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文/夾饃星球

01


1978年,山東青島,一位名叫唐國強的“小鮮肉”,正為跳槽苦惱,心裡洶湧如眼前的大海。


26歲的他,本是青島話劇團的演員,因為此前被借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拍了兩部電影,反響不錯,便想正式調過去。


八一廠是老牌大製片廠,又位於首都北京,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顯然要比家鄉的劇團好多了。何況,小唐還在八一廠談了個女朋友,投奔的心就更切。


但是原單位好不容易出了個明星,不願放人。那時候想跳槽要有調令、移交檔案,哪怕世界再大,也沒法說走就走。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眼看機會要錯過了,八一廠使出了一個新招:讓化妝師對著一張毛澤東年輕時的照片,給唐國強化了妝,把照片報告給上級,說要把他作為特型演員調用。


青島話劇團一看,這下攔不住了,只好放手。當年12月,唐國強心想事成。


因為,培養特型演員,是當時中國文藝界的一件大事。


這一概念來自於蘇聯,起初是拍關於列寧的電影,專門找了一個酷似他的人來扮演,戲路固定下來,成為特殊造型的演員。斯大林在位時,也有自己的特型演員。


新中國成立後,拍攝了大量革命電影,但是領導人卻集體缺席。因為毛澤東不願宣傳自己,於是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能在電影中刻畫還健在的領袖。


那時的電影主角,主要是工農軍階層的英雄和勞模,比如《英雄兒女》《雷鋒》等。當劇情需要提到毛澤東時,就用一輪紅日來代替。


1976年,幾位領袖相繼去世,禁律自然解除。同時,“文革”結束,電影創作活躍起來,整個社會也需要從過往的革命歷程中,重新獲得進取的力量。


一批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相繼誕生,偉人開始成為電影主角。


1978年,北影廠拍攝《大河奔流》,導演是陳懷皚,兒子陳凱歌在這一年考入北電。影片講的是河南抗擊黃河洪災的事,首次出現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形象。


北京人藝的臺柱子於是之,成為影史第一位演毛澤東的演員。早在1951年,他就在歌劇《長征》中扮演過,這一次也就用了他。


片中,毛澤東的戲份很少,只有一個場景,還是大遠景,只能看到側身和背影。儘管如此,影片還是轟動一時,為之後塑造領袖人物起了個頭。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於是之長得不像毛澤東,主業又是話劇,演電影屬於客串。而扮演周恩來的王鐵成,戲份就要多些,成了中國第一個特型演員。


他是北京人,出身富商家庭,因愛好京劇,轉行搞文藝,當了演員。“文革”後,他主演了幾個紀念週恩來的話劇,得到鄧穎超的肯定,所以被電影選中。


《大河奔流》分上下集上映,在下集的片頭,特意用字幕標出:本片下集將出現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光輝形象。


可見,那時電影就知道如何找重點做宣傳了。


以這部電影為開端,特型演員登上銀幕,未來將經歷一段波瀾壯闊的時光。


1978年8月,上海戲劇學院專門召開了“無產階級革命家肖像化妝學術討論會”。10月份,中央戲劇學院也召開了“塑造領袖形象表演藝術座談會”。


文化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分別下發通知,在全國和全軍尋找特型演員。這是一項政治任務,被選中的人,單位都得讓路,大多進入八一廠工作。


民間藏龍臥虎,一大批人因為長相,改變了命運。


唐國強就是趁著這個背景,實現了進京心願。但那時他還年輕,沒有合適的劇本讓他去演毛澤東,倒是在其他影片裡先走紅。


1979年,拍攝電影《小花》期間,遇上他過生日。陳沖問他想要什麼禮物,他說來個奶油蛋糕就行了。陳沖說,哥,你皮膚比我都嫩,都是吃奶油吃的。


從此,“奶油小生”成了他的外號,既彰顯了他的顏值,也限制了他的戲路。直到後來,演了諸葛亮、雍正等角色,才跨進了實力派圈層。


人生兜兜轉轉,最終回到原點。十幾年後,他還真實現了起初調入八一廠的目的——扮演了毛澤東。


如今,“奶油小生”是沒人叫了,但在B站,他擁有了另外一個外號,“鬼畜達人”。


時代改變著人的命運,也塑造著人的形象。


02


1981年,“西安事變”發生45週年時,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同名電影上映,成了年度熱片。


光是在本市就連映一個月,放了1108場,觀眾人數達110萬,佔市區人口的80%。


更重要的是,這部片一下子推出了兩位特型巨星:一個是扮演毛澤東的古月,一個是扮演蔣介石的孫飛虎。


挑選毛澤東的特型演員,由葉劍英親自把關。


各地報上來的候選人有20多名,化好妝的照片,擺在桌上。葉帥拿著放大鏡,看了半天,反覆比較,最終在一張照片上畫了個圈。


上面寫著名字:胡詩學。


老胡是個孤兒,1949年,廣西解放時,部隊文工團從桂林孤兒院中收留了他。那年他12歲,只記得自己出生在9月,具體哪天不知道。填登記表時,為了好記,就寫成了9月9日。


此後他就在部隊生活,逐漸成長為一名文化幹部。平時愛畫畫,發表作品時,把姓拆開,用了筆名:古月。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那天恰好是古月的生日,一死一生,似乎有一種特殊的緣分。


當時,他在昆明軍區擔任文化科科長,正團級。臉部輪廓和身高,很像毛澤東,在當地是廣為人知的事。


1978年,當挑選演員的通知下來後,他就被作為候選人報了上去。


葉帥認定後,他調到了八一廠。從沒演過戲,只有看資料,對照片,反覆琢磨。他注意到毛澤東手大,吸菸的時候,煙夾在手指中間,整個手掌都捂住了嘴。


隨著漸入佳境,妻子感受到:一個逝去的偉人正在復活,一個熟悉的丈夫正在消失。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古月接到的第一個表演任務,就是《西安事變》。前去試鏡的有三人,他摸出香菸,劃燃火柴,卻並不點著,一副逼真的沉思狀,得到認可。


不過,《西安事變》主要反映的是國民黨一派的事,蔣介石的扮演者更重要。


此前,貴州話劇團排演《西安事變》,到處找蔣介石的扮演者,找不到。偶然一天,一位接觸過蔣介石的人來團裡看演出,說,你們團裡的孫飛虎長得就像呀。


化妝後,還真是那麼回事,自此成了“委員長”。西影廠在全國遴選演員時,他又成了勝出者。


孫飛虎在舞臺上表演慣了,一開機就挺起了腰板,動作誇張。導演告訴他,蔣介石也是人,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端架子,自己也受不了。他才放鬆下來。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影片上映後,有位在美國的學者說:“我研究了幾十年的蔣介石,你們這個演員演得非常像,連後腦勺都像。”


1982年,第二屆金雞獎頒獎禮在西安舉行,孫飛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從戲份來看,他完全是主角,但因為演的是反派,無法拿頭獎。


幾年後,孫飛虎調到了正如日中天的西影廠。除了繼續拍革命歷史片外,還在《東陵大盜》這樣的商業片中扮演蔣介石。


《西安事變》中,演朱德的趙登峰,是撫順市話劇團演員,而朱德是四川人,他不得不改掉東北話的大碴子味,學起了川普。


再加上王鐵成演的周恩來,這部片可謂中國第一代特型演員的集體亮相。


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出臺,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確立,形象塑造有了政治基準,開始成為電影敘事的主體。


1982年,八一廠拍攝《風雨下鐘山》,講的是1948年國共談判破裂、解放軍渡江作戰的事,由西安話劇院的演員張克瑤扮演毛澤東。


作為本地人,他沒有趕上《西安事變》,但成了第一個演主角的毛澤東特型演員。他的相似度,沒有古月那麼高,但因為會說湖南話,聲音很像。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之後,八一廠拍攝《四渡赤水》,古月開始主演。他的舉手投足間,穩健灑脫,盡顯領袖風範。因為多扮演老年時期,臉上總掛著笑,和藹可親,就是少點霸氣。


有人評價說:“顯得太輕飄,沒有分量,沒有藝術的沉重感......缺少一種各門藝術中都必不可少的力量度。”


但在眾多的毛澤東扮演者中,古月的名氣還是最大,以至於出現了蹭熱度者。


江蘇有個叫顧雲彬的人,長得有些像毛澤東,被鐵路文工團招聘為特型演員。


他的藝名叫,古云。


就像李小龍成名後,陳港生給自己取的藝名:成龍。


03


1989年,建國40週年前後,特型演員們頻頻亮相銀幕,那是他們最輝煌的時期。


兩年前,中宣部成立了一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1988年1月1日起,財政部開始為這類項目提供資助資金,由此掀起了一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高潮。


1989年的《開國大典》就是其中的代表。那時候沒有票房統計,膠片拷貝數是重要的市場指標,本片的拷貝發行量,全國第一。


這也是古月表演的突破之作。過去數年,關於領袖人物的資料不斷被披露,為演員提供了參考。同時,電影除了展現偉大外,也注重刻畫他們普通人的一面。


片中最震撼的場景是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的講話,古月的表演可以亂真。不過,是由張克瑤配的音。


1990年,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古月獲得最佳男主角。有人評論說,“毛澤東”的演技終於可以和他的老對手“蔣介石”平起平坐了。


而孫飛虎繼續高水平發揮,同時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


每次在演員表上,他都是男主角之一,一到評獎就成了配角,心裡難免有想法:


“從政治上來說蔣介石是個反面人物,但是從表演藝術來說,並無正反之分,只有高下區別。”


他對媒體說自己要“金盆洗臉”,不再演“委員長”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型演員就那幾個,檔期排不開時,劇組還得請他來。1993年,他和古月合作《重慶談判》,又得了一個最佳男配角獎。


把配角做到了極致,其實已經是主角了。


直到2000年播出的電視劇《太平天國》中,他飾演曾國藩,才終於告別了蔣介石。


小平同志的形象,也是在1989年以男一的身份登上銀幕。


廣西電影製片廠為了給國慶獻禮,決定拍攝發生在本地的革命事件“百色起義”,這是小平在1929年領導的一場武裝暴動,又恰逢60週年。


他本來不願讓電影表現自己,在影片顧問王震的勸說下,才答應。


選擇合適的演員,決定著影片的成敗,導演的要求是:四川人,個子不高,並且是專業演員,會演戲。


四川人藝的演員盧奇,成為候選人之一。之前,他在電影裡扮演過孫中山,給人印象深刻,但有了先入為主,沒人覺得他像小平。


既然來了,就試妝看一下。因為眉毛太密,化妝師拔掉了他一半的眉毛,結果眉骨腫起來了,當天沒看成。第二天,腫消下去,大家驚呼:太像了。


小平煙癮大,但盧奇不抽菸。為了表演,必須得學,他每天買一包,堅持抽完。


相反,小平的老搭檔劉伯承不抽菸,但是特型演員傅學誠卻是個老煙槍,又不得不戒菸。


研究資料時,盧奇發現年輕時的小平很調皮,愛開玩笑,所以他的表演也非常活躍。片子拿給鄧家人看,孩子們說:“爸爸,你年輕時是這個樣子呀?”小平也笑了。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片中有個情節,周恩來送別鄧小平去前線,一起吃飯,說以茶代酒。盧奇覺得這個太假,好像共產黨人不食人間煙火,改成打了幾斤老白乾,大喝一頓。


憑藉這個角色,盧奇在1990年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兩代領導人的特型演員,一個捧起百花,一個摘得金雞,傳為佳話。


也是1990年,傳記片《周恩來》開拍,摘取了周總理在文革中的經歷,那是他最悲愴的一段人生。


此時的王鐵成已經退出影壇。因為獨子有智力障礙,為賺錢給其看病,他在1985年去了香港,做起了生意。


當時周恩來的特型演員,還有蘇林,在《百色起義》中和盧奇合作過。但導演丁蔭楠覺得,還是王鐵成最合適,又請他回來。


影片開拍不久,王鐵成出車禍受了傷。他住的醫院,正好就是周恩來當年的病房,環境、疼痛都是如此相似,真實和虛幻已經分不清了。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1992年,他同時獲得金雞和百花的最佳男演員。一位中央領導送他一句話:演技絕倫,情出於心,再現總理,光照後人。


葛優的父親葛存壯,在看過周恩來的紀錄片後,反而覺得真實的周總理,沒有王鐵成演得像。


就像當年卓別林去參加“模仿卓別林表演大賽”,只獲得第三名。觀眾認識一個人,記住的是他們身上的典型特徵,當演員特意放大後,就更符合觀眾的內心設想。


九十年代,國營製片廠集國家之力,拍攝了不少史詩戰爭片,比如“三大系列”《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


西方戰爭片追求“戰壕真實”,重點展現戰鬥場面,而國產片追求“司令部真實”,突出領導層的戰略決策,特型演員們大放異彩。


他們在影壇上足以與姜文、劉曉慶、鞏俐等明星相抗衡。社會地位也高,與領導人合影時,都讓他們站C位,以示對逝去的偉人的尊重。


拍《大決戰》時,一位將軍到現場視察,看到古月,上去就是一個立正敬禮。


古月趕快作揖:“首長,別這樣,別這樣。”


04


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電影的娛樂性和票房愈加重要。特型演員逐漸走下坡路,顏值更高的明星開始加入。


轉折點就是唐國強。


1996年,八一廠拍攝電影《長征》,導演翟俊傑決定推陳出新,不用特型演員,讓唐國強來扮演毛澤東。


當時爭議很大,不少人拿“奶油小生”說事,覺得他離領袖太遠,吐槽聲不亞於今年《上海堡壘》中的鹿晗。


爭議是演員的宿命,而爭氣是最好的面對辦法。


幾年前拍攝《三國演義》時,本來讓他演周瑜,但化完後妝後,發現更像諸葛亮,於是上位成主角。當時也有人反對,最後證明是個經典角色。


唐國強覺得:塑造偉人更應追求神似,而不是對著照片模擬,學說方言就行了。


他不像以往古月、張克瑤那樣,踱著步抽菸,說湖南話,而是一口普通話。結果反響還不錯,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長征是個複雜的事件,電影的容量太小,不好完整表現。之後,他又自導自演了電視劇《長征》,2001年建黨80週年時播放,成為年度爆款,算是真正找到了感覺。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那幾年,各大衛視不斷重播,一首悠揚悽婉的《十送紅軍》,響遍千家萬戶。


長征是毛澤東一生的轉折,唐國強挖掘出了他內心的複雜,將那種力挽狂瀾的霸氣表現了出來。


他長得不像毛澤東,但氣質又最像毛澤東。


劇中,周恩來的扮演者,是總政話劇團的劉勁,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在校期間,演過一個小品《芙蓉樹下》,獲得了全國一等獎。


和他搭檔的是一個藏族學生,名叫壯麗,後來做了唐國強的第二任妻子。


1995年,劉勁在電影《宋家皇朝》中扮演張學良,和張曼玉、楊紫瓊等美女搭戲。做造型時,化妝師說他長得挺像周恩來。消息傳出,不久他就出演了《遵義會議》。


所以說,每一個成功的特型演員背後,都有一個能成事的化妝師。


劉勁的眼睛大而有神,流露出一種智慧和淡定,是最像周總理的地方。相比之下,他的耳垂比較小,所以沒事就拿手拽,竟然給拽破了,結了疤。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1998年,他出演《周恩來在上海》,臨場發揮,和妻子來了場吻戲,是又一突破。但這部劇因為涉及地下秘密戰線,後來不讓播了。豆瓣評分8.4,只有65人看過。


沒成名前,他常被誤認為是歌手鬱鈞劍,演過周恩來後,就沒有這個苦惱了。有時做出租車,司機堅持不收錢。


為感念扮演周恩來給自己帶來的人生改變,劉勁給女兒取名:來恩。


《長征》中,另一位明星陳道明扮演蔣介石,倆人是浙江老鄉,身上也都有股冷傲勁兒。但陳道明是個性鮮明的演員,風格也就不一樣。


孫飛虎版不苟言笑,動輒訓話,突出的是兇惡,而陳道明說話慢慢吞吞,抑揚頓挫,顯得文氣詭詐。


梁宏達評價說,他演得像個黑社會老大,成了《康熙王朝》的古惑仔版。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不過,也有觀眾認可:“孫飛虎求其形似而略嫌過火,陳道明探索蔣的靈魂深處,求其神似而恰到好處。”


唐國強版毛澤東成功後,扮演偉人從形似進入神似階段。如果說以前是追求長相上的“同款”,現在更看重有顏值的明星。


但明星主要出演一些大製作商業片,中國每年還有大量的主旋律作品,需要以前的特型演員。


比如王霙,他從1991年的電影《開天闢地》開始飾演毛澤東,如今一些小成本的革命題材劇,基本都是他演,光是2014年,就有四部。


特型演員依然存在,正常上下班,只是不再有明星的光環。


05


時光如大河奔流,一去不復返,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逐漸化為生活的煙火。


2005年,古月去世,從影27年間,在84部影視作品中演過毛澤東。同年,周恩來的特型演員蘇林去世,彷彿是1976年的重演。


第一代特型演員退出歷史舞臺,而國產電影在新世紀後走上產業化道路,變化巨大,不管什麼片,都得重視商業價值。


2009年,建國60週年時,迎來新一輪主旋律片創作高潮。影響最大的《建國大業》,除了唐國強、劉勁、王伍福的固定三人組外,有多達170多位明星參演。


有文章題目寫著:一邊數星星,一邊重溫歷史。


電影的表現形式也在發生變化。片中有個接地氣的場景:五巨頭在西柏坡的最後夜晚,嚼著大蔥,吃著大餅,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之後的《建黨偉業》和《建軍大業》,更是採用了大量的青年明星,劉燁演毛澤東、朱亞文演周恩來、歐豪演葉挺......化妝技術的進步,能彌補演員長相的差距。


年輕觀眾沒有切身的革命經歷,能感召他們的是故事本身的傳奇性,而不是人物的逼真模樣。


他們在乎演員本身的氣質和經歷,是否配得上這個人物。


人設,才是現代影視圈的核心主題。


2012年有部電視劇《紅軍東征》,扮演毛澤東的是張鐵林。因為他在《還珠格格》中吹鬍瞪眼的皇阿瑪形象太過熟悉,讓人分分鐘出戏。


六小齡童曾演過周恩來,儘管長相接近,但是他已經與孫悟空綁定,也無法引起共情。


2014年,鄧小平誕辰110週年,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開播,出現了大量新時期的政治人物,基本找的是形象相近的專業演員,而不是專門培養出來的特型演員。

從追同款到看顏值:偉人扮演者的40年變遷史


也是這一年,孫飛虎去世。他是公認的“蔣介石特型第一人”,但始終不願認為自己是特型演員,只是“能演特型的演員”


經過幾十年的創作,重大的革命事件基本被拍完了,國慶獻禮片不再是革命歷史題材的天下,更多的電影回到了普通人身上,表現個體與國家的關係。


今年的國慶檔三大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都講的是普通人所經歷和見證的事件,採用的也是商業片操作方法。


既要傳遞正能量,也志在獲得票房,這是電影創作的常態。


特型演員,是特殊歷史環境的產物,回應了群眾對偉人的敬仰和懷念。而特型演員的淡出,體現的是藝術創作的進步。


一部作品的偉大,不在於有偉人,而在於真正的藝術水準。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