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愛不釋手的《資治通鑑》


讀完論語後,開始讀資治通鑑,今天在頂樓房間讀了大半天,被正史的故事牢牢的吸引。

那些可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啊,只不過寫歷史的人有個人的見解而已,歷史都是人書寫的,而人,都是有人性的,人之初,其實並不性本善。

自古以來,連古代君王都想復周禮。什麼是周禮?就是仁義,愛民。

商湯以70裡地得天下,周太王以100裡地得天下,他們用的都是王道,意思就是收復天下人的心。

而戰國期間秦國孝公到始皇帝,一共是四代人,通過不斷戰爭,得到天下,並且又實行暴政,王朝僅僅存在了2世。

所以,不論孔子,孟子,還是張居正,王陽明,在讀四書五經做註解的時候,都支持王道,規勸帝王要推行王道。

但,我想,這個世界上,得有王道和霸道同時存在。

歷史告訴我們,人世間從來沒有長久的和平,人性會把和平推向戰亂。也沒有長久的戰爭,然而,仁義和王道是不會終結戰爭的,只有贏家終結輸家。

所以,人性的善與惡都要接受,並與他們共同相處。

那麼,問題來了,秦國真的是憑自己統一六國的嗎?讀完這本艱深晦澀的資治通鑑,我突然覺得,有一句話說的挺對,叫“上帝要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六國被滅,有秦國自己幾十年的努力,也有六國自己的失誤。

01、統一天下的戰略

秦國剛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在西邊,蠻夷之地,被其他各國看不起,覺得這個國家的人,長得醜,又窮,秦國君主下決心要奮發圖強,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商鞅改革,強秦之路。

這時候,秦國就有了狼子野心,要統一天下,可以說,秦王一家最開始就把國家的發展戰略方針定下來了。

幾代人都在努力實踐,矢志不渝。在范雎給秦國定下了“遠郊近攻”的戰爭策略後,秦國在統一的路上更加順利了。

它和遠方的齊國做朋友,攻打近身的魏國、韓國,通過與韓國的上黨一戰,引發了趙國的自取滅亡,最後逐個消滅六國。

02、六國不團結

六國君主從來都沒有真正實現過合縱抗秦,如果真的合縱了,秦國是不可能統一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肯定是雙雄逐鹿。歷史就會被改寫。

如果合縱起來,那麼就一定要有一個國家為主,來統籌這件事,主動承擔責任,要有犧牲精神。

在六國中,趙魏韓三國地理位置在中間,樞紐位置,也是歷史發源地的中心,民心所向,如果以其中一個為首,來合縱,其他國家附和。

就不會發生魏國還會和齊國、楚國、韓國打戰的情形,這些國家一打仗,秦國就坐收漁利。

讀書是為了要運用,我讀論語後,覺得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大概就是修身養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學習要因材施教,要去實踐。

讀資治通鑑,能用到什麼方面呢?我現在最深的感悟是對人性的感悟,以及對解決問題的感悟。

01---人們總是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02---人們總是低估做一件事需要的時間,從秦朝開始,人們做事就追求速成,我們今天不更追求速成嗎?

03---最了不起的行為,不是一舉成功,而是從不犯錯。

04---讀書,要代入自己,否則就是看熱鬧,什麼也學不到,比如,如果你是衛國南子,你會如何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在武則天還沒出來的時候治理國家?

05---人要自覺,要隨時知道自己是幹啥的,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一切都是難能可貴,沒有什麼是一勞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斷獲取。

06---我們要學會與問題共存,學會帶著問題前進,努力做時間的朋友,把問題留給時間去消化。

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