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關於在灰西坪採摘花椒,我有發視頻。

喜歡的可以看看視頻瞭解當地的生活環境:住在山下,種在山裡:記錄只有8戶人的村子,看看他們怎麼掙錢的

好了,下面是正文

灰西坪這個名字從小就聽說,是我在老家時每天也要無數次遙望到那兩山相交的深邃之地。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兩山之間,有云霧之上為灰西坪

它位於雅安市漢源縣河西鄉的一處叫尚禮村的村莊,漢源人叫這個地方灰西坪。從遠處望去,它就像被兩座山夾在一處深邃的山坳裡似的,這次我們要去的是這座山最高的村子。

就在前兩年,有一回我們兄弟姐妹們討論去山裡野炊,提到去堂嫂老家灰西坪時,也因為這裡路太險太遠而否定了這個地方,儘管那時候已經修了水泥路了。

這讓我想起初中時,班上有幾個同學就是灰西坪的。她們因為離家太遠了沒辦法每天通勤,只能住校。這些對灰西坪模糊的印象,更加深了想要去這個地方一探究竟的慾望。

剛好,堂嫂這次從灰西坪老家下山辦事被我碰見了,於是我便約了第二天跟著她一起去灰西坪拍素材。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這裡快要進入最危險的路段

第二天,堂嫂和摩的司機提前溝通好後,買了些菜和生活用品後,我們趕車到和司機約定的吊橋處,然後就要從這裡開始上山的路。

順著流沙河,河西鄉位於河的右岸,整個流沙河流域右岸邊沖積的河谷開闊帶面積很小,幾乎從山腳緩緩地就一直是上坡。

但在這面積不大的相對算是開闊的河谷帶卻佇立著許多的房屋。一路上山,沿著路邊和稍微開闊的地方,也被房屋佔據,我不由得再次感嘆咱們漢源每座山卡卡都有人戶。

車還在山腳,就遇到路上一處小塌方,因為前些天連續下了四天雨,我們出發的晚,到這兒時,挖掘機已經搶通路了,因此沒有耽擱上山時間。

山下的河谷地帶在車輪的滾動下漸漸走遠,變得越來越小。路邊的懸崖也越來越陡峭,快要行到最危險的路段了。我坐在後面,一路單手舉著手機試圖抓拍到有用的素材。

堂嫂見我難得來一次,而且坐了幾十分鐘的車,屁股有點痛了。便和司機商量到,在前面休息一會兒。於是我得以有機會好好地在這裡拍上一些照片。

果真如摩的師傅之前所說:“屁兒要坐痛”。在路上時,隨著海拔上升,屁股是有點點痛,但還能忍受。然而休息下車時,狼狽地伸展不開腿,直到站了好一會兒,僵硬的雙腿才勉強邁開步子。

終於到了這遙望了30多年的深邃地方,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拍素材,無奈坐摩的太久,一下子不能大步的踏向前去。於是我只得佝僂著個身子,等腿舒展開了,跑到崖前坐下來對著“一線天”拍攝。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險峻的山蜂,灰西坪還在上面

崖前有一塊突出來的石頭,剛好能保護我不至於滑下山崖,否則真不敢靠近懸崖拍照,大家看圖就知道有多危險了。

這時堂嫂在一旁叫我注意安全。然後她敘述到右手邊那座懸崖上有一條羊腸小道是她讀書時必經之路。

每週五放學就從山下一路爬坡途經這段極其危險狹窄的崖道回到家,週日時再從這裡下山返校。我抬頭看去她說的那條道,真是好危險啊,連護欄也沒有。

看到這,我腦海裡勾勒出這裡曾經不通公路時村民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趕路的情景。那時候和外界的聯繫全靠兩條腿,就算山裡有經濟作物也不方便運輸出去,可想以前住在這高山裡村民生活的艱辛。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崖邊就是堂嫂上學時必經的羊腸小道

得繼續出發了,行到此,已經走了一大半的路程了。不遠處的山坳有一處平壩坐滿了房屋,這是上山以來看到人家戶最集中的區域。

堂嫂告訴我:“如果看到房屋修葺的比較好,那就是有人家戶在此長期居住的,如果看到是泥土房,房子外觀不新的,一般就是沒人住或是暫住的”。

“這幾年通了水泥路,路還在加寬,以後小車開上來玩耍更加方便了”。

“這段時間摘花椒經過的車多,所以暫時加寬公路的作業暫緩了”。一路上聽堂嫂講著,路邊上人戶也越來越分散,終於到了這座山海拔最高的村子,也就是此行目的地了。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堂嫂家老房子

堂嫂家老房子背對著馬路,院子前面坐著一個曬壩(以前曬穀子、玉米的地方),是曾經的豬圈馬圈。不過現在村子裡也很少有人養豬了,多數人家就養點雞兒。

進入堂屋,房子又小又暗,裡面幾乎搬空了。這房子空置了很多年,堂嫂的家人都搬下山了,只是隨著這幾年通了水泥路,山裡經濟作物方便運輸到外界,村民們又才定期上山管理起來田地裡的作物,堂嫂家也是如此。

此時,堂嫂的父母正在田裡趕摘花椒,漢源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嚴重影響了採摘花椒。有些村民通過給花椒修枝,把花椒樹枝帶回家裡剪下花椒粒。或者在花椒地裡搭上大雨棚才得以繼續採摘花椒。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灰西坪花椒顏色還不錯

此時,侄女兒在山裡呆了一週多了,她幾乎每天在地裡幫著她的外公外婆摘花椒,順便掙些零花錢。4元一斤的工價,她才十歲每天要摘5斤多花椒喲。每天掙20來塊的零花錢,重要的是這是她靠自己的勞作掙來的錢。

不過這幾天,她的表弟也上山了,大人們一天到晚除了晚飯和睡覺都在田裡忙活著,看守表弟的責任就落在了侄女兒身上。

堂嫂收拾妥當,切好了要帶到田間去的西瓜。

到田裡的路上,映入眼簾的除了一片片紅色的花椒便是高聳入雲的松樹。馬路的上方,已經接近原始森林,侄女兒說林子裡還有松鼠哦,尾巴毛茸茸的,長得很可愛。這個季節也正是撿菌子的時候,但是沒人帶,我膽小不敢去林子裡亂竄。

往前走,前面的路段已經不通水泥路了,路上有一排茶樹。一路上,野生的植物和農民的田地交相錯映,一會兒是野生植物,一會兒又是田地。

到了田地裡,侄女兒就像個小專家似向我傳授經驗:“老花椒樹的花椒很難摘,新花椒樹上的花椒好摘些”。她一邊講,一邊示範如何採摘花椒。“得抓住到樹枝,防止樹枝晃動得厲害,還能避免被花椒刺劃到”。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拾味嘗試摘花椒

我試了試,確實很難摘。我的感受是首先得保證大拇指的指甲又硬又長,因為隨時都要掐花椒枝。而且還要小心被花椒枝劃到,更要注意花椒油囊濺的油到眼睛裡,那滋味跟辣椒油蹦到眼睛裡一樣酸爽!

在田裡試了摘花椒,算是過癮了。於是,我約著侄女兒一起去閒逛村子。這次我們選擇穿過田間,小道上最多的依舊是花椒樹。兩旁紅紅的顆粒掩映著田間小道,壓低的樹枝使得我們不時的貓著背穿過。道上長滿了深深地雜草,景很美,只是好怕鑽出一條蛇。

往前走,路上不斷的聞到濃烈的當歸香味,原來前面的田地裡種了家種當歸。當歸地裡,依稀可見曾經泥土房的殘垣斷壁。

終於穿出小道到馬路上了,路上有一輛走街串巷賣滷肉的三輪車。還有好幾輛收花椒的麵包車。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下山遇到收花椒的,圖為坐在摩的上抓拍的,畫質很糊

沿著馬路閒逛,這村子只有8座房屋,包括只是暫住在此的人戶。當地很多村民為了孩子的教育都搬到山下了。路邊有一位年輕的媽媽正在摘花椒,她帶著兩個孩子住在山裡。她們也搬到山下交通和生活條件方便的九襄鎮了,孩子也在鎮上讀書。看樣子,她們也上山呆了有一段時間了。

現在,我獨自悠閒地在路上閒逛了,村子不大,房屋很分散。我想這近一個月怕是這個村子裡難得熱鬧的時候了。路上不時的有收花椒的車路過,搬走的村民也陸陸續續地回來採摘花椒。現在在村子裡長期居住的,大概也只有不捨故土的老一輩了,年輕人在這裡呆不長住。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的花椒和其他經濟作物能換些錢了,怕是這裡早就成了荒村了。另外山裡人口少,人均田地比山下開闊地帶多出很多。像在山下,有一畝田地的人家,算是“大戶”了。而在山裡,少的也有10來畝地,多的有幾十畝田地。堂姐家因為退耕還林,從以前的20幾畝地退到目前的十幾畝地。對於現在的漢源來說,似乎山裡有土地的人都很有錢的。

雅西高速通後,漢源的水果方便運輸出去了,電商也慢慢地發展起來。清溪鎮又是貢椒發源地,漢源整體氣候也適宜花椒種植,這幾年花椒也賣的上價。一些過慣苦日子的老一輩捨不得這樣荒廢土地,便種植上水果樹、花椒樹等作物。有經濟利益的刺激,山路也漸漸地砌成了水泥路。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村莊一角

上山的頭一晚,我在網上查過這個村子的資料,但幾乎一無所獲。不過看到一篇文章寫這裡種植茶樹,上山後也見到有些田地既有茶樹也有花椒樹。這些場景都讓我感到村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中”終於熬出頭了。

堂嫂也說過,現在山裡的花椒樹很多了,她的爸媽也打算好好把山裡的房子裝飾一下,添置傢俱和洗衣機,以後要上來生活也方便。

對於曾經一個生活苦得讓村民們慢慢捨棄的深山村子,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變不成銀子的時候,現在不管是種植花椒、還是當歸、茶樹,多少能讓村民們有一份收入。看來這個村子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漢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點變荒村,現又靠這些經濟作物好起來

村莊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