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刊文:中國疫苗可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

“中國疫苗可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新冠疫情形勢再度升級,美國彭博社26日以此為題刊載其專欄作家、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的文章,譴責特朗普政府發動對華貿易戰。文章表示,美中貿易戰的最大代價是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缺乏合作,中國疫苗研發進展巨大,原則上美國人也能從中受益,然而事實是美國並未對中國疫苗進行投資。這一文章發表之際,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860萬例,累計死亡超22.5萬例。愈加失控的疫情,正加劇美媒的擔憂。

美媒刊文:中國疫苗可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

彭博社刊文:中國疫苗可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

“對特朗普總統(發動)與中國貿易戰的批評者強調,貿易戰引發了消費價格上漲、對美國農民的鉅額救助,以及(貿易戰)雙方的不悅。就目前而言,上述所有觀點都正確,但還不夠。以生命的損失、持續的商業不確定性以及更長期的經濟衰退為衡量標準,貿易戰的最大代價是美中兩國在疫苗和其他生物進展方面缺乏合作。”文章開篇說道。

接下來,文章具體陳述道,考慮到美方立場,由於在進一步臨床試驗和開展其他研究之前,不可能知道哪種新冠疫苗最安全、最有效,因此,美聯邦政府已提前預購了7種疫苗。通過這一舉措,美國可以確保相關企業在加速生產疫苗時做好準備。

“目前的投資組合為跨國公司(疫苗),包括輝瑞、賽諾菲、阿斯利康和強生。理想情況下,(美國的投資)應包括至少一種中國疫苗,”文章話題一轉,緊接著說道,“然而並沒有。”

文章說,顯然,考慮到當前美國政府的言辭,使用中國疫苗於政治層面而言是困難的。“你不能一邊指責新冠是‘中國病毒’,一邊又告訴美國人應該接種中國疫苗。因此,特朗普政府沒有認真努力與中國達成疫苗共享協議。”文章寫道。

“起初,美國一些觀察人士甚至嘲笑中國研發疫苗的努力。”文章說,但到目前為止,情況反轉了——“中國的(研發)進展比任何國家都快,擁有多支具備競爭力的疫苗,其中四支正進行第三階段試驗。”雖然還沒有最終結果,但文章“點名”說,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科研團隊研發的BBIBP-CorV疫苗很可能是安全的,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也指出,有關結果“很有希望”,而且足夠安全。

“中國憑藉其廣泛的信息收集能力,正在以更快速度公開有效地進行第三階段試驗。無論你是否同意這一政策,原則上,美國人能從中受益,因為中國承擔了所有的風險,還提供了相關信息。”

文章繼續說,中國疫苗的另一個優勢是能被用於快速生產且具有高擴展性。“從純生物醫學角度來看,中國疫苗可能並不是最有效的產品,但可能是有幫助的(產品)。”中國積極在海外預售疫苗、共享疫苗信息,而“美國仍然沒有加入”。

最後部分,文章直奔主題稱,如果美國真的需要一種中國疫苗,或許稱得上是一種令人難堪的宣傳失敗。“但是,考慮到新冠造成的巨大損害,為獲得一種有效疫苗而付出的代價是微不足道的。”

“中國以超乎大多數人想象的速度成為了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與中國的貿易不僅僅涉及iPhone、大豆和沃爾瑪的塑料玩具。如今,這也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貿易戰開始的時候,可能很少有美國人知道這一點。但貿易的好處之一是,它創造了難以預見的寶貴機會。”文章結尾說。

(原標題《美媒刊文:中國疫苗,可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編輯 樊成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