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关于在灰西坪采摘花椒,我有发视频。

喜欢的可以看看视频了解当地的生活环境:住在山下,种在山里:记录只有8户人的村子,看看他们怎么挣钱的

好了,下面是正文

灰西坪这个名字从小就听说,是我在老家时每天也要无数次遥望到那两山相交的深邃之地。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两山之间,有云雾之上为灰西坪

它位于雅安市汉源县河西乡的一处叫尚礼村的村庄,汉源人叫这个地方灰西坪。从远处望去,它就像被两座山夹在一处深邃的山坳里似的,这次我们要去的是这座山最高的村子。

就在前两年,有一回我们兄弟姐妹们讨论去山里野炊,提到去堂嫂老家灰西坪时,也因为这里路太险太远而否定了这个地方,尽管那时候已经修了水泥路了。

这让我想起初中时,班上有几个同学就是灰西坪的。她们因为离家太远了没办法每天通勤,只能住校。这些对灰西坪模糊的印象,更加深了想要去这个地方一探究竟的欲望。

刚好,堂嫂这次从灰西坪老家下山办事被我碰见了,于是我便约了第二天跟着她一起去灰西坪拍素材。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这里快要进入最危险的路段

第二天,堂嫂和摩的司机提前沟通好后,买了些菜和生活用品后,我们赶车到和司机约定的吊桥处,然后就要从这里开始上山的路。

顺着流沙河,河西乡位于河的右岸,整个流沙河流域右岸边冲积的河谷开阔带面积很小,几乎从山脚缓缓地就一直是上坡。

但在这面积不大的相对算是开阔的河谷带却伫立着许多的房屋。一路上山,沿着路边和稍微开阔的地方,也被房屋占据,我不由得再次感叹咱们汉源每座山卡卡都有人户。

车还在山脚,就遇到路上一处小塌方,因为前些天连续下了四天雨,我们出发的晚,到这儿时,挖掘机已经抢通路了,因此没有耽搁上山时间。

山下的河谷地带在车轮的滚动下渐渐走远,变得越来越小。路边的悬崖也越来越陡峭,快要行到最危险的路段了。我坐在后面,一路单手举着手机试图抓拍到有用的素材。

堂嫂见我难得来一次,而且坐了几十分钟的车,屁股有点痛了。便和司机商量到,在前面休息一会儿。于是我得以有机会好好地在这里拍上一些照片。

果真如摩的师傅之前所说:“屁儿要坐痛”。在路上时,随着海拔上升,屁股是有点点痛,但还能忍受。然而休息下车时,狼狈地伸展不开腿,直到站了好一会儿,僵硬的双腿才勉强迈开步子。

终于到了这遥望了30多年的深邃地方,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拍素材,无奈坐摩的太久,一下子不能大步的踏向前去。于是我只得佝偻着个身子,等腿舒展开了,跑到崖前坐下来对着“一线天”拍摄。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险峻的山蜂,灰西坪还在上面

崖前有一块突出来的石头,刚好能保护我不至于滑下山崖,否则真不敢靠近悬崖拍照,大家看图就知道有多危险了。

这时堂嫂在一旁叫我注意安全。然后她叙述到右手边那座悬崖上有一条羊肠小道是她读书时必经之路。

每周五放学就从山下一路爬坡途经这段极其危险狭窄的崖道回到家,周日时再从这里下山返校。我抬头看去她说的那条道,真是好危险啊,连护栏也没有。

看到这,我脑海里勾勒出这里曾经不通公路时村民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赶路的情景。那时候和外界的联系全靠两条腿,就算山里有经济作物也不方便运输出去,可想以前住在这高山里村民生活的艰辛。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崖边就是堂嫂上学时必经的羊肠小道

得继续出发了,行到此,已经走了一大半的路程了。不远处的山坳有一处平坝坐满了房屋,这是上山以来看到人家户最集中的区域。

堂嫂告诉我:“如果看到房屋修葺的比较好,那就是有人家户在此长期居住的,如果看到是泥土房,房子外观不新的,一般就是没人住或是暂住的”。

“这几年通了水泥路,路还在加宽,以后小车开上来玩耍更加方便了”。

“这段时间摘花椒经过的车多,所以暂时加宽公路的作业暂缓了”。一路上听堂嫂讲着,路边上人户也越来越分散,终于到了这座山海拔最高的村子,也就是此行目的地了。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堂嫂家老房子

堂嫂家老房子背对着马路,院子前面坐着一个晒坝(以前晒谷子、玉米的地方),是曾经的猪圈马圈。不过现在村子里也很少有人养猪了,多数人家就养点鸡儿。

进入堂屋,房子又小又暗,里面几乎搬空了。这房子空置了很多年,堂嫂的家人都搬下山了,只是随着这几年通了水泥路,山里经济作物方便运输到外界,村民们又才定期上山管理起来田地里的作物,堂嫂家也是如此。

此时,堂嫂的父母正在田里赶摘花椒,汉源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严重影响了采摘花椒。有些村民通过给花椒修枝,把花椒树枝带回家里剪下花椒粒。或者在花椒地里搭上大雨棚才得以继续采摘花椒。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灰西坪花椒颜色还不错

此时,侄女儿在山里呆了一周多了,她几乎每天在地里帮着她的外公外婆摘花椒,顺便挣些零花钱。4元一斤的工价,她才十岁每天要摘5斤多花椒哟。每天挣20来块的零花钱,重要的是这是她靠自己的劳作挣来的钱。

不过这几天,她的表弟也上山了,大人们一天到晚除了晚饭和睡觉都在田里忙活着,看守表弟的责任就落在了侄女儿身上。

堂嫂收拾妥当,切好了要带到田间去的西瓜。

到田里的路上,映入眼帘的除了一片片红色的花椒便是高耸入云的松树。马路的上方,已经接近原始森林,侄女儿说林子里还有松鼠哦,尾巴毛茸茸的,长得很可爱。这个季节也正是捡菌子的时候,但是没人带,我胆小不敢去林子里乱窜。

往前走,前面的路段已经不通水泥路了,路上有一排茶树。一路上,野生的植物和农民的田地交相错映,一会儿是野生植物,一会儿又是田地。

到了田地里,侄女儿就像个小专家似向我传授经验:“老花椒树的花椒很难摘,新花椒树上的花椒好摘些”。她一边讲,一边示范如何采摘花椒。“得抓住到树枝,防止树枝晃动得厉害,还能避免被花椒刺划到”。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拾味尝试摘花椒

我试了试,确实很难摘。我的感受是首先得保证大拇指的指甲又硬又长,因为随时都要掐花椒枝。而且还要小心被花椒枝划到,更要注意花椒油囊溅的油到眼睛里,那滋味跟辣椒油蹦到眼睛里一样酸爽!

在田里试了摘花椒,算是过瘾了。于是,我约着侄女儿一起去闲逛村子。这次我们选择穿过田间,小道上最多的依旧是花椒树。两旁红红的颗粒掩映着田间小道,压低的树枝使得我们不时的猫着背穿过。道上长满了深深地杂草,景很美,只是好怕钻出一条蛇。

往前走,路上不断的闻到浓烈的当归香味,原来前面的田地里种了家种当归。当归地里,依稀可见曾经泥土房的残垣断壁。

终于穿出小道到马路上了,路上有一辆走街串巷卖卤肉的三轮车。还有好几辆收花椒的面包车。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下山遇到收花椒的,图为坐在摩的上抓拍的,画质很糊

沿着马路闲逛,这村子只有8座房屋,包括只是暂住在此的人户。当地很多村民为了孩子的教育都搬到山下了。路边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摘花椒,她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山里。她们也搬到山下交通和生活条件方便的九襄镇了,孩子也在镇上读书。看样子,她们也上山呆了有一段时间了。

现在,我独自悠闲地在路上闲逛了,村子不大,房屋很分散。我想这近一个月怕是这个村子里难得热闹的时候了。路上不时的有收花椒的车路过,搬走的村民也陆陆续续地回来采摘花椒。现在在村子里长期居住的,大概也只有不舍故土的老一辈了,年轻人在这里呆不长住。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的花椒和其他经济作物能换些钱了,怕是这里早就成了荒村了。另外山里人口少,人均田地比山下开阔地带多出很多。像在山下,有一亩田地的人家,算是“大户”了。而在山里,少的也有10来亩地,多的有几十亩田地。堂姐家因为退耕还林,从以前的20几亩地退到目前的十几亩地。对于现在的汉源来说,似乎山里有土地的人都很有钱的。

雅西高速通后,汉源的水果方便运输出去了,电商也慢慢地发展起来。清溪镇又是贡椒发源地,汉源整体气候也适宜花椒种植,这几年花椒也卖的上价。一些过惯苦日子的老一辈舍不得这样荒废土地,便种植上水果树、花椒树等作物。有经济利益的刺激,山路也渐渐地砌成了水泥路。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村庄一角

上山的头一晚,我在网上查过这个村子的资料,但几乎一无所获。不过看到一篇文章写这里种植茶树,上山后也见到有些田地既有茶树也有花椒树。这些场景都让我感到村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终于熬出头了。

堂嫂也说过,现在山里的花椒树很多了,她的爸妈也打算好好把山里的房子装饰一下,添置家具和洗衣机,以后要上来生活也方便。

对于曾经一个生活苦得让村民们慢慢舍弃的深山村子,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变不成银子的时候,现在不管是种植花椒、还是当归、茶树,多少能让村民们有一份收入。看来这个村子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汉源高山灰西坪,村民流失差点变荒村,现又靠这些经济作物好起来

村庄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