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陽澄湖,也許是這個季節最尷尬的名詞。


商家賣力吆喝,買家則聽得耳朵起繭,心生厭煩。就像特洛伊的海倫,明知道這只是希臘人發動戰爭的藉口,但伊利亞特的故事還是被後人們不厭其煩地演繹成百上千遍。

是什麼原因,讓湯國梨詩句中“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的陽澄湖大閘蟹,人設崩塌成了今天的模樣。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No.1 壹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野生大閘蟹嚴格說來並不完全是淡水生物,而是一種具有洄游習性的節肢動物。

幼年時,大閘蟹在海水或江河入海口的半鹹水中孵化出生,浮游生活。海水中豐富的藻類和微生物,為蟹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相對安全的生長環境。

隨著蟹體成長增大,本著趨利避害的本能,大閘蟹會逆遊而上,在天敵較少的湖泊淡水環境中生活——這也是長江流域天生比黃河、遼河等河流更適合大閘蟹生活的原因。豐沛的水資源和密佈的水網,讓幼蟹在逆遊而上中,更容易找到水流平緩、食物鏈簡單的湖泊。

而這,也是長江下游蟹品質最高的原因:相比千里迢迢洄游到中游,早已勞累變瘦的螃蟹,只有生存力強、個體強壯的蟹,才能佔據下游最省力就能到達的地方定居。而

陽澄湖,正是長三角地區,距離長江干流和入海口最近的大型湖泊。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除了地理優勢之外,陽澄湖本身,也有很多宜於大閘蟹生長的環境優勢。這片面積與蘇州市區差不多大的湖泊,平均水深達到2米,水位穩定,有著很強的水質自淨能力。

此外,由於成湖歷史長、自淨能力強,湖底65%以上的面積都是硬質土,甚至還有清代留下來的大量青石板鋪底,相比於淤泥,這種環境能讓蟹體更加乾淨。且螃蟹挖洞需要足夠的力量,客觀上讓大閘蟹“鍛鍊”得更壯實。

所以,民國以前和解放初期,陽澄湖大閘蟹的盛名,還真不是外強中乾。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No.2 貳


“文革”結束後,中國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但對於野生大閘蟹來說,因為自然水系上被各種堤壩水閘阻隔,自然洄游的成功率被大大降低,產量直線下降。

但一個悖論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優質食材的需求越來越高。古代文人士大夫推崇追捧的大閘蟹,開始越來越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養殖,是解決這對矛盾的必然選擇。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大閘蟹的養殖和大部分水生魚蝦不一樣,要人工模擬洄游的環境:先把蟹苗蟹种放在江河入海口的半鹹水域養大,再投放到內陸湖泊裡。

一夜之間,陽澄湖的地理優勢不復存在:長三角地區,所有的蟹苗都要在崇明島長江入海口養殖,再以定向採購的形式,轉移到太湖、洪澤湖、高郵湖、固城湖、沙家浜和陽澄湖……

更極端的例子是,在空運物流發達的時代,陝北的黃龍、甘肅的臨澤、青海的可魯克湖,甚至新疆的巴里坤,這些原本不可能出現螃蟹的地區,都開始售賣“本地特產”大閘蟹。

歸根到底,空運成本不高,短短的時間間隔也並不會影響大閘蟹幼苗的生存。

陽澄湖,到此已經成為一件皇帝的新裝。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No.3 叄


當人們譏笑陽澄湖大閘蟹是“洗澡蟹”的時候,蘇州本地人常常會倔強地科普“大家全都是蟹苗移植培育,都是洗澡”。

理性分析,在大閘蟹標準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大的趨勢下,“洗澡”本不是貶義詞,而是符合蟹類洄游本性的正常養殖工序。統一標準飼養蟹苗,並在自然環境裡給予充足的投餵,養殖大閘蟹從各方面來說都比野生蟹有著更大的優勢。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但事實上,陽澄湖洗澡蟹的問題不止在於品牌公信力下降。哪怕同樣“洗澡”,陽澄湖也在日漸失去它的真實價值。

90年代開始,陽澄湖螃蟹養殖產業的快速膨脹,就像大多數進入下行區間的品牌一樣,人們加速套現,消耗著本來有限的自然資源。當時,一隻養殖的陽澄湖大閘蟹,賣到最經得起品質考驗的香港市場,能換上一塊電子錶。

在經濟結果的催化下,農民和商家紛紛跟風在陽澄湖內進行圍養,圍養面積迅速飆升,把整個陽澄湖左一塊右一塊圍得像是一個巨大的迷宮:陽澄湖的水域面積約18萬畝,到2000年左右,官方給出的圍網養面積就達到了14.2萬畝。換句話說,整個湖區保守估計,有80%的水域都在養蟹。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湖裡野生的小魚小蝦,已經遠遠不夠大閘蟹們吃了:加大投餵,是後來一連串連鎖反應的肇始。

當時的蟹農們,用冰凍的海魚切碎,拌上玉米粒投餵到大閘蟹圍網裡,以促蟹肥。大閘蟹一畝地一次就要喂30斤飼料,在養蟹高峰期,每天就要有上百萬斤的冰凍海魚和玉米投進陽澄湖。

在水產養殖中,最主要的汙染源就是吃不掉的飼料。過度投餵,能給水體帶來氮、磷、氨等方面的負荷。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再加上長三角地區經濟飛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大環境汙染是避不開的話題。即便陽澄湖本身自淨能力再強,也抵不住這樣的折騰。2000年後,陽澄湖的水質明顯惡化,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加深,部分水域甚至大面積爆發藍藻。

兩相對比之下,同樣品種的蟹苗,如果投放到自然環境更簡單、水體更乾淨的湖泊,尤其是中西部高原地區純澈的湖泊裡,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END-


2002年之後,陽澄湖當地面對嚴峻的水汙染,已經緊急剎停了圍網養蟹產業,湖面養蟹面積在後來的十年裡縮小了一大半。但水質提升談何容易,至今,陽澄湖依然是四類水源,達不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但“陽澄湖”品牌,卻像一棵垂垂老矣的搖錢樹,還在被商家持續壓榨消費。湖區不讓養蟹,就在周邊挖塘養殖,依然稱為“陽澄湖大閘蟹“。雖然肉眼看不出差別,但其真正品質,早已泯然眾人。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水墨青花半生夢,少年子弟江湖老。陽澄湖大閘蟹,當然也曾是中國最頂級的螃蟹美味之一。但食物本身,就在隨著歲月變遷、技術更迭、物候流轉而不停變化

沒有永恆的美味,只有當下的快樂。


陽澄湖,為什麼人設崩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