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訪談 | 陳文玲: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中長期發展定調

中國訪談 | 陳文玲: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中長期發展定調

中國網: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還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特別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會議內容還有哪些亮點?就相關問題,《中國訪談》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與網友們交流。

中國訪談 | 陳文玲: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中長期發展定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訪談》記者專訪。

中國網:陳老師您好!

陳文玲:你好!

中國網:中央政治局7月30日的會議內容很豐富,您怎麼看這次會議的亮點?

陳文玲:這次會議,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這次會議著眼於中長期,針對國際形勢現在急劇地變化,中央確定了中長期的戰略方針。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說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而這是毛澤東《論持久戰》之後,以中央的名義第一次提出"持久戰"。這就是著眼於整個世界格局變化,包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的急劇變化,尤其是中美兩個大國的激烈博弈。

中央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了新的變化,而現在世界這種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還處在急劇的變動之中。這次會議不僅提出10月份我們要討論"十四五",而且10月份還將討論我國到2035年的規劃。所以,做好中長期的謀劃,注重中長期,我覺得是這次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要更加註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個已經成為我們在疫情常態下、經濟新常態下、國際大國博弈的新常態下——已經成為我們一種基本的發展,要形成這樣的發展格局。這樣的格局,就是國內的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這樣的發展格局。

這樣的發展格局,它不僅是要解決我們當前疫情嚴重、疫情大流行下的大阻隔,各個國家都面臨著重啟經濟、恢復經濟的問題,也是我們立足長遠,解決中國未來再遇到各種風浪之後或者是再遭遇到外部的遏制、打壓,應對更壞情況產生,我認為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選擇。而且我們建立以國內循環為主體,也具備這樣的條件和基礎。比如我們有巨大規模的市場,我們的需求,今年已經超過40萬億人民幣,明年消費品市場就會超過美國,我們的房地產市場2019年銷售額是16萬億,物流市場2019年是298萬億。我們現在的市場總規模是400萬億。所以,我覺得我們以國內的大循環為主體,首先我們有巨大規模的市場。再有,我們有完善的製造業體系,39個大類,190餘個中類,525個小類,聯合國工業組織所有這些門類,中國是一應俱全。而且在中國,我們中低端的製造業、產業鏈條比較短的製造業、分工不是那麼細膩和那麼複雜的製造業,我們有完備的製造業體系,或者說有完整的產業鏈。所以,我們能夠依靠中國的製造能力滿足中國這個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我們的供給能力和需求能力兩個是匹配的,我們完全可以形成以國內市場為主體。

但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要相互促進,要有互動,因為我們製造業的產業結構、區域結構都在優化,都在升級,而且邁向中高端的這些製造業尤其需要和國際市場鏈接。比如說高端的汽車發動機,75%還是靠進口;我們的飛機發動機還是靠進口;我們的半導體核心芯片也就是7納米以上的芯片還是靠進口。但是這個核心技術我們掌握了一部分,比如中芯國際它可以生產7納米芯片,但是它佔的比重在全球也不足5%。我們國家內循環為主體,也就是說按照我們的製造能力,按照我們的市場需求,按照我們的現代流通能力、物流能力完全可以實現國內的大循環。我們國內本身就是一個市場的大循環。

我們和國際市場的大循環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們是貨物進出口貿易的第一大國,而且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們原來出口是大於進口,從前年開始進博會以後,我們進口的增幅要大於出口。因此,中國未來會是出口大國、進口大國、轉口貿易大國,加上我們有5000個類似義烏小商品市場這樣的市場,因此,中國會成為一個具有強大流通能力、貿易能力的世界貿易中心。這種循環就是國際的大循環,這個大循環是不會中斷的。

我們對世界市場有依賴,但世界市場對我們也有依賴,某種程度上,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它們對我們的依賴程度要比我們對它們的依賴程度更深。美國別看打貿易戰,但美國貿易戰加徵的關稅,也就是說中國進口的,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這個已經有500億、2000億+3000億=5500億。我相信如果沒有這5500億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商品,美國的零售市場會塌陷,美國的製造商沒有這些中間品的貿易、零部件的貿易,這些製造業它也會難以運轉。所以,實際上中國既能實現中國國內的大市場大循環,也能實現和國際市場的對接和循環。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受到了美國打壓,是它的遏制,它想圍堵,但這是另外一回事,我覺得政客的意願,他一時可以得逞,但是他永遠不可能不受客觀規律的制約,不受經濟規律的制約,不受產業發展規律的制約,不受貿易規律的制約。

第三個我印象深的,也是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中央提出來"底線思維"。這個底線思維就是要有憂患意識。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有一些國家從戰略疑慮到戰略焦慮,到戰略誤判,到戰略轉向,到戰略打擊,到戰略圍堵,我覺得現在可能它還會升級,但是最後會是戰略潰敗。

但是畢竟現在,我們按照毛澤東的《論持久戰》——5.4萬字的《論持久戰》來說,當年和日本的抗日戰爭,是從我們的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然後到戰略反攻。我個人認為,如果說我們前幾年是戰略防守,實際上都是在妥協讓步,希望用中國善良的心、包容的心、寬闊的胸懷讓美國能回頭是岸,能夠放下屠刀,然後走向中美合作的道路、共贏的道路,對世界能有好處、帶動世界前進的道路。但是僅憑中國的良好願望,那你肯定是感化不了像石頭一般心腸的那些美國特別醜惡的政客。如果一旦政客的意願不能達到,他會有更加瘋狂的行動。我們現在也看到了,美國現在的執政團隊正處在癲瘋狀態,貿易戰,那是最輕的了,科技戰、金融戰,對我們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現在到外交戰,直接關閉我們休斯敦的領事館。未來我相信它還會有更加卑鄙的手段,包括在南海集結,對我們高科技企業進行一系列打壓,它還會加碼。所以,我個人認為"底線思維"是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強調的,這也是我們當前特別重要的一點,要做好這些戰略應對。

第四個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是著眼於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政治局會議提出來,從15個方面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這15個方面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安危,關係到我們國家疫情之後、經濟復甦之後能不能鞏固,能不能繼續保持我們穩中求進、穩中求遠、穩中求好,能夠成為世界穩固的根據地。

這15個方面的工作,我認為每一條都非常重要,每一條也都是當前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事情。15項工作,我覺得只要按照中央政治局的會議,落實到位,中國經濟這種好的態勢會繼續保持下去。

說明:本文轉載自中國網2020年8月12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