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北 探尋醫聯體的“抗疫祕籍”

“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站在長江大橋,看滾滾江水東逝,追憶武漢作為九省通衢、封城戰“疫”的壯舉,不禁令人感慨萬千。如今,疫情陰霾散去、日常防控持續,那些為湖北、為武漢奮鬥過的人們,早已回到各自的崗位,步入了正常工作生活軌道。

10月份的湖北不燥不熱,人民健康採訪組與“‘醫’路同行‘聯’動未來”專家調研團一道,深入武漢兒童醫院、黃石市中心醫院、黃石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地,感受醫聯體單位協同發展、守望相助的“抗疫秘籍”。

資源下沉 強了基層

“疫情以來,我們衛生院未發生一例院內醫護感染案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居民門前的第一道防線,其薄弱的防疫能力曾讓人捏了把汗。周世清是黃石剛脫貧的鐵山區四棵衛生院院長,之所以能取得院內零感染的成績,在周世清看來,是鄂東醫療集團下派院感專家的成果。

鄂東醫療集團是以黃石市中心醫院為核心組建的醫聯體單位。疫情發生後,為了提高集團內基層醫療單位的防疫能力,集團統一醫療佈局、後勤保障、調配專家與醫護人員到分級診療的不同防線上指導戰“疫”。

“我們衛生院位於山地地區,疫情發生後,得益於院感專家的現場指導,我們的防疫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周世清說。

黃石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是鄂東醫療集團的一員,作為一家服務人群超過六萬多人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預檢分診和社區消殺成了疫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我們全員行動,每天上門給社區居民測量體溫。”黃石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畢磊回憶戰“疫”工作時表示,當時居民都待在家裡,我們不僅擔負著防疫的工作還需要對社區居民中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給藥。

經此一疫,畢磊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在全國,雖然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大同小異,但不同於其他基層醫療機構,黃石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一個叫得響的名稱——“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實踐基地”。

對於這樣一個培訓基地落座在自己所在的社區,畢磊感到興奮。“放眼全國,擁有國家級培訓實踐基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少之又少。”畢磊說,在培訓基地有專業的全科老師開展教學、查房、講課等內容。在全科老師教學過程中,我們基層醫務人員不但有了實踐學習的平臺,還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

對於這一培訓實踐基地,鄂東醫療集團副總院長、市中心醫院執行院長鬍亞華表示,該培訓實踐基地是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實踐的場所,近兩年已有多名全科醫生結業,有力促進了優質資源下沉。

為了使優質資源上下貫通,各醫聯體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與鄂東醫療集團培訓實踐基地不同的是,武漢兒童醫院牽頭建立的湖北兒科醫療聯盟採用了專科分聯盟和區域兒科分聯盟方式。

專科聯盟搭綠色轉運通道

效率提升 救了患者

晚上六點多,儘管湖北兒科醫療聯盟負責開通綠色轉診通道的肖翠萍已經坐在了飯桌前,但她的工作仍在繼續。手機裡聯盟成員時不時傳來申請轉診到武漢兒童醫院的信息,肖翠萍需要及時對接,開啟綠色轉診通道。

在轉診的患兒中,小恩(化名)是肖翠萍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位。當時僅2個月大的小恩是一名重症先心病患兒,在家鄉恩施由於病情危重,不得不盡快轉至武漢兒童醫院。

“我記得轉診當天天氣不太好,直升機轉運存在風險。”肖翠萍回憶稱,轉運過程中,在交警、民航、醫院以及小恩所在的恩施兒童福利院等多方協辦配合下,採用地空接力轉運近5個小時後,小恩成功抵達醫院,順利接受救治。

肖翠萍是武漢兒童醫院社會服務部主任,據她介紹,湖北兒科醫療聯盟為進行人才培養、學科發展、標準編制和雙向轉診,建設了呼吸專科、心血管專科、小兒外科等8個專科分聯盟,武陵山兒科醫療聯盟、襄陽市兒科聯盟等4個區域兒科分聯盟。

“在兒科診療方面,武漢兒童醫院無疑是專業的,作為湖北兒科醫療聯盟的牽頭單位,我們要幫助基層提升造血能力,暢通轉診通道使醫療資源合理利用。”肖翠萍進一步講到,我們在聯盟理事長邵劍波的帶領下,線下培養1600人,學科帶頭人178人,並開展線上培訓29100人次,提升了基層醫院診療人次。

武漢兒童醫院不但是湖北兒科醫療聯盟的“老大哥”,也是兒童新冠肺炎定點救治單位。“我院共收治了780位新冠兒童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武漢兒童醫院黨委書記關愛民說,我們不但收治兒童新冠肺炎病例,還保障非新冠兒童和孕婦的正常就醫需求。

除了要接受武漢當地非新冠患兒就診外,武漢兒童醫院為了幫助專科聯盟成員戰“疫”,一方面加大兒科聯盟遠程醫療服務工作力度,進行遠程會診,線上答疑;另一方面還要對確需轉院的危重症患兒開通綠色轉診通道。

源源(化名)是2月19日由黃岡市中醫醫院轉入武漢兒童醫院的一名非新冠患兒。“收到黃岡市中醫院的轉診請求函後,我們迅速部署並開通綠色轉運通道,在第一時間將患者轉至我院,接受專家診療。”肖翠萍說。

病房陪護“陽光寶寶”招慈善機構

救“巴掌女嬰” 治大病患兒

2月,正是全國醫療隊支援湖北、支援武漢的時候,女嬰晴晴(化名)也在2月6日這天提前來到了人間。只在媽媽肚子裡呆了6個月的晴晴,出生時體重只有500克,身體僅有成年男性的手掌大小,是名副其實的“巴掌寶寶”。

“晴晴一出生就進了搶救病房,醫護人員們為了挽救這一小生命把‘壓箱底’的功夫都用上了。”關愛民介紹稱,因為早產,晴晴生命體徵微弱,有嚴重的呼吸衰竭症狀,醫護人員好不容易穩住了生命體徵,早產兒的常見併發症又接踵而至,直到在醫院待了100天后,晴晴才成了一名健康女嬰與家人正式相見。

由於新冠疫情,在晴晴住院這些天,晴晴爸媽並不能在她身邊陪護,武漢兒童醫院醫護團隊充當起了晴晴的“臨時爸媽”,不但要照顧她的吃喝拉撒,還要拿出“過五關斬六將”的勇氣從病魔手裡奪回晴晴。

作為兒童新冠定點醫院,戰“疫”期間接受非新冠患兒,給預防院內感染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我們防控院內感染的壓力確實挺大,但醫院設置了緩衝區,嚴格做好院感防控工作,最終實現了院內零感染的目標。”關愛民稱。

隨著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醫聯體成員單位在總結戰“疫”經驗的同時,也對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做起了規劃。鄂東醫療集團將援藏、援疆、援外的工作納入集團工作範圍,武漢兒童醫院希望在醫聯體探索過程中能得到各界更多的支持。

在武漢兒童醫院一樓的走廊牆壁上,兒童繪畫作品和“陽光寶寶”慈善救助公益名單也引起了調研團及就診患者的注意。肖翠萍介紹,為了幫助經濟困難兒童就醫,湖北省兒科醫療聯盟積極聯繫各級慈善組織、機構,主動爭取專項援助項目幫助患兒儘早就診。

“通過‘陽光寶寶’慈善救助項目,我們救助過先天性巨結腸的軒軒,先天性心臟病的小語,脊柱測完的晶晶(均為化名)等三千多名大病患兒。”肖翠萍說,這些孩子的醫療費用經過醫保報銷和基金救助後,幾乎不用自己花錢。未來,我們想要吸納更多的公益機構參與到“陽光寶寶”項目中,不讓醫療費成為患兒就診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