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導讀:【理財,就是理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顏姐理財。 在和大家交流的的過程中,顏姐也經常看到網友留言吐槽保險。說實話,我國保險業粗獷發展20多年了,形象確實不討好;不過作為理財板塊裡面,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我國金融3架馬車之一,保險有它獨有的作用。今天顏姐從大家最容易吐槽保險的幾個點入手,去聊一聊大家現在怎麼看保險的,以及怎麼避免踩坑。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保險—金融3大支柱之一(圖片源於網絡)

1、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這個可能是保險給大眾最先有的印象了。大家可能聽業務員說保險這個好那個好,覺得差不多就買了,等到賠付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情況【賠不了】,心理落差極大。所以身邊也經常聽到類似的新聞或故事。

防坑指南

老百姓買保險,就要四個字兒——【買對賠好】。但是保險就是一份【有很多頁和很多字兒】的合同,每天這麼忙,怎麼有空仔細看?所以必須找個【靠譜的】中間人,給捋捋順,給講講,而且得【講明白】,當碰到一個講不明白,你也聽不懂的業務員,真的就別買了,不然買不對,後面也賠不好。

怎麼判斷對方是否【靠譜兒】?

很簡單:如果他一上來就講公司有多大,產品有多好,你買就沒錯了,那就笑笑好了;如果他先是給你和家庭做詳細分析,問你要一堆數據,還要一兩天時間去評估做方案,那你可以繼續觀察,因為這第一步,他是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保險【買對賠好】,得有靠譜的人來為你服務

2、賣保險給我的人含含糊糊就讓我簽字買保險

這個確實也是大家吐槽的點,現在保險業也是魚龍混雜,初中畢業都能去賣保險,他自己都不一定全看過合同,就拿著資料找客戶簽字交錢,能把細節要點說全說清楚嘛,其實是不實際的。導致客戶也不清楚,可能因為是親戚或朋友的情面,就買了,俗稱【人情單】,這種情況下買的保險,多半都是不適合的,無論險種還是額度,到了理賠跟進這一環也會更薄弱。

防坑指南:

可以參考上一條,而且記住一點,不清楚的部分一定要搞清楚,畢竟也是要掏錢的事,並且每年都要做保單整理,看看有沒有重複或者缺漏,因為家庭發展也是動態過程,每個階段的需求不同,必要的檢查和調整就顯得很重要。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每年都要做保單體檢,才能清楚不含糊

3、很煩,我朋友做保險之後天天叫我買保險

這個大家其實可以不用煩,因為不是【他叫你買,你就要買的】。錢在你手上,你有完全的支配權,而且,保險這個東西,有時一交就交10幾20年,沒搞清楚有什麼作用,礙於情面簽字了,後面都是隱患。

防坑指南:

明確告訴那些天天發東西打電話給你推銷的親戚朋友,你不需要這樣每天的狂轟濫炸,保險再重要,也只是理財的一個版塊,生活中我們要兼顧的東西很多。自己的心情也不必受到影響。朋友圈覺得煩,屏蔽掉就好。

但是不要因此完全拒絕保險,網上資料都有,自己沒事的時候看看,總是有好處的。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賣保險的親友經常推銷?不用煩

4、保險收益率不高,有錢我都投資去

這個觀點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保費被保險公司扣走的一刻,就有了去處,就不歸你再支配了,再回來的時候,要不就付出了代價(意外或病了),要不就老了。那麼同樣出去的錢,保險可能都說不上收益,更別說收益有多高了,投資就不同,大盤漲了,錢就高高興興回來了,還有多。

可保險設計出來,就不是為了收益的。如果講收益最高的情況是什麼呢?那就是【我知道】明天會車禍走的,今天花200塊買一份保50萬的意外險,到了明天,我的家人就能拿到50萬了。但你會選擇50萬還是一條命呢?

保險沒法談收益,只是一種補償機制,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你選擇【沒錢賠】還是【有錢賠】而已。

防坑指南:

保險,談機制,不談收益,在保障型產品方面,選擇用最少的錢撬動最大的保障額度,千萬不要一個意外險幾十一百的保費,花成了兩三千。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保險是一種平衡機制,沒法談收益

5、保險年期太長,供樓一樣壓力大

這個也是大眾對保險的固有印象,因為重疾險推廣開來的緣故。但是像醫療險意外險這些都是一年期的險種,就不存在年期長的問題了。那麼對於長期交的險種,的確是會有年期長壓力大的感覺。

防坑指南:

在投保之初,就要長遠去考慮,比如家庭結構的變化,支出的漲幅,工作是否穩定,合理的控制每年的保費支出,有時候我真不建議放太多錢在保險板塊,我有客戶每年收入8萬左右,居然要交4萬的保費,我也是醉了。一般家庭保費佔家庭收入的10%左右就好,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10%的年收入是輕鬆交保費的無壓力線

6、保險用起來不靈活,要取出來損失很大

這也是大家吐槽的集中點。保險費扣了,生活平安喜樂,基本就不回來了,當然也不想發生什麼事去搞理賠款。保險就是用小錢撬動大錢,所以放在裡面的小錢,基本就喪失了靈活性,不然有什麼冬瓜豆腐,大錢是回不來的,這是價值平衡決定的。置於取出來損失很大,就要講到保險的現金價值,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什麼是保險的現金價值?為什麼一旦退保損失那麼大》。

防坑指南:

不要在保險板塊(特別是保障類保險)放超過20%的現金流,一般無壓力線在10%左右,以保持整個家庭理財的平衡性,另外流動性強的資產如現金,存款,可隨時贖回的基金等可以考慮配置。

今天就想吐槽一下保險!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遭遇

資產配置要多樣化,才能使財務平衡

總結:這裡舉了幾個大家經常吐槽保險的例子,其實大家有這樣的感覺,也是有原因的。顏姐從業10年,經常和客戶聊理財項目理財收益時,大家很高興,一聊到要給資產織一張兜底網,大家就擺手兼搖頭。不過時代在發展了,這些現象都是行業粗放發展帶來的後遺症,需要保險從業人員合力推進,慢慢重新建立保險在大眾中的形象,最重要的是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大家還有其他投保、理賠、售後服務過程中踩過的坑嘛?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