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乘坐火車去朝鮮,沿途見聞讓人覺得熟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去朝鮮旅行開始流行。去朝鮮我選擇乘坐火車,從丹東站出發,跨過鴨綠江到達朝鮮新義州。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然後再換乘朝鮮的國際列車前往平壤。朝鮮的火車比較陳舊,車頭是老舊的電氣機車。車廂是德國四十年代的產物,我們六個遊客在一個包廂,兩排座位,相視而坐。

遊客乘坐火車去朝鮮,沿途見聞讓人覺得熟悉

雖說列車年代久遠,但車廂質量和舒適度不錯,在今天看來依舊不過時。可以看出,德國的工業水平確實很高。正值夏日,朝鮮天氣悶熱,由於車廂內沒有空調。很多人上車,就拿出導遊配發的扇子,靠揮舞手中的扇子消暑。老式車廂有個好處,就是車窗可以打開。列車行駛過程中,窗外的風可以灌進車廂,帶來陣陣涼意。

遊客乘坐火車去朝鮮,沿途見聞讓人覺得熟悉

朝鮮新義州到平壤的鐵路,據說是中國援助修建。因為朝鮮經濟原因,鐵路缺少必要的保養,年久失修,鐵軌都變形了。列車行駛過程中,抖動比較厲害。沿途車站停靠的列車,無論是貨運車,還是客運車,都非常陳舊。很多貨運車廂破了,直接用木板或是稻草堵上。前往平壤途中,丘陵和平原交錯,沿途沒有見到工廠,都是大片農田和錯落的村子。

遊客乘坐火車去朝鮮,沿途見聞讓人覺得熟悉

農田以水稻和玉米為主,禾苗高矮不一,多數發黃。作為農村人,能看出是因為缺水缺肥的原因。村子裡房屋高矮和款式基本一致,放眼望去,有人在農田勞動,多為女子。路旁的樹下有人納涼閒聊,騎自行車的農民在鐵路旁的小道穿行。水渠河溝,有光著腳丫的兒童在玩耍。也有皮膚黝黑的男人在河邊釣魚。

遊客乘坐火車去朝鮮,沿途見聞讓人覺得熟悉

鄉村公路上,農用拖拉機的拖斗載滿貨物。偶爾也能見到大巴車和卡車駛過,在土路上造出很大動靜,塵土飛揚。新義州到平壤兩百多里的路程,沿途見聞讓人覺得熟悉。坐在我對面的一個老人說,這不就是我們年輕時候的生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