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NO.1575-臺灣“皇民化”


作者:甘慄娘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19世紀下半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增強。但日本列島資源匱乏,對於當時的日本高層來說,如果想續寫高速崛起的夢想,就必須尋找新的資源產地,掠奪更多的領土。

此後的日本,也確實對周邊廣泛採取侵略活動。這種行為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直到二戰戰敗。

這期間,琉球、朝鮮半島、中國、東南亞、太平洋諸島等國家和地區都飽受日本的蹂躪。而為了更好地榨取佔領地的價值,日本也推行了一系列文化和意識形態上的同化政策,妄圖讓更多的人為帝國的春秋大夢效勞。


初級皇民化


日本對待被佔領區的民眾的政策多變,依據不同情境所採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以1934年為界,在這之前所佔領的地區,日本採取的是日本化運動,也就是“皇民化運動”。


日本面向本國少數民族和殖民地族群

搞出了“皇民化”這麼一套同化操作▼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皇民”一詞,語源出自《續日本紀》第37卷桓武天皇延歷2年(783年)的敕言:“同曰皇民,豈合如此”,帶有強烈的佔有性和侵略性。琉球群島、中國臺灣、朝鮮半島、偽滿洲國等地均是皇民化的受害者,而其中又以琉球和臺灣的“皇民化運動”最為兇猛。琉球如今事實受日本管轄暫且不論,這種運動在中國臺灣的遺毒才算是貽害萬年。


成長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李登輝

讀全日語的學校,學習日本劍道,加入日本海軍

是被殖民者深度同化的一類人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臺灣初級版本的皇民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戰爭之後的次年。1895年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舉行總督府的開幕典禮時,對文武百官進行訓令,特別強調臺灣是日本帝國的新版圖,現在還是未接受皇民化之地。


兩者之間有時代的落差,很有種殖民者的感覺

(圖片:石川寅治 / 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樺山強調:“從現在開始,須以愛育撫宇為主旨,使其沐浴皇恩,樂意歸屬帝國。”


臺灣島被割讓,歸予日本管轄

遭到了臺灣民眾的強烈反對

在這期間,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政權-臺灣民主國

但在日軍面前還是被擊敗瓦解

(臺灣民主國 國旗及國璽)

(圖片:Jeff Dahl / 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此後,他多次在各種場合中表達了這一主張,提出殖民統治的目標——在於使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教化基地,使臺灣人成為忠於日本天皇的臣民。這可以說是日本官方層面首次明確提出“皇民”教化方針。


明治二十八年即1895年,樺山資紀諭示

《馬關條約》的簽訂

導致臺灣全島和澎湖列島被迫割讓給了日本

(圖片:Pbdragonwang / 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然而,由於臺灣島是日本新攫取的土地,飽受漢文化薰陶並習慣向大清效忠的臺灣一時半會難以接受日本風俗。所以在初期,日本對臺灣採取的措施也並不激進,而是採用逐步蠶食的辦法,同時也採用各種日臺有別的政策來滲透教化。此時的臺灣人至少在日本官方的眼裡,還並不是真的日本人。


1896年臺灣地圖

(圖片:Reverend William Campbell/ 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轉變出現在1922年,臺灣第八任總督田健次郎宣佈廢除差別教育,實施日臺人共學制,設置通婚制度,實施一視同仁政策。這一手“寬仁”政策確實征服了很多臺灣人,讓一些獲得利益的臺人有了效忠日本的認同。回顧歷史,這一套循序漸進的方式和日本當年征服北海道其實有著諸多相似點。


將太陽旗,和服,神社,日之丸國歌

慢慢滲透到殖民地人民的生活中▼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在1895~1937年這一段時間中,除了上述基本政策外,具體的實施行動也有不少。比如確立日語中心主義政策,在臺灣推行普及日語,私立日語學校和公立學校都以日語教育為主幹道,除此之外,還頒佈各種“皇民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唯一合法教科書。


把日本人喜愛的棒球運動也帶到了臺灣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歌唱日本國歌、升降日本國旗、向天皇御照敬禮等等各種日常,則更是成為當時臺灣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皇民化”教育下的臺灣小學生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但是,這一時期的“皇民”培養效果仍然不夠好,日本認同在臺灣社會依然長期沒有變成普遍的共識。


高級皇民化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日之間的戰事進入了新的階段,臺灣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


1937年,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歷史上永遠的傷痛

但被洗腦的臺灣青年卻在日本人帶領下游行慶祝

而歷史會告訴他們,這不過是一時的自我欺騙▼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此時距大清割讓臺灣已有四十餘年。


立足已穩的日本當局放棄了以往傳統的緩慢滲透行為,開始採取一些激進措施。他們急於把握臺灣人的思想動向,防止他們響應大陸的抗日鬥爭,並進一步引導臺灣人參與日本侵華。


除了延續之前的政策外,日本人又開始整了新活,向臺灣人灌輸“皇民奉公”觀念。


其實就是進入了新的“皇民化階段”

既是皇民,那就要向公家奉獻▼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具體操作是在臺灣社會強行掀起“寺廟整理運動”、“家庭正廳改善運動”、“改姓名運動”、“曆法運動”等,強行改造臺灣的宗教民俗,向日本本土靠攏。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改姓名運動,昨天病亡的“巖裡政男”就是這一政策的產物。


其他方面,日本還向公立學校頒發具有軍國主義思想和日本皇國史觀的教材,教導學生要形成勤勞節儉、無私奉公的觀念。當然,這裡的勤勞奉公是服務於天皇的,節儉無私也是為了方便帝國榨取物資。


這一階段的政策實施還不到五年,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皇民化運動”正式進入高潮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就是日本強制臺灣人參與“皇民奉公”的實踐運動(之前只是培養意識為主)。


意識培養的差不多了

就該進入搜刮民脂民膏的階段了▼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這是因為隨著日本海外侵略戰線越拉越長,無論在戰略物資的供應上,還是兵力的補給方面,都大大超出了日本本土所能承受的極限。此時日本已經陷入瘋狂,對殖民地放棄了長久經營,而希望通過全面搜刮掠奪來賭最後一次國運。


臺灣就是重災區。在這裡,以皇民奉公會為最高指揮中心,逐級建立奉公團體,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皇民奉公組織(類似傳銷),強制臺灣各階層民眾參與奉公實踐,種類有勞務、物資、兵役等。


為建造軍艦籌集資金

此時日軍已是苟延殘喘▼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在勞務奉公方面,臺灣學生必須接受軍事訓練、參與勞動服務,正常的學業年限逐漸縮減。1945年之時,殖民當局甚至規定所有學生必須停課一年,全身心地投入皇民奉公實踐,部分臺灣學生被徵調到海外當學徒兵。巖裡政男就是在這一時期參加日軍。


全民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全民到戰場中去當炮灰▼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覆巢之下無完卵,臺灣女性不但被強制從後方從事生產活動、募集資金、慰問軍屬、救護軍人等繁重工作,還必須遊說家族中的男性成員踴躍參軍,完成軍方攤派的各種任務。


即使皇民化的宣傳一刻也沒停下

但臺灣人從來都不是日本人

在二戰中,被迫害被洗腦導致的傷害到今日仍未消散

(圖片:Voice of America / 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臺灣男性則被編組成海外勞務奉公團,從事兵器彈藥的搬運、糧食蔬菜的培植等基本工作,有時還擔負通譯、特工等特殊的任務。


至於物資奉公方面,日本在臺灣發起了諸多比如“勤儉報國”、“愛國獻金”、“儲蓄報國”等等名目繁多的運動,搜刮民脂民膏。


在兵役奉公方面,日本對臺灣施行陸海軍特別志願兵役制和徵兵制。說是志願,其實都是強行徵召臺灣男性參與,以補充日本本島上日益稀少的青壯年兵員。


戰時經濟導致的失業和長期以來被皇民化影響

使得大量青年入伍接受訓練

而他們不過是日本不切實際的侵略計劃的陪葬品

(圖片:朝日新聞社)▼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抵抗皇民化


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一系列政策,當然是不得民心的,臺灣有識之士對此多有抵制。


自日本殖民臺灣起,臺灣人民的抗日運動從未間斷

其中西來庵事件又是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一次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在學校裡,臺灣籍教員往往團結一致,與不甘淪為奴隸的學生一起激烈反抗“皇民化”。但在當時的大形勢下,這些努力往往都被鎮壓。


日本在大力普及日語的同時,臺灣民眾先後創辦了《臺灣青年》《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等漢文報紙,介紹中國的新情況,提倡白話文,以保存漢民族文化,大力開展“振興我們漢民族觀念”的教育。


新民報創刊於東京,但全部為漢文版

其後為了遷回臺灣,被迫增加了日語版

臺灣新民報第157號封面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著名士紳林獻堂就終身不學日語,與日本人交談必帶翻譯。


而普通民眾也以各種方式對日語進行抵制。比如在日語講習所,人們表面上在學習日語,一旦日籍教師離去,則使用漢語交談。


以流血方式抗日,付出的代價太大

一些有識之士組建了臺灣文化協會

通過文化講座等,揭露政治、經濟、教育的不平等事實

(圖片:wikipeid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到1944年,日本當局宣佈,在臺灣人中日語的普及率達71%,然而卻有45萬名公校畢業生不能自如地使用日語,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後基本上就把日語荒廢了。


日本當局的愚民化活動推廣的火熱

但實際上漢語從來都是臺灣同胞的母語

(圖片:阿爾特斯 / 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改名抵制也是一個重要表現。


其實在皇民化運動中,樂於像“巖裡政男”一樣以日文名示人的臺灣民眾並不多。直到1942年,全島改名的人不過10萬,還都主要集中在臺北這樣的大城鎮,至於偏遠地區那就更少了。


也有不少民眾在巨大的壓力下,雖改了姓名,但仍要使姓氏帶上民族標記,以明示自己依然是中國人。比如陳姓改為“潁川”、林性改為“長林”、呂姓改為“宮下”、劉姓改為“中山”、魏姓改為“大梁”、黃姓改為“江夏”,呼應著中國大陸的祖先籍貫之所在。


深層次上,堅持傳統習俗也是臺灣民眾的日常。例如日本人不讓臺民過農曆“臺灣年”,還專門挑這些日子讓臺灣人進行工作,防止臺民慶祝自己的節日。但大家大多按照大陸習慣過年,對聯、放炮必不可少。


日本進入臺灣後,還極力推行神道,並開展各種宗教活動,對臺灣民眾強制推廣宗教信仰。但臺灣民眾仍然堅持中國人傳統的信仰習慣,他們祭拜奉祀的依舊是觀音、天公、媽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師等中華民間神明。


臺灣第一座神社是由鄭成功廟改建的開山神社

日本人試圖藉著本地信仰來推展神道傳播日文化

此後在臺灣全省建立了大大小小200多座神社

現多已拆除或改建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當年臺灣民眾對“皇民化”的怨恨可見一斑。


其實,臺灣民眾從來都是智慧明理的,他們很清楚全盤倒戈以後,究竟會在日本軍國主義體系中佔據怎樣的位置。即使他們把自己當成了日本人,日本人也不會真的把他們看作同胞。事實上當時的在臺日人就經常稱呼臺灣人是“清國奴”或“非國民”。


電影《南京大屠殺》中曾有這樣一個情節,臺籍士兵與大部隊一同參與南京戰役後,有日本官兵這樣發問:“臺灣人是日本人嗎?”


看來同樣是“皇民”,總有些“皇民”比你更“皇民”。


發自內心願意與臺灣人融為一體、共建家國、同享繁榮的,從來都只有大陸人。


參考資料:

1.黃新憲. 論日據時期臺灣民眾對"皇民化運動"的抵制[J]. 臺灣研究, 2005(05):17-22

2.陳小衝. 1937—1945年臺灣皇民化運動述論[J]. 臺灣研究集刊, 1987(04):72-81

3.楊選華. 關於日據臺灣時期"皇民化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144-148

4.齊紅深. 皇民化教育,同化教育與奴化教育──比較反映日本殖民地教育性質的概念的同異[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 021(001):23-31.

5.樸今海. 偽滿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朝鮮族的"皇民化"政策[J]. 社會科學戰線, 2004(04):177-181

6.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A%87%E6%B0%91%E5%8C%96%E6%95%99%E8%82%B2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