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這是一張遲到了25年的全家福。

照片中穿著粉色T恤的女子叫杭曉蘇。2002年,她被家人遺棄在杭州。四處尋找親人無果,紫陽派出所把當時五六歲的她送到杭州第一福利院。安置後,福利院的“媽媽”們用杭州的“杭”作姓,給她取名曉蘇。

2017年,她以“女兒”的身份從杭州第一社會福利院出嫁,丈夫沈衛是餘杭瓶窯人。去年,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大眼睛,白皮膚,長得像曉蘇,村裡人都管孩子叫“洋娃娃”。

如今,曉蘇都不敢相信,她有了自己的小家,有體貼的丈夫、慈祥的公婆、有健康可愛的女兒……

“我想媽媽,我也想有自己家”

2002年,在杭州第一福利院安置後,長的雪白雪白的曉蘇眼睛又大又圓,深得福利院所有工作人員的喜歡,然而經過鑑定,當時的曉蘇智力四級殘疾,這也成了她被遺棄的原因。

跟福利院生活的絕大多數孤殘人員一樣,雖然生活無憂,但為了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市一福院從2007年開始就開設了愛心課堂,福利院的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心特點,參加技能方面的興趣課(繪畫、手工、烹飪等)和增長生活知識的常識課,以及促進社會交往和心理健康相關課程。

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中間是曉蘇

適應了兒福院的生活後,有了朋友的曉蘇慢慢開朗起來,和阿姨們溝通也多了。短短几年,阿姨手把手教會她洗衣、疊被等日常的生活技能之外,她還能繡一副完整的十字繡。

原本,曉蘇的日子會一直這樣安靜而美好地過下去。但對生活在院裡的孤殘人員來說,雖然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而內心世界仍缺少情感交流,他們更渴望找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2014年後,曉蘇身邊的小夥伴有的找到父母,有的出嫁了,曉蘇平靜的的內心也起了波瀾……

那段時間,愛笑的曉蘇突然安靜了,經常對著窗口發呆。一天夜裡,福利院值班阿姨在查房的時候,發現曉蘇扯著被子在抽泣,還沒等阿姨開口問,曉蘇就哭出來:“我想媽媽,我也想有自己家!”

因義賣活動,與“心動男孩”結緣

一波三折,有情人終成眷屬

每年,杭州市第一福利院都會舉辦一場義賣會,義賣的產品都是院裡的孤殘人員自己平時製作的十字繡、串珠等一些小手工。通過鼓勵他們招攬顧客,介紹產品,銷售產品讓他們體會到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義賣活動資料圖

2017年,在市一福院對外開放的一次義賣活動中,曉蘇認識了一位熱心的阿姨。阿姨很喜歡曉蘇安靜的性格和白淨的外表,她說自己有個的侄子單身,想為他們倆牽線搭橋。

阿姨口中的侄子就是沈衛,老實本分,性格內向,在家附近的包裝廠工作。兩人認識後,對生活都多了一份期待:原本每天過著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生活的曉蘇會掰著手指算沈衛來看她的日子,沈衛每次去看曉蘇都帶去她愛吃的零食。

正當大家以為要水到渠成的時候,這段關係冷卻了。

原來沈衛告訴曉蘇和福利院的阿姨,很小,他的親媽就去世了,現在的媽媽是繼母。

“沒有工作,家務也不擅長,誰會要這樣的兒媳婦……”在一福院,很多護理員在一線工作了一輩子,這些阿姨陪伴著曉蘇成長,在他們眼裡,曉蘇就是他們的女兒。他們擔心正常家庭接受不了曉蘇,曉蘇也明顯退縮了,整天悶悶不樂。

擔心歸擔心,護理員的阿姨們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家長的責任,分頭行動,到沈衛所在的村、單位瞭解情況,還帶來了“繼母”俞阿姨的親口保證:“他親媽走得早,我把小衛當親兒子一樣,曉蘇來了,她也會把她當女兒,不會讓她過得比福利院差的。”

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兩人結婚照和結婚視頻資料

2017年6月,經過一年半的相處,兩個年輕人走進了婚姻。婚後生活平淡而溫馨,雖然沈衛每個月工資只有2000多,但工資到手,就給曉蘇買衣服和小飾品、零食……曉蘇在家協助幫婆婆一起搞衛生、洗衣服。

福利院和這裡都是我的家

一個是大家 一個是小家

2019年8月26日,曉蘇和沈衛的女兒“涵涵”出生了。名字是“繼母”俞阿姨委託當老師的弟弟取的。

涵涵很聰明,正在學走路,這一年多來,俞阿姨跑了無數次省兒寶,經過幾個專家醫生門診,確定孩子智力正常。

俞阿姨把曉蘇和她的女兒涵涵都當成了親閨女一樣照顧,一邊張羅一家人的吃穿,平時會教曉蘇做一些日常家務和怎樣帶孩子,她說她總要老的,以後還要曉蘇自己經營好她的小家庭。

沒有孩子的時候,曉蘇最愛吃紅燒肉和零食,生完孩子後還有65公斤。現在有了孩子,知道老公賺的不多,以前想吃什麼就要買的曉蘇也知道不能隨便開口亂花錢了,會一邊泡著奶粉一邊對著涵涵說:“你要乖乖的,媽媽省下來給你吃。”

現在,福利院的“媽媽”們去看曉蘇的時候,開著玩笑問,跟他們回福利院的家吧?曉蘇笑著說:“福利院和這裡都是我的家,一個是大家,一個是小家……”

據瞭解,曉蘇是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嫁出去的第18個“閨女”,也是福利院照顧成年孤兒的一個縮影。從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成立至今,始終秉持“扶弱助殘”的宗旨,用“愛心、細心、耐心、真心、熱心”,竭力為他們做好護理、醫療、康復等工作。

近幾年來,隨著院內外嫁人員越來越多,社工科針對有外嫁意向的服務對象,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提高他們的生活、社會交往等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迴歸家庭,融入社會。

從2014至今,市一福院已幫助20多名成年孤兒通過婚嫁迴歸家庭,42名輕微智力、肢體殘疾的成年孤兒調試心態並回歸社會。

通訊員 劉小慧 照片由兒福院和曉蘇本人提供

一張全家福,她等了2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