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為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這一路上,就像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好不容易等孩子長大些了,送進幼兒園後,父母以為帶娃歷程就此升了一級。

但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就猝不及防湧來一些列問題,入園焦慮、集體生活、知識學習……還有一個令父母們始料未及的問題:孩子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

寶媽無奈求助:孩子入園兩個月,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臭

在寶媽育兒群中,出現了這樣一則求助消息:“各位,我家孩子寧可憋著也不在幼兒園拉臭臭,怎麼辦?”

布布是今年秋季剛入園,本來媽媽非常擔心剛3歲的兒子離開家去上幼兒園,但如今兩個月過去了,布布竟然沒有出現什麼分離焦慮的問題。

除了剛入園那幾天有些不願意之外,經過一個禮拜的適應期,布布再也沒有表示過對幼兒園的抗拒,這令媽媽非常欣慰。

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有一天,媽媽接布布放學,只見兒子急匆匆跑出來,對她說:“媽媽快點回家,我憋不住了。”她讓兒子現在去幼兒園解決一下,可是兒子哭著喊著堅決不去,只能趕快帶他回家。

後來,媽媽發現布布這樣的情況不是一次兩次,和幼兒園的老師也進行了溝通,並沒有說出個什麼原因。但是不管好說歹說,兒子也不在幼兒園拉臭臭,如果問他原因,兒子支支吾吾也說不上來。

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可能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體驗:

孩子在家裡能自主地吃飯、喝水、拉臭臭,樣樣都能行,雖然在幼兒園玩得也很開心,但卻不能像在家裡那樣完全放鬆,經常連上廁所都要憋著。

根據中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有大概八成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八成”這個數字並不是個小數字,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孩子處於比較陌生和拘束的環境中時,無法放鬆自己,有這種不適應的狀態很正常。

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每個孩子都會有經歷這樣一個特殊時間段,作為家長雖然看著著急,但也不要對孩子進行責罵和抱怨。

家長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在幼兒園拉臭臭,接著想辦法逐步改善這個情況,陪著孩子一起走過這個如廁“障礙”。

孩子在幼兒園不拉臭,家長要知曉其原因,幫孩子度過如廁“障礙”

1.孩子怕暴露隱私部位,遭到嘲笑和嫌棄

在幼兒園上廁所畢竟是公共場所,可能周圍有很多小朋友,甚至還會指指點點。孩子會感到害羞和不好意思,怕暴露自己的隱私部位,讓別的小朋友笑話。

大部分幼兒園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需要老師幫著脫褲子、擦屁股,面對這樣的羞恥之事,孩子打心底裡不想麻煩老師,怕遭到嫌棄。

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2.孩子如廁意識不足,過不去心理那道“坎兒”

如果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臭臭?大部分孩子都會回答“我只喜歡家裡的廁所。”

2歲以後的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對任何事都有著自己的固執要求

。如廁工具從馬桶到蹲廁,陪伴的人從媽媽變成老師……對這些轉變,他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家長在孩子入園前,逐漸給孩子滲透如廁意識。告訴孩子上廁所就像吃飯、睡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消除他的如廁羞恥感。

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3.孩子缺乏良好的習慣和獨立能力

通常有拉臭的意識後,但礙於沒有家人陪伴,又或是自己無能為力解決不了,最後只能憋著回家。

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上廁所可能需要媽媽坐在一旁陪著、聊天,做任何事都要有家長幫忙,孩子在幼兒園不拉臭臭,反映出缺乏良好的習慣和獨立能力。

一般來講,口頭上的教育是很難奏效的,家長可以利用繪本對孩子進行實例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讓他有所感悟。

這套書專門針對0~6歲的孩子編寫,是優秀兒童好習慣養成繪本,一共包含10冊書,故事的語言生動活潑,插圖形象精美。

10個主題都是從日常生活出發,比如吃飯、衛生、睡覺、問好等,通過童話故事,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獨立能力。


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家長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要經常啟發性地問問孩子: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寶寶有沒有像他做的這麼棒呢?

在聽這些故事內容的同時,孩子也會自己反思:我和這個小動物一樣獨立嗎?我要不要學習他的好習慣呢?

為何孩子從不在幼兒園拉臭?老師不會告訴你原因,但家長要知曉

各位父母,你家孩子有沒有“不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毛病呢?你們是如何解決的?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