子將要搶他的魏國相位時,莊子卻用貓頭鷹和死老鼠來比哈惠子和他貪戀的官位,而把自己比喻為鳳鳥。莊子一生逍遙,也曾用鯤鵬自喻,是典型的君子固窮。

同莊子一樣,路遙也是君子固窮。但他們都不覺得自己貧窮,在精神世界裡他們都非常富有。人生的富有境界,就是消遙,就是化蝶。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說過——“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在一個人強大的內心中,根本沒有貧窮二字。是故,尼采自謂為超人,是查拉圖斯特拉,他如是說——“我為什麼這麼聰明”。

你還會覺得他們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